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缺陷及應對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村級集體經濟的社會負擔日漸沉重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發展和運行的過程中,其任務非常之大。具體來講,第一,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事項涉及的范圍非常廣,諸如道路施工與維修、垃圾回收與清理、水電建設與維護、社會治安、農民醫保、五保戶供養、低保供養等方面;第二,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推進以及農業稅取消的政策的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負擔相比之間更加重大;第三,當前國家在對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項目建設以及社會事業支出時,改變了以往國家全額支付項目建設資金的政策,而是實行“財政出一點、村集體配套一點”的“兩點”政策。此類政策的實施更是無形之中加劇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負擔,這就要求農村企業組織必須適時地進行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的調整來實現資金的流轉,造成了原有經濟發展項目的滯后發展。
二、農村村級集體經濟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國家對廣大農村實行的政策優惠和扶持具有較大的普遍性,要想真正實現集體經濟的發展,農村必須在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結合集體經濟的具體發展現狀,制定符合農村實際水平的發展策略。所以對農村村級集體經濟存在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必須從外部的政策支持和內部的自身發展這兩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導
1.加強農村的領導組織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村級領導班子的建設,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村支書和村主任等職位要進行嚴格的人才選拔,發展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政治強、素質高的年輕人來擔任具體的職務,這有利于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第二,加強對農村領導班子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要讓領導班子成員明確自身責任,在遵守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條件下,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的思想。另外,還要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定期培訓,努力提高其集體經濟的經營能力;第三,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和獎勵機制,將領導班子成員的業績與其收益進行直接掛鉤,以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
2.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由于農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發展模式單一、經營管理存在很大弊端,所以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特別大,每年中央都會對農村進行財政撥款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預算支出。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農村集體經濟落后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對農村資金進行整合,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發展二、三產業,進行集體經濟項目的建設,增強農村自身的“造血”功能;第二,要加大對貧困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將經濟政策和行政拉力相結合,對其進行項目安排和資金上的傾斜,實現各個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階段的農村都能獲得較快的發展。
3.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農村在發展集體經濟的過程中,要積極、合理地借鑒適合農村發展的經濟模式,例如當前企業實行的股份合作制制度等。對農村經濟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將農村的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到全體村民之中,通過相應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能有效解決當前集體經濟普遍存在的權能結構錯位、監督機制失靈以及產權主體缺位等問題。就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能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打造一個運行高效、產權分明的全新的運作平臺。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操作程序的規范性,積極貫徹民主決策,對股份制經濟參與人員實行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在增強運行的透明度和規范性的同時,做到對全體村民合法利益的保護。
4.結合農村特點,實行“一村一策”的發展模式我國農村數量眾多,各個農村具體的集體經濟的發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異,所以要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將國家政策的普遍性與具體某個農村經濟發展的特殊性結合起來,對不同農村的不同發展情況提出更具針對性的經濟發展措施。具體來講,就是要實行“一村一策”的發展模式,第一,根據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對發達村、較發達村和欠發達村實行不同的經濟推進步驟,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第二,結合每個農村的具體情況,充分挖掘其發揮集體經濟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對地處山村的農村而言,可以利用當地豐富的山林資源,進行野生作物種植或特色景觀旅游等;對有一定經濟基礎,但發展特色不突出缺乏競爭力的農村而言,要在提高自身產品質量的同時,打響自身企業的品牌,依靠科技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扶持,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二)依靠自身發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創新
1.對集體存量資產進行盤活當前的農村集體存量資產大多是指依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的企業。針對當前企業效益下滑、經營風險日益增大、盈虧參半等問題的出現,對集體經營不善的企業資產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使用和運作,能實現集體存量資產的合理流動。具體來講,主要是實行經營產權的方法。通過對企業的經營產權進行向外租賃和承包,利用租賃承包所得的資金進行農村的經濟建設。一方面可以將資金用于農村公益事業的建設,發展農村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可以進行資產和資源的開發,通過租賃和拍賣實現集體資產由以實物為主向以價值形態為主的管理模式的轉變,這不僅可以提高農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益,還能促進集體資產的滾動發展以及保值和增值。
2.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在于拓展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實現向外流通。由于農村具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所以應該圍繞極具特色的農產品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和交易市場,建立流通經營服務實體,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向產業化的發展。結合農村的發展情況,可以充分利用街道、工廠、城鎮等地理位置的優勢,采取大戶挑頭、集體主導、攤販唱戲的多元化形式,建立專業的銷售市場。另外,還應該組建農產品流通企業,通過與農民簽訂農作物產銷合同,實行產加銷的流程作業,這種一條龍服務模式的開展,不僅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增收,還解決了農民農產品銷路不暢的難題,實現了農民增收。
3.積極進行招商引資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從經濟基礎、資金投入方面,還是從經營管理、發展環境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弊端和缺陷,所以,農村集體經濟要想突破傳統的經營模式,必須進行積極的招商引資。具體來講,一方面要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地引進外來資金,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資金支持和發展活力;另一方面要進行招商引資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可以通過多元參股的方式,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創辦一些運作活、機制新、上檔次的較大規模的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項目。新的發展項目的建立,不僅實現了外來資金的合理利用,還能在更高層次上吸引外來資金。
4.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處理進行積極的開源,引進外來資金,還必須實行強有力的節流,也就是要有效規范村級領導干部對農村財務的使用。首先必須健全村級的財務管理制度,實行財務、村務公開制度;其次必須做好資產界定和資產核算工作,對農村的賬務進行公示,實現透明化村務管理;最后還必須減少村級干部用于辦公和接待的費用支出,要實現對農村財務支出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將開源和節流的具體措施應用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中來。
三、結束語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當前的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要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在加大國家政策支持的同時,必須發揮農村經濟發展的自主性,通過對其具體經濟特色的研究,實現政策的普遍性和農村具體經濟發展的特殊性的有效結合,以此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長遠發展。
作者:王朝陽單位:濱??h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