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結構城市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贛州市產業結構合理性分析
1.贛州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贛州市完成生產總值11197412萬元,比同期增長了19.04%,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11894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96702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7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11144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38%。贛州市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2005年的25.84%,36.39%,37.77%到2010年的18.92%,41.11%,39.97%,產業結構呈現出二、三、一的發展格局。以工業、建筑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成為拉動贛州市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相比2005年增長了2.73倍,增速超過了贛州市總產值2.24倍的增速。從表(2)可以看出,贛州市的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二產業比重逐年遞增,第一、第三產業及農業的比重逐漸降低,由2005年,2006年的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的格局轉變為2010年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
2.從三次產業就業人數構成比例分析。首先對三次產業就業人員的構成比例進行縱向比較。從贛州市2004年至2010年的三次產業就業人員構成情況的直線圖表(4)分析得出,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口構成比例仍然較高,雖然今年來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但是所占就業人口比重仍然很高,因為江西是個傳統的農業的大省;第二產業就業人員構成比例積聚上升,上漲的勢頭很猛;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數量較為穩定,但是其所占的比例明顯上升。通過折線圖可知,第二產業是迅速增加就業機會的產業,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一致,符合區域經濟的發展規律。
二、贛州市產業機構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贛州市產業結構現狀的分析,對三次產業中存在的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從中得出贛州市產業結構未來的發展趨勢。
1.調整農業比重,進一步優化農業內部結構。在今后農業的發展中,應注重科技的應用,將過多的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分流,使得三產比例協調,同時對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在種植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林業、牧業、漁業,提高林業、牧業、漁業的產值比重。擴寬資金來源,大幅度增加農村科技投入,同時也要注重農業科技的創新,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尤其要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引進和推廣,全面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能力,建立農業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技術體系。
2.加強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發揮優勢產業。對于礦業、稀土等傳統工業應發揮自身優勢,采用高科技技術,建立一批產業龍頭企業,形成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對于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的工業,應注重行業重點優勢的發展,工業是贛州市的經濟命脈,在未來的發展中應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密切聯系市場,了解與把握市場動態,進行固定資產更新和產品創新。
3.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共同進步。三次產業間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不可孤立的。一個地區的第三產業要想得到相應發展就離不開該地區的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發展水平,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反過來為農業、工業提供良好的服務,進一步促進農業、工業的發展,所以要想提高安徽省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就要在發展第一、二產業的同時,繼續發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市政服務等傳統的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調整應該通過市場的有序競爭,淘汰相對過剩的低水平的服務企業,重點扶持對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產生影響的基礎性服務部門如教育、科研服務部門,同時扶持對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影響的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部門以及一些新興的服務行業如信息服務業。
作者:黎瀟廖靜云單位:江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