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下紅色旅游發展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低碳旅游是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的一種新興旅游形式。陜西省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然而在開發利用上還存在欠缺。陜西省委省政府應當抓住國家的有利政策,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大環境下,加大投資,創造出具有陜西特色的旅游產品路線和旅游紀念品,使陜西省的紅色旅游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將陜西變成紅色旅游強省。
關鍵詞:低碳經濟;紅色旅游;低碳旅游;對策
當前,全球變暖已經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由于全球變暖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損失,所以,應對氣候變暖,建設環境友好型的低碳經濟模式,受到了各國政府認可和青睞。低碳經濟模式不僅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還有利于化解因全球變暖所產生的國際壓力。
一、陜西省紅色旅游概況
陜西省的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為三個板塊:陜北、關中、陜南。其中主要為陜北地區。1935年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勝利到達陜北吳起鎮,11月7日中央機關到達瓦窯堡;1937年1月10日又遷駐延安,13日等中央領導進駐延安,從此延安就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后方。因此可以說在陜北地區有著大量的紅色旅游資源。關中地區最為出名的是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逼迫聯合抗日抵御外敵這一著名事件對我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產生了重要影響。陜南地區最為出名的是漢中市川陜革命紀念館。在陜西的紅色旅游資源還有很多未開發的或者是開發力度不足的,政府部門應當深入挖掘這些紅色旅游景點,為陜西省的旅游事業增磚添瓦。
二、陜西省發展低碳紅色旅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落后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低碳紅色旅游的發展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當地以及周邊的經濟發展。比如,在開發低碳旅游時需要對其通達性加以改善,陜西省就開通了西安市到漢中、延安等地的客運專線,使周圍的百姓受益出行更為方便,也帶動了經濟的流動性。加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會建立住宿、購物場所,這也就使周圍的人民多了謀生之道,旅游景區工作的需要也會使周邊人民有了新的工作發展機會;外來的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將先進的思想帶到當地,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使當地的發展更加與時俱進。低碳紅色旅游的發展還會使當地人民更加重視紅色旅游文化的教育,使落后地區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有利于發揮紅色精神的教育功能
紅色旅游中所蘊含的文化和精神財富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值得我們傳承和學習;它續寫著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的艱苦歷程。棗園革命舊址共展出文物815件,其中的中央書記處小禮堂,、、、劉少奇等的舊居,為人民服務講臺,中央醫務所等景點已成為全國傳統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西安事變紀念館是以“西安事變”事件中的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為基礎建立的博物館。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抗日,中國由此實現了從國內戰爭到全國抗戰的偉大轉變,實現了共同抗日抵御外敵,推動了國共的再次合作。鳳凰山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1937年1月13日到達延安后的第一駐地,在革命期間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歷經長征艱辛到達鳳凰山腳下才使得革命得以繼續。延安革命紀念館所陳列的照片、文物、蠟像深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使我們被深深打動。
(三)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科學發展觀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低碳紅色旅游應當遵循科學發展觀進行,圍繞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紅色旅游需要做到與城鄉鏈接與國內外相互學習交流,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協調各方面之間的發展與平衡。發展紅色旅游能使陜西省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尤其是在環境惡劣、經濟發展單一的延安地區。
三、陜西省發展低碳紅色旅游的對策
(一)相關部門的對策
紅色旅游要想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的,只有在國家財政政策的支持下才能更加快速地發展。陜西省紅色旅游業的發展也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資力度,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其在發展中擺脫盲目,有法可依、有法可用,為其發展掃除障礙。
1.整合資源統籌規劃
陜北板塊“紅黃結合”。陜北地區也擁有大量的黃色旅游景點如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我們在發展紅色旅游時也可將其相互結合,開發新的旅游線路。關中板塊“紅古結合”。關中地區的旅游業主要為古代文物的展示等,在西安一帶有許多已開發的景點,其中有許多擁有紅色文化內涵。相關部門應當深入挖掘其紅色文化內涵,突出紅色事跡在民族團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將紅色旅游與歷史文化旅游密切結合,建設精品的旅游游覽線路,推動關中旅游的發展。陜南板塊“紅綠結合”。陜南地區環境優越,且是國家計劃的川陜渝紅色旅游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部門應在陜南地區深入挖掘旅游資源,把紅色旅游和陜南優越的生態旅游相互結合。
2.加大宣傳力度
首先紅色旅游的發展時間不長,人們對其認識還遠遠不夠,要使紅色旅游具有更好發展就應提高其知名度,加大宣傳力度,首先要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擴大影響力。其次是組織一些新聞會、研討會、精美小冊子、光盤、參加國家旅游展會等,以吸引游客;還要結合建國建軍建黨等重大紀念活動及其他重要節日,更好地組織紅色旅游宣傳工作,加大紅色旅游宣傳力度,并提高知名度。
(二)政府的對策
旅游業的發展是一個大投入事業,必須擁有政策的支持與配合,想要更好的發展紅色旅游我們必須在資金上大量投入,在交通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上需要有大量投入,以及在旅游相關人才的培養上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陜西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政府部門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業提高陜西的經濟收入。
1.加快對景點周圍的交通網絡建設
陜西省政府應當在國家對紅色旅游發展的支持下建設旅游交通線的道路設施建設,主要建設以延安為中心的旅游路線,使陜西交通路線貫穿南北,加快全省主要城市和其他省份的擴張,尤其是沿海省份城市和鐵路運輸能力。航空路線應對延安,漢中等地區進行擴張,使旅游線路鏈接更加通暢,讓陜西的旅游事業不受交通的阻礙,紅色旅游事業也能更好更快的發展成為旅游者首選的旅游目的地。
2.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維修,進行健康開發利用
對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可以看到的一些革命舊居或革命舊址,以及革命紀念物,我們應對其進行妥善的維修以及保護,比如用玻璃隔開以防氧化,或者規定時間閉關休養等;另一方面是看不見的,比如紅色經典故事、革命戰爭口號、紅色精神內涵等,在開發時不能盲目追求發展瞎編亂造扭曲史實,或者對口號等進行亂解釋使其失去本質含義。對于未開發的景點更是要加強保護管理,深入挖掘潛力,使之早日得到健康有利開發,使紅色旅游資源在健康的狀態下可持續發展。
3.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防止紅色旅游產品商品化、異質化
旅游目的地的投資建設不可避免地給當地居民在很多方面帶來影響,有積極影響,但也有負面的,如投資商為了盡快收回成本而破壞性開發旅游區,游客的言行也會對當地居民帶來文化沖擊。一旦過度開發破壞了當地紅色旅游資源和文化影響,那么以后的紅色旅游也很難繼續進行。旅游目的地的政府部門應該主動承擔對紅色旅游資源保護重要任務,扮演一名指揮者在紅色旅游發展中引導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
4.提升旅游區的管理服務人員素質
旅游管理人員的素質決定了旅游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加強旅游管理的質量主要解決的是,一要加強現有的管理服務人員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滿足旅游區的實際需要;二是通過向外招聘經驗豐富的管理服務人才,以取代現有的不稱職管理人員,提高整個景區的管理服務質量。教育部門也應對相關專業的人員加強管理,政府更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使工作人員文明、有效、健康地為旅游者提供講解與服務。
(三)旅游者應做的努力
1.學習紅色文化知識,提升自身對紅色文化內涵的理解
紅色旅游是以革命實踐為基礎的,作為公民的我們應當努力學習革命歷史,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還可以讓我們在參觀紅色旅游景點時感觸更深,使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在進行紅色旅游游覽中不應是盲目的,我們對紅色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參觀時收獲會更多,會更加深切地體會紅色精神。
2.保護旅游景點
文明旅游在旅游過程中應減少對景點雕塑等的觸摸,以減少氧化使其失去本來面目。在旅游過程中不要亂丟廢棄物,保護景點的衛生。在旅游時人們通常喜歡拍照,在照相時應文明拍照,不亂爬樹木或雕塑等。紅色旅游景點大多數會陳列著革命時期的遺留物品,大都會用隔離線或者用鋼化玻璃隔離。旅游者應當在參觀時遵守紀律,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也要監督身邊的人,共同保護旅游景點,為我國的旅游景點做出貢獻。
四、結論
陜西省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優勢獨特,相關部門應當在低碳背景的前提下充分開發紅色旅游路線,深入挖掘紅色旅游文化內涵,加大對紅色旅游資源的進一步經濟投資和政策扶持,將陜西省的紅色旅游發展提到日程上來,發揮紅色旅游的潛力。同時要健康全面發展,不能只圖發展,采取惡劣手段歪曲事實、瞎編亂造,使旅游景點失去文化價值和文化內涵。要尊重歷史,做到全面促進陜西省旅游業的全面發展。并要對旅游景區周邊交通、住宿、購物等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逐步使陜西從一個紅色旅游大省轉變為紅色旅游強省,促進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并發揮其獨特的文化價值,使紅色旅游更具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屈小娥,曹珂.陜西省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2).
[2]李少聰.低碳經濟下京津冀發展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5.
[3]奪應軍.“紅色旅游”發展探討[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1).
[4]尹曉穎.紅色旅游產品特點和發展投式研究[J].人文地理,2015,(2).
作者:周芳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