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每年畢業大學生的人數迅速增長,雖然政府采取相關措施增加就業機會,但社會的總體需求并沒有明顯增長,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與男大學生相比,女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更為突出,而理工科女生由于專業原因,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了更多困難。在充分分析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首先介紹了理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現狀,然后又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最后從政府、學校和理工科女大學生自身三個方面,提出了緩解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關鍵詞: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緩解對策
1引言
據教育部網站數據統計,在2009年,全國普通本專科生中女生人數第一次超過男生,在各級各類學校統計中,女大學生也“全方位”多起來,甚至原來一些男生戰天下的理工類專業也被女生反超。近幾年,隨著中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教育”時代,中國大學生的社會地位也從以前的高高在上到現在的“普通眾人”,就業壓力日益增大。2017年大學畢業生就達795萬人,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就業崗位遠比不上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社會對女性就業的條件更加苛刻。在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主持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近92%的女大學生在就業選擇單位時或多或少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其中,理工科女大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占比最高,很多優秀的理工類女大學生為了就業被迫降低自己的就業標準。在大部分的理工類專業中,女生雖然空間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不如男生,但是在校期間努力學習,成績優異,這也沒法改變大部分理工科女大學生在就業時遭遇困難的窘境。本文在分析眾多學者的研究的基礎上從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現狀、影響因素和解決對策三方面全面分析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2理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2.1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率較其他專業女生偏低很多理工類專業就業環境較差,大部分用人單位怕女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罪,再就是結婚生育等原因,為女生提供的崗位偏少,在理工科女生人數逐年增加的情況下,每年的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率偏低。
2.2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質量較差面對激烈的社會就業環境,很多女大學生為了獲得工作崗位不得不委曲求全,或是降低就業要求或是選擇和自己專業不符的工作,就算和男生相同的職位,工資也會比男生少,晉升渠道比男生窄,導致理工科女大學生在就業時滿意度相對較低。
2.3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門檻比較高畢業找一份專業對口的滿意工作是每個大學生的夢想,但是許多理工類企業因為這種那種的原因設置了一些不合理的門檻,比如要求應屆畢業生有相關的實踐經驗,甚至要求一些高學歷的女員工在一定時間內不能結婚生子等等,這就導致了大量的理工科女大學生因不符合這些硬性條件而被拒之門外。
2.4理工科女大學生面對的性別歧視更嚴重許多學者研究了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其中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求職過程中遭遇性別歧視,而理工科女大學生在找工作中面臨的性別歧視更加嚴重,有些就業崗位甚至標注“只招男生”,就算一些理工科女大學生退而求其次找一些文職類工作,也會因為學習思維模式的不同敗給文科類女大學生。
3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研究
3.1社會經濟因素第一,供需矛盾。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歷史最高為850萬人,遠遠大于社會企業崗位的增加比例,從而導致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面臨新著新的挑戰。第二,經濟形式。現在,我國經濟體制上的變化大大拓寬了大學生就業的門路,而且也改變了理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擇業范圍也由原來關注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單向性轉變為面向各種所有制的多向性,而私企或民營企業制定的用人標準更苛刻。第三,社會需求。社會需求在不同的經濟增長周期會出現不同的勞動需總量,而近幾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社會需求沒有明顯的變化,這不斷激增的女大學生數量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的難度。
3.2理工科女大學生自身的因素理工科女大學生有女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有理工科女生特有的問題。女大學生在工作后不久就面臨結婚、生孩子等情況,許多企業考慮到女性在本企業工作的隱形成本,就會拒絕招收女大學生,這是女性就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再就是理工科學生就業的環境相對惡劣,女性在體能、耐受力方面不如男性,這就導致企業間接拒絕理工科女大學生。近年來,由于高校大規模擴招理工科學生,導致理工科大學生整體素質下降,而且,社會輿論對理工科女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種種質疑,比如能力問題等也給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帶來極大地負面的影響。
3.3高校對理工科女大學生缺乏合理的就業指導高校對理工科女大學生的培養方式不合理以及就業指導的不到位導致了女大學生就業難。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會開設關于就業方面的課程,或者在畢業前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方面的指導,但是專門針對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指導卻很少,也沒有系統性。這就導致理工科女大學生雖然有就業意識,但卻沒有職業規劃,認為自己和男大學生的就業環境是一樣的,導致她們在就業擇業時具有盲目性,耽誤了就業的最佳時機。
4促進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4.1理工科女大學生自身要主動調整就業觀念,提高綜合素質對理工科女大學生而言,應該隨經濟時代的發展轉變就業觀念,樹立長遠的職業觀,不能把目光放在追求安穩的過多人追求的職業上,比如到偏遠地區就業,現在國家對于大學生到偏遠地區就業有很多支持政策,而且偏遠地區的就業環境相對輕松,競爭壓力較小,找到理想工作的機會較大;或者先就業后擇業,現在的就業環境是市場化競爭的結果,企業對于女大學生性別的歧視也將會長期存在,女大學生只能不斷的挖掘自身優勢,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在激烈的工作競爭中有一席之地;或者選擇自主創業,創業是另一種形式的就業,理工科女大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女性的優勢去創業,不僅能夠實現人生夢想還能體現社會價值。
4.2高校要重視理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設女大學生就業工作是學校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涉及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教學成果最直接的一種體現,也是對高校管理服務能力的一種檢驗,需要高校教師、管理人員多方面的協作,建立和完善針對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女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業行為、就業方式等都將發生深刻變化,高校需要針對這些變化及時做出就業指導方面的調整,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高校與用人單位和政府建立密切的聯系,幫助理工科女大學生更好的更快的就業。
4.3用人單位要正確認識理工科女大學生的職業優勢女性在思維和洞察力方面明顯優于男性,在生活和工作中更有耐心,容易發現問題,在枯燥乏味的工作環境中堅持下去,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用人單位中,男女搭配能刺激兩性的表現欲,使男女雙方在工作中更積極,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男女在性格方面的差異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幫助用人單位規避疏漏,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4.4國家要對社會就業歧視現象進行逐步消除性別歧視在勞動力市場存在非常普遍。針對這一現象,國家在就業政策方面應當包含消除勞動力市場性別歧視內容,并通過政策和法律手段對勞動力市場中存在的明顯性別歧視行為給予必要的約束和懲罰,保障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就業機會和的職業發展空間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首先,應當對勞動力市場進行積極的培育,減少因性別障礙造成的相關行業進入的阻礙,降低因勞動力市場分割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輿論引導作用需進一步擴大,使一部分用人單位習慣將女性定位在特定的行業或崗位的觀念被破除,人才不分性別各盡所能。其次,針對目前的形勢,財政調控手段應當成為積極有效的手段,國家應當對勞動工資制度進行改革,通過改革增加一線勞動者(特別是女性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積極改變女性大學生薪資較低的情況,加大對各類用人單位提供女性就業崗位的扶持力度,積極為女性就業者謀劃更大的晉升空間。通過對社會勞動效率與公平增強,進一步推動女大學生更平等、更順利的走向工作崗位。第三,由于用人單位實際聘用男、女就業者付出成本不一樣,我們可以參考西方先進國家經驗,通過社會化的方式將用人單位雇傭女性就業者比雇傭男性就業者所承擔的額外成本(女性生育以及補償性工資等)分攤,消除用人單位顧慮。
[1]檀釗.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成果、問題與展望[J].輕工科技,2015,(3).
[2]徐成鋼.國外高職教育發展的模式、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術界,2014,(6).
[3]陳志國.新形勢下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之管見[J].新西部(理論版),2015,(3).
作者:張艷艷 單位:山東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