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港口經濟建議物流業發展路徑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大力發展大型化、深水化港口
我國是發展國際航運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港口最多的國家,但能夠停泊超大型船舶和接卸特殊物資的港口卻屈指可數,就是排名在全國港口吞吐量第一位的上海港,港池水深也不能滿足其需求。目前,世界港口都在向大型化、深水化方向發展,沒有深水碼頭的港口已經或正在被國際航運市場淘汰出局。世界上的經濟大國莫不是擁有大型港口的國家,國際外貿樞紐港都是有深水碼頭的大港。因此,我國具有條件的港口應大力發展大型化、深水化港口,以便在世界航運市場的競爭中勝出,為港口經濟的發展爭取廣闊的航運腹地和需求市場,從而對現代物流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內在要求和動力。為此,我國港口龍頭上海港正在實施兩大戰役,力爭把上海港建成國際深水大港:一是在2004年之前投資155億元整治長江口航道,由一7米浚深至一12.5米,此工程的實施將有力地促進外高橋港區的建設;二是開發建設洋山港區,建水深巧米多的深水泊位50個,以適應港口深水化的發展潮流,為港口經濟的發展建立其經濟中心一一優良港口。此措施將適應集裝箱運抽船舶大型化的趨勢,從根本上解決上海港受長江口航道水深限制、缺乏深水港區的發展制約,增強上海港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東亞地區的競爭力。
二、尋求區域合作,錯位競爭,互動發展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區域經濟既競爭又融合的態勢更加明顯,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錯位競爭,互動發展是必然趨勢,如世界五大港口城市群的形成。因此我國港口城市的建設必須避免低級、重復建設和相互競爭,而應呈現出中心城市和層次性。根據上海的區位條件及社會經濟基礎,以及考慮到港口間競爭的內容特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必須建設成以上海為中心,洋山深水港為樞紐,浙江和江蘇兩省的沿海、沿江港為兩其的組合港,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必須基于各港功能互補、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組合港管理機制。城市群的孕育、發展,需要通過經濟網絡而使整個區域(包括腹地)的經濟能t在各城市間合理安排,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t和城市群的協調發展。因此,應加快上海及其腹地(長三角地區)的綜合運翰交通基礎的建設,加速各港口城市間物資的流動.實現長三角地區的協調發展,此亦符合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建立合作聯動區位層次體系的要求。鑒于目前我國各大港口集裝箱貨源的集聚和分散都依靠公路集琉運,且在相當時期內此格局都不會改變,因此須研究和解決疏港公路與市內交通相干擾的問題;充分發揮既有水道和鐵路的規模運輔優勢,籌建鐵路集裝箱中轉站,結合貨流開展海、鐵、公聯運,以解決深人內陸的集裝箱運輸,發揮港口經濟對經濟腹地,特別是內陸腹地的輻射作用。
三、臨港工業的發展需要港口經濟的支持
為適應我國人世后物流業發展的需要以及國際港口經濟發展的趨勢,發揮港口在臨港工業帶建設中的運輸樞紐作用,應建立以港口主業為依托,以保稅功能為條件,以信息網絡為手段的國際化綜合物流運作區域。物流園區主要功能應包括裝卸、運拍、倉儲、分撥、交易、加工、展示、信息處理、金融服務、貨運、船舶等。并建立專門機構負貴協調港口物流產業的宏觀管理,指導、協調物流產業在運愉平臺功能研究和相關信息平臺的規劃建設。因此保稅區的發展和升級以及向自由貿易區轉型都必須堅持以高起點的規劃為指導,以先行、先試為動力,以國際物流園區為載體.以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為依托,健全物流服務體系,將保稅園區建成跨國互聯網銷售企業的分銷園區和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的中轉園區,形成保稅轉口特色的物流園區。
四、企業面向市場,以服務為本
面對國際航運市場的日趨開放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相關企業應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童:以市場為導向,調整運力結構,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積極參與國際航運競爭和開展對外合作,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加速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加快與國際航運規則接軌的步伐,完善航運法規,引導大型企業集團實行跨國經營和跨行業經營,建立全國性的海運協會組織,保護國內企業的利益。企業要面向市場,按市場經濟運作要求進行經營管理,逐步建立適應國際航運市場競爭的內部運行機制;交通主管部門要采取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型航運企業的步伐,將海運經濟活動納人市場經濟運行軌道。提高航運業的服務質t,提高服務的科技含量和專業水平;擴展服務的范圍和層次,適應客戶對航運服務更廣泛、更深人的需求趨勢,提供增值服務;建立完替的市場信息機制;降低服務成本,讓客戶以較少的投人得到滿意的服務;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對行業內企業的資格有規范統一的標準;對行業內的競爭要進行協調管理。
五、加強政策研究,維護市場秩序
我國集裝箱運輸業應加快制定有關航運政策,在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基礎上,合理保護本國的航運企業;加強法規建設,按國際慣例,健全和發揮行業協會及上海航運交易所的作用,維護公平競爭的航運秩序;加速深化改革港口和航運管理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航運企業和港口企業應樹立全球發展戰略.積極主動地參與第三國的貨物運輸。針對我國現有的100多個國際班輪運愉企業進行戰略性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戰略性重組.建立和完善大型集裝箱班輪運輸集團和大型班輪運抽企業,形成企業規模實力,擔當全球承運人,完善全球運翰網絡,實施全球營銷一體化戰略。
六、發展和完善多式聯運體系
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崛起,國際集裝箱運輸量必將猛增。由于我國港口與內陸的集疏運距離長,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加速建設內陸集裝箱集疏運中心和以公路、鐵路、水路支線為主的東西向運拍通道,使之與港口迅速相配套,協調整個多式聯運系統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在此方面上海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開發開棘浦東,以浦東為龍頭帶動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和開放,以“黃金水道”為紐帶,加速推進由東向西的梯度發展戰略。同時可以借鑒美國紐約港的成功經驗:紐約港約85%的到港貨物需分撥到港口周圍地帶,為了提高服務市場的效率,該港決定將到港的大部分貨物運至位于港口區域的貨物集散中心;而出港貨物業在此集散中心進行必要的包裝、加工和拼箱等增值服務。
港口發展已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切人點,港口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港口的現代化來實現:加快港口建設,提高運拍能力,完善港口基礎設施與功能,建設現代化樞紐港,增強港口的產業集聚功能和對全市、甚至整個區域經濟的輻射作用;圍繞完善港口功能,培育發展中心城區功能,提高金融、保險、船代、貨代、咨詢評估、工商、法律、信息等綜合服務水平;中心城區產業選擇與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都要圍繞港口建設和發展來進行,港口建設和發展要以城市建設與發展為目標,形成“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港城互動”的良好城市規劃架構,以港口的快速發展,促進新興產業形成,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港口在未來的發展中,須依托港口城市和經濟腹地巨大的貨源,加強對現代物流業的規劃和開發,提供更便捷、更合理、更有特色的全方位港口服務,吸納國內外更廣泛的港口、航運界及生產、流通領域的企業參與物流業發展,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上,運用現代組織和管理方式,延伸港口產業鏈,拓展港口業務新的市場和空間,將港口建設成為集運輸、貿易、商業、物流、工業和服務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現代化國際港口,充分發揮其對港口城市經濟、區域經濟的集聚和輻射功能,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