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鎮化建設與經濟結構轉變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資源稟賦
安徽省地處江淮之間,資源從北部到南部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其中皖北地區農業、能源資源豐富,這里是我國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皖中是安徽省省會城市合肥所在地,是安徽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安徽省制造業的集聚區;皖南地區有著名的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太平湖等風景名勝和厚重的徽州文化,其中宏村、徽州牌坊、屯溪老街是具有鮮明徽州文化特色、品質很高的旅游區,蕪湖市作為皖南地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沿江及皖南的商品集散中心;大別山地區林業資源比較豐富,具有重要的區域生態功能。
經濟結構的現狀
1.三次產業產值構成。2011年安徽省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生產總值15110.3億元,比上年增長率13.5%。其中:第一產業2020.3億元,比上年增長4.0%;第二產業8226.4億元,比上年增長率17.9%;第三產業4863.6億元,比上年增長率10.5%。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4.0∶52.1∶33.9變化為13.4∶54.4∶32.2。
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發電量分別增長8.6%和13.5%,粗鋼、鋼材分別增長5.3%和12%,水泥增長22.6%,家用洗衣機增長28.6%,家用電冰箱增長49.8%,房間空調器增長72.8%,彩色電視機增長38.6%,汽車下降5.9%,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長16.1%。
3.其他工業品產值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78.7%,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62.1%,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4.6%,裝備制造業增長28.3%。
當前安徽省經濟結構中的主要問題
受全球經濟危機大環境的沖擊,安徽省傳統產業產能過剩,高新技術等新興行業雖增長較快,但是總量占比小,經濟結構的矛盾性較突出,可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三次產業結構嚴重不協調
2011年安徽省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比例為13.4∶54.4∶32.2,第三產業明顯較弱。從現狀看,安徽省第三產業的比重較小,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二)生產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2011年主要工業品產量中的粗鋼、鋼材、汽車、水泥以及家電產品等增長依然較大,這些都屬于產能過剩行業;而農產品同質化、品質低劣,大路貨品種多,市場適銷對路的優質農產品品種少。
(三)技術貢獻率不足
地區內技術含量較高鋼鐵行業薄板、新能源汽車等制造業技術在同行業中不占優勢,競爭力不強。通信設備、計算機、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率超過60%,但是產值較小。農業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明顯低于毗鄰的山東和河南省。農業主要還是靠政府的扶持政策,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業資本投入不盡合理。
(四)內需消費不足
過去長期依賴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拉動經濟。但是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外需不足,經濟減速,再加上安徽省財力有限,社會保障程度低,居民受到住房、教育、醫療等壓力不敢消費,“高儲蓄、低消費”帶來諸多經濟結構矛盾。
(五)居民收入水平低
2011年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實際絕對數只有18606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更是低至6232元,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受到極大的制約。
(六)城鎮化率低
資料表明,安徽省2011年底城鎮化率為44.8%,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安徽省的城鎮化任務還非常艱巨,如何通過發展第二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充分吸納勞動力就業已經刻不容緩。
對安徽省經濟結構調整的建議
為了制定與時展相銜接的經濟結構,需要適時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主要的建議有:
(一)壓縮產能過剩,有效提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
為了能夠更好地優化安徽省的產業結構,壓縮產能過剩。首先,從思想上要形成共識,對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該關停的關停、該壓縮的壓縮,絕不手軟;其次,要積極強化企業技術升級或技術改造,利用結構調整,壓縮產能過剩,提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最后,以節能降耗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一系列措施安排,強化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加大產業組織創新,提高產業集中度
產業組織與產業結構息息相關,它是連接產業結構與產業政策的紐帶。產業組織創新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效載體,它通過整合優化影響企業績效的要素,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安徽省沿江城市有深厚的產業基礎,通過產業組織創新,既有利于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也有利于提高產業集中度,這將大大促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規劃》的實施和安徽省城市群建設,對于有計劃的吸納新轉移的省內剩余勞動力提供了操作的空間。
(三)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思路決定出路,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從安徽省自身的發展目標出發,大力提倡企業自主創新文化氛圍。創新是永恒的主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品的升級和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其次,要從制度安排上,出臺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措施,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企業自主創新,要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財力,未來的風險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以適度降低創新企業的風險。最后,企業要發展,需要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強化創新激勵機制,才能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
(四)加快農村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當下安徽省的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是制約農民致富的主要根源。農村土地不能流動,土地價值就無法實現;戶籍不改革,就表明即使農民有能力生活中城市,也不能夠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但是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以后,城市資源的有限性,也勢必會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的下降,因此,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關鍵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可以通過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使安徽省人力資源合理流動,轉移出來的農村勞動力,可以在城鎮參與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五)利用區位優勢,產業布局“無中生有”
隨著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心理、消費習慣、文明程度和社會責任感逐漸改變,從而引起對傳統產業需求的萎縮或消亡,同時也會導致新產業出現。如人們在解決溫飽之后,開始追求生活品位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這時對無污染食品、保健品、保健器材、家用轎車、金融、旅游、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需求會越來越大。面對國內外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安徽省一定要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通過產業組織創新,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農村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產業布局“無中生有”,落實城鄉居民的收入倍增計劃,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只有最終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經濟結構才能做到真正的優化,也才能使安徽省經濟發展保持長久不衰。
作者:汪玉橋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