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人力資源二元經濟結構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的第二產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對于人力資源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農村勞動人口中,接受過初中教育的為52.4%,其中接受過職業培訓的僅為14.3%。農村勞動力教育程度低,直接導致了就業能力不足,出現了企業招工難和勞動力就業難的奇怪現象。由于農村勞動力教育程度低,職業素質不高,就業能力差。因此首先,在城市就業中競爭力不足,就業率較低。其次,整體就業工資待遇水平不高。最后,就業缺乏長期的穩定性。
二、我國農村人力資源就業的地域和產業相對集中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在城市就業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占農村人力資源的68%,而中西部城市的人力資源就業較少,人力資源分布呈現不均衡狀態,這主要是受我國東西部存在經濟發展不均衡現象的影響。我國農村勞動力所從事的行業相對集中制造業和建筑業,占從業人數的57%。制造業和建筑業具有勞動強度高,對人員技術水平要求低,工資水平較低的特點。我國農村人力資源從事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基本上是15:1:1.發達國家的從事產業的比例基本上1:4:9。由此可見,我國農村勞動力在選擇就業的選擇上首先考慮的是收入和就業的區域,而對于就業后的勞動強度和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沒有更多的考慮。
三、我國農村人力資源存在不穩定性
我國現有1.45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生存狀態是游離于城市和農村之間,如同候鳥一般遷徙,具有很強的流動性。造成這情況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原因和政策原因。在經濟上,首先,一方面是農村勞動力資源由于文化素質過低,競爭力不足,工資水平較低;另一方面是城市物價不斷上漲,生活成本增高,實際收入與城市生活支出存在差異,無法負擔城市生活費用。其次是職業的穩定性不強,缺少長期穩定的職業支持。最后是城市房價的不斷攀升和農村人口實際負擔能力的巨大差距,阻礙了農村人力資源定居城市的進程。在政策上,首先是我國長期存在的戶籍制度,已經成為農村人力資源向城市轉移的阻礙。其次是教育和醫療保險等政策上還存在這城鄉差異,阻礙了農村人力資源向城市的轉移。因此形成了了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徘徊的局面,外出務工人員無力攜家帶眷,造成了農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以及農民工“臨時夫妻”、“性問題”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作者:范學剛單位:東北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