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結構背景下PPI與CPI價格傳導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提要:
目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艱巨,維持各地區物價穩定更是重要課題。本文重在探討經濟轉型背景下我國具有不同產業結構類型的城市,其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與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之間的傳導關系。本文以廣州市和汕尾市為例,結合統計圖,通過構建VAR視圖下的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圖,得出結論:廣州市和汕尾市皆存在顯著的由PPI向CPI的單向傳導作用,其中廣州市CPI對PPI的短期沖擊反應更迅速。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漸入新常態,我國物價水平在近幾年也保持了相對穩定的低位波動,2012-2014年兩年間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分別為2.6%、2.0%,價格回落態勢明顯,特別是2015年全年CPI同比漲幅僅為1.4%,創下六年來的新低。全國PPI的走勢也不容樂觀。截至2015年12月,全國PPI指數連續46月負向增長,生產端依然承受價格收縮的壓力。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工業經濟的晴雨表,也是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先行指標。因此,當前PPI走勢可能預示CPI仍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本文以粵東西北地區的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為背景,研究分析PPI與CPI價格傳導效應?;洊|西北地區的經濟結構以工業發展為主,近年來經濟發展也面臨工業增長放緩、需求不足的下行壓力,地區PPI與CPI走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地區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穩定性之間的關系,從而為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一、PPI與CPI間價格傳導機制理論分析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衡量物價水平的重要指標。前者衡量代表性生產者所面對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波動平均水平;后者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其中,PPI考察投入品價格和產成品價格,投入品價格反映第一、二、三產業生產者所面對的原材料、中間產品以及生產性服務的購入價格,產成品價格反映的是三大產業生產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CPI考察價格水平可以分為四大類:生活性服務、進口類消費品、本土消費品、本土加工類消費品。PPI中產成品價格決定了CPI中本土加工類消費品價格的原材料成本,這正是PPI與CPI之間傳導的基礎。PPI向來被認為是CPI的先行指標,即PPI的上漲將帶動CPI上漲,PPI的回落將使CPI也隨之下降。這是因為PPI反映工業品在生產領域的價格,該價格是其產品在進入流通領域前的一個價格。根據價格傳導規律,此價格將沿著產業鏈向下游產業傳遞,最后傳導到消費領域,反映在最終消費品的價格上。而CPI恰好是衡量最終消費品價格水平,這樣PPI的變動就傳導到CPI上,形成價格傳導效應。PPI對CPI的傳導容易理解,由生產端價格向消費端價格進行轉移,造成PPI波動要領先于CPI變動,PPI是物價變動的先行指標,CPI則是滯后指標。CPI對PPI的傳導影響不容易直觀看出,造成CPI變動的原因比較多,比較復雜,包括貨幣供求變動、經濟增長速度變動、消費偏好改變、收入變動、公眾預期等諸多因素,但是短期內CPI的變動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需求變化,在CPI上升時,往往社會需求較旺,刺激企業增加原材料投入以供應更多消費品,這就會提高PPI;反之,在CPI處于低位徘徊時,社會物價水平一般處于收縮狀態,社會需求不足,企業就面臨一定的生產壓力,PPI往往也處于下行通道中。PPI與CPI間的傳導關系究竟如何,需要進一步放在產業結構變遷中進行考量。
二、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CPI與PPI傳導關系分析
考慮地區經濟結構因素,如在“一二三”產業結構中,農業為主導產業,則農產品價格對地區總體價格運行狀況的影響將較為突出;在“二三一”與“三二一”的產業結構格局中,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同,輕重工業比重不同,投資、消費、出口比重的不同,都給價格運行帶來不同影響。在以工業為主的地區,PPI變動對CPI的影響要大于以服務業為主的地區,而在以服務業為主的地區,CPI變動對PPI的影響要大于以工業為主的地區。本文以汕尾市作為粵東西北地區的代表城市,研究經濟結構轉變背景下PPI與CPI傳導發現:汕尾市目前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第二產業為地區的主導產業,且工業內部結構總體上向重工業傾斜。2014年汕尾市的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5.9:47.4:36.7,總體上仍以工業發展為主。圖2反映了汕尾市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CPI與PPI的走勢關系。為了反映經濟結構不同對CPI和PPI價格傳導的影響,本文將經濟結構更為優化的珠三角地區代表城市廣州加入分析,廣州同時期的CPI與PPI的關系走勢如圖3所示。首先,從圖2與圖3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兩個城市CPI與PPI的總體趨勢較為一致,汕尾市CPI波動幅度相對廣州市來說更加明顯。廣州市CPI在圖示期間的標準差為1.47,而汕尾市的為1.64。但從PPI來看,廣州市PPI水平要明顯低于汕尾市PPI,尤其是2013年以后,兩城市PPI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汕尾市PPI總體在98以上波動,而廣州市PPI則從2013年下半年開啟長期處在98以下波動。這說明,廣州市相對較低的PPI對CPI有一定的向下拉動影響,汕尾市相對高的PPI支撐了地區的CPI水平,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PPI的恢復階段,這期間汕尾市CPI的波動性要明顯大于廣州市。
其次,圖2表示廣州市CPI與PPI指數間差距呈擴大之勢,CPI與PPI指數差由2011年的平均2.375擴大至2014年上半年的4.78。PPI對CPI的領先指示關系并不是很明顯,部分時段有CPI領先PPI的現象,如2011年下半年時期的價格上漲,再如2012年7月CPI價格拐點提前于PPI出現。而汕尾市CPI與PPI之間雖也存在差距,但指數差相對要小,由2011年的平均2.345擴大至2013年上半年的3.75,2014年上半年平均指數差又縮小至2.86。汕尾市以工業生產為主,地區的生產消費模式與價格的產業鏈傳導形式較為一致。所以,PPI對CPI的支撐和向下拉動作用相對廣州市更加明顯,但CPI對PPI的逆向傳導并不明顯。
三、PPI與CPI價格傳導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取和處理為了進一步分析粵東西北地區價格傳導機制的特點,探究經濟結構的轉型對價格傳導機制可能產生的影響,本文采用VAR模型來對汕尾市PPI與CPI的價格傳導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同時也將廣州市的實證分析作為對比組進行分析。本文選取汕尾市、廣州市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CPI、PPI的月度同比價格指數作為變量,其中PPI選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汕尾市、廣州市CPI、PPI數據來源于汕尾市統計局公布的月度資料。為了使經濟變量趨勢線性化,消除異方差現象,對所有變量取自然對數,汕尾市CPI、PPI分別記為LNSCPI、LNSPPI,廣州市CPI、PPI分別記為LNGCPI、LNGPPI。實證分析前,本文對兩組變量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汕尾市CPI與PPI在0.01的置信水平下,相關系數為0.83,廣州市CPI與PPI在0.01的置信水平下,相關系數為0.856。
(二)平穩性檢驗本文利用EVIEWS6.0數據分析軟件,分別對變量序列LNSCPI、LNSPPI、LNGCPI、LNGPPI進行ADF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原階序列均為非平穩序列。為確定序列是否單整,對其進行一階差分,差分序列記為DLNSCPI、DLNSP-PI、DLNGCPI、DLNGPPI,經檢驗,差分序列一階單整。
(三)基于回歸殘差的EG協整檢驗采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第一步,對LNSCPI和LNSPPI、LNGCPI和LNGPPI進行協整回歸;第二步,對協整方程的估計殘差進行平穩性檢驗。經檢驗殘差平穩,表明兩組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四)VAR模型構建兩組變量脈沖響應在分析時不同的變量順序產生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直接構建兩變量VAR模型,模型數學表達式。根據LR值、FPE值、AIC值、SC值HQ值,選擇最優滯后期為2期,構建LNCPI和LNPPI的VAR模型。
(五)VAR視圖下的GRANGER因果檢驗LNSCPI和LNSPPI變量、LNGCPI和LNGPPI變量是否具有因果經濟意義,即一個變量的變動能否引起另一個變量的變動,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判斷。由表2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汕尾PPI的變動會引起CPI變動,而CPI變動對PPI的影響不顯著。廣州市PPI是CPI變動的格蘭杰原因,而CPI卻不能顯著引起PPI發生變動。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顯示,無論是工業型的汕尾市還是服務型的廣州市,PPI變動都能傳導至CPI發生顯著變化,而反向傳導則不成立。
(六)脈沖響應函數分析脈沖響應是指給一個變量一個標準差單位脈沖,另一個變量的反應。已構建的VAR(2)模型經檢驗所有根都在單位圓內,說明模型穩定,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汕尾市與廣州市價格傳導VAR模型脈沖響應圖如下:從圖4中左側脈沖響應圖中可以看出,汕尾市CPI對1標準差PPI的沖擊反應相對明顯,但對于PPI沖擊的響應有一定的滯后,脈沖響應顯示,汕尾市CPI對PPI沖擊的響應在第1期為0,4-5期左右出現峰值,而后逐漸遞減至0,影響時期較長。從脈沖響應系數來看,峰值不過0.004左右,PPI向CPI的傳導效應存在,但傳導的暢通性有待提高。從圖4中右側脈沖響應圖中可以看出,汕尾市PPI對1標準差CPI的沖擊的反應較弱,說明汕尾市CPI對PPI的逆向傳導幾乎不存在,這可能是主要由于汕尾市經濟結構仍然以工業發展為主,CPI價格指數中受到工業投資、出口、需求的因素相對較多,而服務價格的逆向傳導效應并不明顯。從圖5廣州市價格傳導模型的脈沖響應圖的對比來看,廣州市CPI對1標準差PPI的沖擊反應相對明顯,CPI的反應較汕尾稍快,PPI對CPI的傳導時滯相對要小,3-4期左右出現了峰值,但與汕尾一樣,脈沖響應系數同樣偏小。從圖5右側脈沖響應圖來看,廣州市PPI對于CPI的沖擊,在第1期就一個較為微弱的正向響應,并且第3期回落至0,之后變為微弱的負向響應并趨向于0。這說明廣州市CPI對PPI可認為不存在。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以汕尾市價格傳導關系為代表,具體分析了粵東西北地區價格傳導機制的特性,并結合地區工業發展為主導的經濟結構特點,將經濟結構相對優化的廣州市作為對照組,對粵東西北地區PPI與CPI價格傳導機制進行實證分析,具體結論如下:(1)汕尾市PPI對CPI存在一定的價格傳導關系,并且CPI對PPI的響應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廣州市CPI對PPI的響應速度相對較快。(2)汕尾市CPI對PPI幾乎不存在傳導關系,而廣州市CPI對PPI也不存在顯著影響。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相關政策建議:1.重視價格傳導規律,提升地區價格調控的針對性。由于汕尾和廣州在資源稟賦、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結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以致于在價格傳導關系方面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對于區域價格間的宏觀調控措施要體現出差異性,以提高價格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比如,在農業經濟區域應重點做好農產品價格的監測與調控,完善收儲、適度調節價格。在工業化城市,則更應關注CPI與PPI走勢的一致性,力求流通市場領域的暢通,縮短產業鏈中游環節,提升價格傳導的通暢性。第三產業發展為主的地區,則應對服務價格、人力成本做好監測,避免出現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螺旋,保持地區價格運行平穩。2.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從本文的實證中可以看出,在經濟結構相對優化的廣州,其價格機制的通暢性要相對明顯,這也說明經濟結構的優化有助于地區價格的穩定。所以,應通過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做強做優現代農業,促使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以此平衡生產領域、流通領域、消費領域的價格關系,促進形成經濟優化-價格穩定的良好循環。3.著力進行供給側改革,平衡地區供需關系。推進供給側改為就是要去產能、去庫存、補短板,進而實現區域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應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庫存風險,同時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利用技術創新,提高競爭力,掌握產品市場定價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在PPI連續處于負區間運行的情況下,工業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經營成本壓力加大。政府要積極研究制訂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可通過減少企業稅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參考文獻:
[1]郭眉悅.PPI與CPI價格傳導關系研究[J].北方經濟,2008(11).
[2]袁建文、童霆.CPI與PPI傳導關系實證研究———以廣東省數據為例[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9(5).
[3]徐長寧.PPI向CPI傳導的時間問題分析[J].中國金屬通報,2011(10).
作者:林良沛 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