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數學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通過設計合適的教學任務、與實際相關的案例,使學生將數學學以致用,并且將思想教育滲透到經濟數學的教學中去。
關鍵詞:
經濟數學;思想教育;教學
經濟數學是各個大中專院校經濟管理學院的一門基礎課,但是對于有些學生來說,12年的學習數學的經驗就是做題,陷入茫茫的題海之中。有的學生很茫然,不知學習數學是為了什么,只是簡單的把數學作為必考的高考科目而已。而且對于大量的繞來繞去的題目,有的學生很茫然,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急劇下降,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厭惡感。就目前的這種現狀,在各個高職高專院校,正在進行公共課改革,其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如何使經濟數學為專業服務,是我們所要進行的課程改革項目。
一、設計合適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經管專業的學生是學文科的居多,在第一章兩個重要的極限這一節,刪除了兩個重要極限的證明,引入了計算函數值觀察法。目前學生使用的智能手機都帶有計算器功能,讓學生自己親自計算,觀察函數值的變化趨勢,得到函數的極限。這種觀察法比原有的證明簡單、直觀,使學生印象深刻,也使學生容易掌握,更適合經管專業的學生學習。并且在這一節引入劉徽的“割圓術”這個案例。割圓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惫P者在這一節中,講解割圓術的過程,用現在極限的思想,讓學生計算出圓的面積。但是在將近二千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就已利用這種思想計算出圓的面積了。學生耳熟能詳的祖沖之父子推進和發展了劉徽的思想,得到圓周率。對于劉徽,很多學生遠不如希臘的阿基米德熟悉,但是他的成就卻是不遜于阿基米德的。對這次課,可以補充一些數學史教育,簡單介紹劉徽、祖沖之、祖暅、楊輝、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一批優秀的數學家,中國剩余定理、祖暅公理、“割圓術”等具有世界影響的數學成就。對其中很多問題的研究,我國也比國外早很多年。通過數學史介紹,使學生認識到在我國古代不僅有大量的詩詞可以流芳百世,也有《九章算術》,《綴術》等包含重要數學成就的書籍。通過穿插數學史教育,能自然地激發他們對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敬佩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案例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
在函數的最值應用這一節,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廣場舞在最近幾年流行起來,不僅有中老年參與其中,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加入,廣場舞在2014年的春晚還秀了一把。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能順利的開展健身娛樂,廣場的照明設備必不可少,為此筆者把以前的一道經典例題略作改動,使之為生活服務,而不在是干巴巴的數學題目。例:某小區中心有一圓形廣場,其半徑為10米,供小區業主平時休閑娛樂.現在在圓形場地中央豎立一燈柱,方便業主晚上休閑,問燈柱為多高時,可使場地邊緣得到的照明度最大?利用數學的知識可計算出當燈柱高為5槡2≈7.07米時,可使場地邊緣得到的照明度最大。廣場大小不同,其需要的燈柱高度通過類似計算都可得到。通過這個案例,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用武之地,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應用是廣泛的,對于那些覺得學數學無用的同學,可以使其慢慢體會到數學的妙用。
三、運用案例,進行素質教育
教師在經濟數學教學中,不僅為專業課服務,在教學中可以滲透思想教育。有人認為思想教育是政治課的任務,而不屬于數學老師的教育范疇,其實不然。在數學中進行思想教育,是由鮮明的例子和實實在在的數據作為支撐的,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更為學生所能接受。在概率初步這一章,引入小學教材中童第周《一定要爭氣》這個案例。童第周,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童第周在28歲的時候,得到親友的資助,到比利時去留學,跟一位在歐洲很有名的生物學教授學習。幾年來,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項實驗,把青蛙卵的外膜剝掉。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實驗,需要熟練的技術,還需要耐心和細心。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幾年也沒有成功。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鉆研,反復實踐,終于做成功了。那位教授興奮地說:“童第周真行!”這件事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辦。學生在語文課上都學習過,學生想象不到這個案例也和經濟數學相關,學生有了興趣,課堂效率也隨之提高了。
例:我們假設童第周做了3000次試驗,具體數目可能會更多,假設每次試驗成功的概率為0.001,計算出童第周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約是0.95。這也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概率解釋。許多同學感到很驚訝,數學是無處不在,小學課本中感性的學習,現在可以通過數學理性的分析出來。通過這個案例,對于那些在平時學習中遇到稍微繁瑣的計算和稍微復雜的知識點就打退堂鼓的學生來說,使他們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在經濟數學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情,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有題可做,讓課堂還原為學生的課堂,而不是教師一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使學生和老師真正互動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慧玲.淺論數學史教學的教育功能,湖北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本文是全國高師院校數學教育研究會2004年年會交流論文.
[2]吳贛昌主編.高等數學(醫藥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6-1.
[3]李文林.數學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牛學忠.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長治日報,2005.12.22.
作者:王翠菁 單位: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與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