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經濟數學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行動導向教學在經濟數學中是指創新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而不是指某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它是從行動導向教學觀點出發,分析教學中一些影響質量的因素,確定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采用案例教學和團隊競爭教學等多種方法,以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它將理論課程與社會需求相結合,促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開端。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經濟數學;案例教學
一、行動導向教學的含義
1999年,德國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所制訂的《框架教學計劃》中,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職業教學課程體系和職業技術培訓的方法,便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由綜合活動教學、實踐教學和項目活動教學方法等共同組成的教學模式,是處于當今世界前列的一種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行動導向教學是傳統教學方法的根本革新,是本著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根本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在職業教育界備受推崇。
二、行動導向教學的特點
(1)學生主體性。傳統教學中,學生一直是被動接受者,缺乏主觀性。而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中,學生擔當的是活動中的主角,無論是目的實施、信息反饋、計劃制訂選擇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都是主要活動的中心。
(2)教師協調性。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側重的將會是教學方案的設計,以及案例和數學項目等設計,而不再是主動的說教者。此項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變成了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
(3)行動完整性。行動導向教學不僅是在行動中進行教學,更重要的是在一種完整的、綜合性強的情境環境中進行學習與思考,也就是按照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等環節完成完整的學習過程。
(4)成果多樣性。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創設真實的情境,以工作要求為前提進行工作環境的模擬。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方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行動導向教學所追求的并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能力的提高,因此行動導向教學具有成果多樣性的特點。
(5)團隊協作能力。教學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任務主要面向典型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并不是單純的書面上的知識。所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料之外的情況,這就要求學生更多地進行團隊合作式的學習方法,加強師生間、同學間的交流,促進彼此之間的互動協調關系。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很好效果。
(6)教學評價開放性。行動導向教學對學生完成任務的評價完全是開放性的,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定量分析。這樣可以更好地將學生帶入任務學習中,使學生從原來的旁觀者變成現在的參與者。
經濟數學教學要求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也要讓學生具備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的經濟數學教育只注重理論,而忽視了實際應用,并且教學模式與理念落后,簡單粗陋,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而行動導向教學法解決了這一問題。
(1)案例教學的應用。案例教學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種類型,原型是“拋錨式”教學,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要求建立在具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者問題環境中,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對此情境進行分析和探討。
(2)團隊競爭法的應用。團隊競爭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課堂參與的熱情度,提高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通過不同組的意見比較,可以進一步了解自身的不足和掌握法規中的各項內容,提高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3)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經濟數學的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它可以把教師從重復的教學環節中釋放出來。教師還應在數學課教學中開設一些實驗課,讓學生利用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學習。總之,經濟數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學科的重要課程,教師在總體教學上應把握“數學為本,經濟為用,數學與經濟有機結合”的根本思想。在教學設計和大綱制訂時,要注重于社會發展實際,為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做準備。
參考文獻:
[1]王翠苒,李夢川.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經濟數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2(02):9—10.
[2]夏愛梅.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經濟數學中的應用[J].辦公自動化(綜合版),2014(11).
作者:王志琦 單位: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