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鄉鎮政府肩負著重要的職能,因此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立足于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并重點剖析了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改革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是指由鄉級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組成的管理體系。鄉鎮政府在我國行政管理體系中處于底層,更是落實改革政策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省、市政府基于社會發展對基層經濟改革的需求,開展了多次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尤其是在2010年實施試點工作,逐漸地建立起了高效、統一的管理體制,使得鄉鎮政府職能實現了有效的轉變。
1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
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經濟高速發展,并發展成為了世界經濟的關鍵構成部分。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作為農村基層行政管理政權的領導者,鄉鎮政府部門需緊跟時展的潮流,勇敢地接受新時期所帶來的挑戰。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總人口為13.9億,其中農村人口為5.77億,占比42.4%,和往年的數據相比,區域發展的勢頭有所放緩。鄉鎮政府在職責方面主要涉及協調城鄉、管理農村以及落實上級政策等,屬于我國行政體系當中最關鍵的環節,是人民政權的基石、發展的重點以及改革的重點。但在社會經濟逐漸發展的背景下,鄉鎮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問題逐漸地暴露了出來。
2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機構比較臃腫
我國各鄉鎮結合自身具體狀況,均建立了各類不同的機構來提升職責行使的有效性,并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但是因受不同時間、環境以及因素的制約,使得一些鄉鎮機構體系較為龐大。主要表現為:提升工作的便捷性,和縣級部門保持相應的機構設置;安置更多的人員,在部門設置方面過于細化,通常都是根據七站八所以及辦公室等部門予以設置的,使得部分人員工作量極少,人力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其次,一些鄉鎮結合工作性質對有關部門進行合并,并精簡黨政機構把原本要設置的20個部門,根據黨政與事業實施5+5保留制。但這樣的精簡只是單純地相近拼湊,就職能改變而言,不具備實質性意義,還會影響工作效率的提升,主要是因為會出現一個人承擔多個部門的工作量,時間與精力不足。例如,需要進行下鄉調研的材料收集工作,由電話詢問代替;需要開會進行討論的問題通過提交文件的方式應付了事,使得鄉鎮工作在運轉體制方面極其混亂,久而久之部分人員就會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對一些工作存在抵觸的心理。
2.2職責定位與功能發揮不相符
其一,服務型“小政府”在定位方面和基層的實際發展狀況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就管理理念而言,創設服務型小政府和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方向相吻合。但對于人口分布、城鎮化水平不高以及社會結構完善的鄉鎮而言,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口遷移所誘發的矛盾與問題同基層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社會穩定以及推動經濟發展等相關任務融合在了一起。面對這一現狀,若不重視基層在“管控力”方面的需求,簡單的運用先進國家的“小政府”以及“扁平化”模式來對鄉鎮管理機構予以設計,就有可能產生“小馬拉大車”的問題。其二,街道辦事處在職責定位方面較為模糊。盡管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同為基礎層級,但就本質而言,兩者在職責定位方面應存在著區別。鄉鎮政府主要為促進區域化發展與服務三農建設,街道辦事處則需重視生活環境管理以及社區公共服務。
2.3人事管理混亂
因為鄉鎮干部管理在進出制度方面存在著不規范與不科學,使得鄉鎮干部隊伍日益壯大,為了能夠安置更多的人員導致機構過于龐大。干部隊伍在素質方面參差不齊,學歷普遍偏低,能力不強,工作效率低,無法有效地接受新鮮事物,影響政府職能的有效轉變。同時,干部隊伍的擴大,使得鄉鎮財政在支出方面的壓力逐漸增加,導致財政入不敷出,這些現象在鄉鎮屢見不鮮。部分讓人深思的相關改革問題,往往由于各種利益關系的影響,使得鄉鎮領導避而不談。其次,由于部分偏遠鄉鎮在工作環境方面十分健康,因此干部隊伍擴展極其困難,甚至產生了空編的情況,陷入了官多兵少的境地。這樣的運行體制也顯露出了人事制度在制定方面的缺陷,缺乏嚴格的規章制度來控制擇優而居的現象,使得偏遠鄉鎮行政運行機制受到了阻礙。
3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對策
結合我國國情,加快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深化鄉鎮機構改革
為促進鄉鎮政府對行政管理體制的完善,我國頒布了“規范中央和地方的職能和權力,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的政策。穩步推進大部門的體制改革需要各個部門大力配合整合問題,提出意見,對組織結構予以優化,真正實現鄉鎮自治。同時,大力支持農村組建農民協會以及專業協會,以此來保證農民的經營自主權,并根據市場規律來調整農業結構,合理管控土地使用、金融服務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以此來達成改革的目標,進而在完成鄉鎮自治的同時精簡和整合管理部門,讓其成為擁有優良環境的部門。其次,根據規定強化與整合服務機構在“窗口”方面的建設,優化辦事章程,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依法給予工商管理、城市規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行政權力。
3.2加快職能轉變步伐
第一,需要進一步強化社會經濟管理職能,有力地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積極轉變鄉鎮政府職能,需要政府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予以高度重視,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拓展農產品交易渠道,加強農民農業技術培訓,以此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第二,完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也是一大重要措施。鄉鎮政府的管理體制正轉變為“服務型”,鄉鎮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完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做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行民主法制化建設,營造一個正義公平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等。第三,確保村民委員會民主法制化建設的規范性。鄉鎮政府在農村開展工作需要村民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并且對民主法制化建設進行規范,這些都離不開村民委員會的幫助。鄉鎮政府轉變職能時,應為村民委員會創設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權利,規范村民委員會民主法制化建設,給予民眾鼓勵,讓其積極投入到鄉鎮管理之中,提高群眾滿意度。
3.3精簡鄉鎮政府人員編制
各級政府的編制問題,依然屬于機構改革的重點,嚴格控制編制是一項需要長時間不斷努力的工作。要運用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淘汰能力低、文化低的關系戶。同時實施競聘上崗制度,選拔品德好、素質好的人員。因此各級政府都必須對機構編制審批和備案制度進行認真執行,遵循中央規定嚴格控制機構設置的數量和人員配備編制的質量和總量。竭盡全力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等問題順利解決,明確部門的職責和責任。
3.4建立合理的事權財權平衡制度
明確縣級與鄉鎮機關的事權,即明確縣級與鄉鎮機關在事務與公共服務當中需要擔負的任務與責任。調整縣級機關派出所的權力,盡量下放本應屬于鄉鎮政府的權力,以此來進一步完善鄉鎮政府的權力。就鄉鎮政府和縣級主管部門共同管理的相關機構而言,需秉承鄉鎮管理為主的原則,讓鄉鎮在農村當中所具備的職能充分地展現出來,實現權責統一。當前,鄉鎮政府依然存在著“權力小、事情多,責任大、收入少”的問題,為了能夠有效提升鄉鎮政府財權,需對轄區企業予以稅收分成,并且企業會對所處村鎮造成污染,建議對村鎮環境的影響進行一定的補償,建立科學合理的分成和補償制度。綜上所述,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任重道遠,要結合我國國情進行改革,從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公共服務,精簡鄉鎮政府人員編制,并建立合理的事權財權平衡制度等進行改革,從而推動鄉鎮政府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蔡秋梅,賀陽.關于新常態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7(23).
[2]寧軍綱.論我國農村鄉鎮行政管理的特點、現狀與改革[J].農技服務,2017(14).
[3]楊雨思.城鄉規劃視角下蘇州小城鎮行政管理體制變化及影響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7.
作者:吳攝天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