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克思經濟哲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過對習慣和特權的歷史發展的分析,馬克思開始對利益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所察覺。他意識到,正是利益支配的不同才使社會出現了貧富對立,進而把社會劃分成為不同的等級。馬克思還意識到人們都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思考、行動,甚至國家官員和立法機關的決策行為也受利益支配。第三次是在《摩澤爾記者的辯護》一文中,馬克思的認識又有了新的進展。馬克思在大量收集材料、閱讀文件后,對摩澤爾地區農民貧困的原因作了考察,立足客觀事實對政府進行了譴責。在這里,通過對現實利益問題的考察,馬克思觸摸到了圍繞著社會利益所形成的客觀社會關系對國家和法的活動所起的制約作用。正是《萊茵報》時期的現實斗爭,推動馬克思開始擺脫傳統思辨哲學。雖然,此時的馬克思在最初擺脫思辨哲學時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但馬克思己經明確地看到了對利益的不同占有、支配和實現使社會分裂為相互對立的等級,并且,等級之間存在著不平等和殘酷的剝削現象。因此,馬克思認識到利益原則才是社會生活和國家政治生活的真正核心原則,是支配人們思想和行動的根本原因。
二、恩格斯對馬克思經濟哲學形成的影響
在馬克思形成唯物史觀的每個階段上,恩格斯都使馬克思的觀點更加完備,恩格斯通過歷史的分析為馬克思不成熟的觀點,甚至是抽象的、設想的觀點,更好地、重新地奠定了基礎,并使之具體化了。恩格斯不僅是馬克思的忠實合作者,而且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并具體地指出:關于國度和社會歷史階段的變化、由思辨哲學像唯物主義哲學的轉變、價值立場的改變等這些觀點直接影響著馬克思的思想。正當馬克思的思想處于困惑、苦惱因而求知若渴的狀態時,一個年僅二十三歲的天才出現在馬克思面前,這就是青年恩格斯。此時的恩格斯在思想性上比馬克思早熟很多,他的三篇著作對于馬克思及時擺脫思想困境并找到努力方向,發揮了遠遠大于和重要于所謂“三個理論來源”的作用。第一篇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寫于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至1844年1月中旬,發表于《德法年鑒》。該文對馬克思產生了巨大沖擊,呈現在馬克思面前的是,對當時最精確的社會理論即政治經濟學的入門導論。相形于當時的政治經濟學,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對經濟生活所作的考察就顯得跟不上時代,因為這種考察已經落伍了很長時間。
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把經濟聯系溶化在人的關系的發展中而馬克思恰恰是吸取了恩格斯的這一結論,并把它向前發展了。因此,馬克思的人本學才具有了完整性和連貫性,得到了完成。梅林在《馬克思傳》中談到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時認為,就思想性而言,恩格斯是給予者,馬克思是承受者。恩格斯幫助馬克思克服了對資產階級社會、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的還有些抽象的理解,使他認識到必須從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矛盾性來批判這一制度。它的探究遠遠的高于青年黑格爾派的研究傳統,青年黑格爾派對英國和法國主導的這一研究領域研究是十分薄弱,但恩格斯對政治經濟學文獻的分析專長遠遠超出了當時馬克思所達到的程度。第二篇是《十八世紀》,該論文是《英國狀況》系列論文中的一篇,寫于1844年1月初至2月初,發表于1844年8-9月份的《前進報》。
第三篇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寫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以德文出版于1845年5月。馬克思在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序言中說,關于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從另一條道路得出同我一樣的結果”。恩格斯是“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來考察當時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對馬克思來說,這部著作向他呈現了另外一個世界:議會對濟貧、工廠狀況以及童工問題的調查,還有深入的對無產階級生活的進行各種考察。《萊茵報》時期使馬克思苦惱的“難事”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是一個非常值得弄清的問題,因它直接關系到我們對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進程的認識。由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發端于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歷史唯物主義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物質生活關系在社會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是在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完成的,因此,研究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進程不能只限于哲學領域。
作者:張碩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2013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