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集體經濟的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探討
據調查,目前欠發達地區許多農村的集體經濟是一片空白,處于“空殼”狀態,現有的集體經濟也存在形式簡單,經營方式單一,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等問題。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1政府部門對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由于指導思想不重視,導致集體經濟發展沒有良好的軟環境。首先,一些職能部門的領導目光短淺、對發展集體經濟意識不強,怕承擔責任,寧愿不作為。有些干部只把目光放在抓建設、抓投資這些成效顯著的政績工程上面,認為短期內農民手里有錢花,是不會出來鬧事的,至于農民以后怎么辦,出路在哪里,有沒有必要發展集體經濟,對于這些關系農民長遠利益的問題并沒有深入思考。其次,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作意識不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通盤考慮,配套實施,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的合力支持。調查發現,部分地區的規劃部門認為集體經濟預留地的供地存在問題,即是:如果采取掛牌出讓方式,集體沒有競爭力,如果采取劃撥方式,按照《劃撥用地目錄》只能用于修建辦公樓或發展公益事業。但從國土部門得到的信息是,集體經濟預留地就是用來發展集體經濟,可采用劃撥方式,除兩點限制外(不能用于商品房開發,不能改變土地產權),均可用于經營項目。國土部門反映他們工作的難點在于,如果規劃部門選址不確定,他們就無法供地。國土部門先行還是規劃部門先行,以及如何辦理集體經濟項目的審批手續等一系列問題,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配合。
1.2由于集體經濟不受重視,目前部分地區預留地安置政策僅散見于地方政府文件,而國土、規劃等相關職能部門卻沒有出臺配套的具體實施辦法,對集體經濟預留地的規劃、選址、供地、經營項目、利益分配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實施細則,實踐操作難度大,導致預留地安置政策一直未能真正落實。此外,預留地用途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城市規劃容易發生沖突,成為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
1.3基層組織力量薄弱,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路狹窄。一些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參與市場經濟競爭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創業創新意識不夠,發展經濟的本領不強,對于如何因地制宜,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制訂發展方案完全沒有思路。
1.4欠發達地區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專業技能缺乏,嚴重制約了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貴州觀山湖區農民為例,大學及以上文化人口僅占0.09%,而99%以上的農民僅受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教育,這種人口文化構成狀況直接影響到集體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速度。
2欠發達地區發展集體經濟的對策建議
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村經濟騰飛的重要路徑選擇。為了確保工業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長遠生計有保障,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2.1針對如何突破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用地的瓶頸問題,各地方政府應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訂預留發展安置用地的相關實施細則,以填補和完善預留地安置政策的盲區和空白點,使相關職能部門在執行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1.1計算預留地的數量,并合理選址。由于目前工業化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因此在考慮預留地選址時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為土地征用是分期、分批的,如果征一次劃一塊,極易造成地塊零星分布,不利于城市規劃。因此,對預留地的安排,要按照城市規劃建設,統籌安排、合理布局,按照自用地安置為主,異地調劑安置為輔的原則,合理核定預留地的數量和選址。
2.1.2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和預留地擬安排的用途等前提下,確保失地農民處置預留地的權利,最大限度地發揮預留地的功效。
2.1.3針對發展集體經濟,政府城建、國土、財政、金融等政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相互配合,及時制訂各種扶持和優惠政策,為發展集體經濟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2針對各地區不同情況,在實施預留地劃撥和項目開發建設時可采取下列方式進行操作。
2.2.1集體預留地面積、開發項目符合城市規劃,具備單獨劃地條件的:第一,采取劃撥方式供地,由村集體采取自主經營、引資合作等方式進行自主開發;第二,對于無力自主經營、缺乏與其他經濟體合作開發經營渠道的,可以由政府按市場價作價對村級預留地進行返購,村集體利用回購資金發展其他優勢項目。
2.2.2不具備單獨劃地條件的,在明確預留地面積的前提下,可將村級預留地納入周邊區域的整個盤子,整體“打包”實施掛牌出讓,再按下列其一方式進行項目開發建設。第一,由村集體按照中標單位的項目規劃進行開發建設并直接經營管理;第二,將建設村集體發展項目設置為土地掛牌條件之一,由中標單位建設完成后交由村集體自主經營管理;第三,由中標單位與村合作實施項目建設,村集體將預留地作價入股,參與分紅;第四,在服從中標單位的項目規劃前提下,由村自行招商引資進行合作開發。
2.3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進行業務指導。發展集體經濟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共同關心,齊抓共管,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各地方政府要提高對發展集體經濟的認識,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增強發展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為集體經濟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首先,政府應把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列入各級黨委的議事日程,組織專家團隊對各村發展集體經濟進行業務指導,制訂《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指導各村找準自身優勢,根據不同特點、不同基礎,探索不同的發展路子。
2.4構建投融資平臺,為地方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據調查,目前許多拆遷失地的農民最大的困惑就是手中有錢,但投資無方、致富無門。因此,筆者建議各地方政府可以牽頭成立一家投融資公司,這家投融資公司可以直接投資集體經濟項目或參與預留地開發建設項目等,各集體經濟組織也可以憑自愿的原則按股從村民手中吸納一定的民間資本,并可以通過投資政府搭建的投融資平臺公司來進行資本運作,最終按雙方投資比例來進行利潤分配。這樣,既能保障村民的投資利益,又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作者:何律琴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