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村級經濟發展空間變窄。國家目前采取了嚴格的土地政策,村級爭取不到非農建設用地指標,城市和園區的規劃建設中,村級土地大面積被征用,導致許多村存量萎縮。工業必須向園區集中,村級引進的項目和企業在利益分配上得不到實惠。
(二)村級收入來源變少。大部分村的穩定性收入來源已基本定格,數額較小,而且呈逐年減少的趨勢。有些企業辦理了土地出讓手續,可收的年租金在減少。漁塘等集體發包收入,因逐步讓利于農戶,收入比例逐年減少。由于綜合環境整治的需要,磚瓦廠,軋石宕口逐步關閉,部分村的資源性收入大幅下降。
(三)村級負擔變重。目前村級的社會保障性支出在逐年減少,但農村公益事業和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壓力仍然很大。例如河道清淤,村莊環境整治,垃圾集中處理,便民惠民服務,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對策
(一)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一是善于融入全局,拓展發展新空間。村級融入全局的水平越高、速度越快,發展空間就越大,就能開辟新的天地。要引導各村學習借鑒善卷村配套善卷景區、張陽村融入陽羨景區、萬石村配套華東石材市場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先進經驗,確立融入全局發展村域經濟的理念,放眼全局,找準定位,主動對接外部大發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二是善于市場運作,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村級資源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和載體。如金紫村經營魚塘資源、南園村經營土地資源,都取得了可觀的村級收益。要指導各村學會運作資源,進行高水平的策劃、包裝和營銷,提升資源的價值,放大開發的效應,更多地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更多地采用公開招標等形式,吸引有實力的內外部市場主體參與開發,實現資源價格與開發價值的最大化,加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三是善于經營資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村級經營性資產越多,長期收入就越有保障。如謝橋村利用區位優勢,多年注重開發工業地產、商業地產,村級經濟實力始終保持全市前列。對于土地指標緊張、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高的鄉鎮,要積極引導其允許有實力的村到工業集中區建造多層標準廠房,參與工業地產開發;區位優勢明顯的城郊村、鎮邊村,在符合規劃、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參與商業地產開發,變資金為資產,獲得穩定的、不斷增值的回報。四是善于統籌組織,形成村域整體發展特色。不局限于村級經濟的發展,將其擴大到整個村域經濟的發展。如萬石鎮后洪村,盡管村級經濟不強,但善于統籌組織,整個村成為“水芹特色村”,同樣增加了村級收入、帶動了農民致富。要引導一些沒有什么特殊優勢的村,借鑒這樣的做法,在加大組織力度上下功夫,著力打響特色品牌,形成整體優勢,增添發展活力。
(二)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在動力。一是進一步發揮農村集體“三資”的綜合效用。充分挖掘存量資產、資源的增值潛力,開辟農村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使農村集體資金得到科學高效使用、資產得到保值增值、資源能夠永續利用,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二是進一步拓展“三資”信息平臺的功能作用。按照優化功能配置、提高服務效率、方便群眾的原則,適時拓展和延伸服務功能,使信息平臺成為農民致富創業、釋疑解惑的“百事通”,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定的“調節器”,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惠及民生的“連心橋”。三是進一步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的監督管理。建立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積極開展村級財務的抽查審計,對離任村干部在任期間財務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進行全面審計,不斷規范權力運行,強化制度執行,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資金在網絡上監管、資源在市場中配置。
(三)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保障力。一是加大市級政策支持力度。實施新一輪經濟薄弱村扶持活動,繼續加大對村級的“輸血”力度。提高省市“一事一議”項目規格,優先將項目安排給經濟薄弱村。建立村干部社會保障市財政補貼機制,提高村干部社會保障待遇,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建立健全村級發展留用地制度,著力增強村級“造血”功能。二是繼續實行結對掛鉤幫扶。鼓勵有條件的部門要對薄弱村實施項目扶持,結對幫扶資助標準每年不低于6萬元。大力開展“百企聯百村”結對掛鉤活動,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的資金、技術優勢,為村級發展搭建平臺,實現村企共贏。三是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村級建設。積極引導鎮村集聚社會資本,充分發動在外鄉賢、有識之士通過募捐、項目支持等方式,幫助村級建設公益事業,緩解自身建設資金壓力。四是認真落實強農政策。土地出讓金要嚴格按上級規定的比例用于農村基礎建設設施,有關部門要對村級集體興辦的農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等取得的收入,減免有關稅費。根據村域范圍內企業對財政的貢獻度,在地方收益部分切出一塊支持村級。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繼續實行村級道路改造、河道清淤、水利工程等補貼制度。同時,各鎮核準村企租地面積,提高企業土地年租金標準。
(四)逐步消減村級集體經濟負擔。一是嚴格控制各種需要村級出資、出勞的達標升級活動,減少村級無實質性意義的開支費用,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上。二是村內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必須堅持量力而行。嚴禁村級舉債進行非生產性投入,嚴禁各級平調、移用村級所有的資金和資產,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堅決杜絕村級新增不良債務。三是盡力減少村級負擔范圍。農民大病住院醫療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村級承擔部分,原則上今后都有市鎮兩級承擔。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河道清淤、農村危橋改造、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等,除市級承擔的以外,主要部分由鎮級承擔。農村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技術、便民惠民服務等支出逐步由鎮級解決。三是配精村級班子。按照因事設人的原則,合理配備干部職數,提高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交叉兼職的比例,努力精簡人員,減少村級開支,提高工作效能。
作者:戴志元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周鐵鎮經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