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村集體經濟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凡是社會安定、百姓生活富裕,福利完善、村容村貌整潔、管理民主的鄉村,都是集體經濟發展較強的地區。在實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后,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后,農村中用于公共事業的費用就沒有來源,想依靠家庭承包經營的成員和松散的個體以及私營經濟來籌集新農村建設基金是非常困難的,并且還要受到國家相關減負政策的制約。用國家扶持資金建設公益事業,其投入的各種扶持資金也很有限,而切還需要有一定的配套資金,對總的農村公用事業來說是杯水車薪。事實證明,目前新農村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的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基本是靠村集體經濟力量完成的,國家沒有多少投資,個體、私營企業更是微乎其微。比如有的地區進行舊村改造,規劃設計一般請專業人員完成,組織施工則主要靠自己的施工隊伍。投資主體是集體,而農民只按照新舊房面積的補價。今天我們進行新農村建設,雖然不是新村建設,但是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結合舊村改造,改變農村的面貌。條件看什么,主要看村集體的經濟實力。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生產發展,這里的生產發展應該是農村各業協調發展,生產方式、生產能力的全面提高,是真正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發達的、現代化的生產。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就是生產發展的組織者、服務者。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的需求者和投入者。從農村改革的實踐中看,呈現出一個規律性的現象。即村級集體經濟發達,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方面也都搞得比較好。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這些村“兩委一社”從新組閣的領導班子能力比較強,具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意識和能力;二是集體經濟發展始終是靠解放思想和培養有新觀念、新認識組織成員來實現的。發展起來以后,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各層次的成員需求都需要用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去統領,客觀上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民主化進程也必須加快;三是這些村集體有了錢,舍得在精神文明建設上投入人力、物力。為此,深化改革是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的重要途徑。目前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還相當保守,絕大部分還停留在政社合一階段,或者取消集體經濟轉為“空殼村”,有相當部分還是負債運行,有的甚至村級組織都不存在了,基本變成了“居民委”,所有開支都有財政管理。當前長海縣的漁農村改革還停留在經營制度的改革上,對集體經濟的產權制度沒有觸動。農村集體經濟依然是產權不清,活力不足,漏洞不少。從這個角度說,長海縣漁農村改革最關鍵的階段還沒有完成,主要是漁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筆者認為,深化漁農村改革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對現在的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恢復其村集體或村級社區,真正成員的集體合作經濟組織性質,激發其組織引導漁農民進入市場、帶領漁農民共同致富的活力,增強其對成員利益保護和家庭經營服務功能,真正實現漁農村集體經濟的“二次飛躍”。具體的措施是:其一,是統一對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的認識。
我認為,漁農村沒有強大的新型集體經濟是完不成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用老辦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則會斷送農民實現小康的光明前景。應該在明確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改革,恢復農民所有權,恢復集體經濟合作經濟的性質。其二,是各級政府對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給予應有的法律地位和相應的支持政策。對集體經濟基礎簿弱的村,可以根據漁農民發展生產、生活的需要,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解決漁農民生產經營無序化的問題。并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集體土地和海域使用權的所有權。現行制度在實踐中不僅不利于自然資源的管理,而且極大損害了集體經濟組織的權利,影響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應該恢復漁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和海域的資產屬性,根據土地和海域的區位、質量由專門機構進行價值評估,將其作為集體無形資產納入帳內核算。依據相關法律賦予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自然資本的運作、增值的權利。目前我縣的鄉、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不完全的產權改革,下步要探索在集體資產產權改革的基礎上,把農民的土地經營權和海域使用權轉到股權,這樣才能做到產權明晰,恢復成員對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把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類資產重新進行評估,再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量化的方式可以通過設置原始股、基本股、勞齡股、貢獻股等方法計算,使村民成員成為真正的股東,以發揮所有者參與管理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
據考察,在全國農村進行集體經濟產權改革的地方不少,但是缺乏規范性指導。近幾年國家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了對農村公益事業和農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的投入,從而也減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很多負擔。我們應以此契機,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入為基礎,積極申報國家給予的補貼公益事業項目,使國家對農業和農村的補助、扶持通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落實。各級政府還應對農村集體經濟加大管理和指導的力度,特別是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全面改組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其成為真正代表漁農民利益的、綜合性、社區性農村基層組織,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行使經濟管理職能,管理運營好集體經濟,在政治上還應該是本社區域農民的代言人。兩個功能是相輔相成的。
作者:于毅單位:長海縣農林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