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已逐步開展內部控制建設,但對內部控制體系的評價并沒有得到重視,導致許多內控措施沒有得到實施和改進。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高職院校內部控制體系的評價現狀,分析內部控制體系評價指標的特性,提出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來設計適合本校特點的內部控制的評價體系,進一步有效促使高職院校的內部控制體系得到發展與改進。
關鍵詞: 內部控制; 評價; 指標; 高職院校
1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現狀
我國的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點,許多高職院校是由中職學校、高級職業中學、成人院校轉型而來,或者各種職校合并形成,結構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高職院校的經費來源也日趨多元化,業務活動也越來越多樣。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也就越來越重要了,其中對內部控制的評價能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及完善,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的目的,促使校內業務水平的提高。上世紀 80 年代起,我國就有學者開始進行內部控制理論的研究,但大多數是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比較少涉及行政事業單位,高校范圍內的內部控制研究就更少了。在 2012 年,隨著財政部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 試行)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逐漸開始進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后期,隨著規范文件的增加及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對各種風險防控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016 年教育部頒布《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 試行) 》,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目標特化使之適用于高校。該文件將高校經濟管理活動的類型細分為 11 項,其中對高校內部控制的評價從內容、方法、監督等方面做了規定。在教育部出臺相關規范后,高校掀起內部控制建設的熱潮。許多高校經過近年的建設,內部控制體系逐漸建立起來。但在建設過程中,制度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實施的成效又如何? 如何才能對現有的內控體系進行客觀科學的評估? 很多高職院校卻無暇顧及,或者評價流于形式,照搬本科院校的一套,沒有根據自身特點來設計內控評價指標,對內控也沒有起到監督改進的作用。這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內部控制漏洞頗多。因此現階段如何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本校特點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以促進內部控制建設得到完善和發展,這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1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存在問題
1. 1. 1 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制定不夠
規范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的文件為我國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我國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沒有出臺專門針對高職院校的具體評分細則。此外我國高職院校在迅速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沒有同步,許多高職院校的評價體系是照搬行政事業單位或其他大學的指標來設置,這導致許多評價指標設置不夠全面及合理,不適應高職院校自身特點,評價采用的方法及手段也缺乏實操性。由于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不健全,導致許多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形同虛設,無法落到實踐。
1. 1. 2 內部控制的評價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我國高職院校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大多數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存在各種依存關系,導致許多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不夠客觀,甚至引發利益沖突。從內部控制評價結果來看,高職院校采用的評價方法大多還是以定性為主,或者雖然有評分,但流于形式。當評價不夠客觀時,會導致評價結論缺乏可靠性。其次,內部控制評價由于缺乏內部外部監督機構壓力,這也導致內部控制的評價形式化,從部門到員工都敷衍了事。此外,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缺乏外部監督部門的審核,所以部分高職院校對內部控制評價沒有規范統一的做法,這往往不能達到改進內部控制建設的效果。
1. 1. 3 各級成員不夠重視內部控制的評價
首先部分高職院校領導層對建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評價就是走形式,甚至認為內部控制的量化打分會引發各種利益沖突,打擊教職工的積極性。這也導致一些部門及部分教職工缺乏對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視,對評價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或者做老好人,一律給好評。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已有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大部分屬于“紙上”體系,沒有真正落實執行。
2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完善的對策
2. 1 設計全面合理的評價指標
在考慮各高職院校自身特點的基礎,采用科學的設計方法手段,設計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評價指標。首先確定設計評價指標應遵循的方向及原則。在參考“行政事業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學校的特征來選擇科學全面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指標設計的科學合理,這就最大程度保證了內部控制評價的客觀性及有效性。運用評價方法時,參考定量分析的數學模型,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遵循內部控制標準五要素進行評價,設置包括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兩大部分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設計出符合本職業院校特點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在設計評價指標時著重兩點:( 1) 在對內部控制五要素評價時要強化與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的評價指標,可以從組織控制評價指標、目標控制評價、措施控制評價、程序控制評價四方面建立高職院校風險評估指標進行風險評價。必要時建立專門風險評估小組,以便有效制定及完善風險評估指標。( 2) 在設計單位層面及業務層面評價指標時,依據本高職院校特點設計評價指標,將某些業務層面的評價指標細化,比較重要的業務指標分解成三級指標,并且將評價指標體系中所有指標進行分類,按重要程度對指標進行排序,再賦予對應的權重。使各項子指標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運用在高職院校的實際管理中,如表 1。
2. 2 對內部控制評價進行有效監督及激勵
加強對內部控制評價的監督,形成有效完善的監督機制,內部的監督是確保內部控制評價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并且能提升內部控制評價的效果和效率。內部控制評價及內部監督的結合可形成多方監管,提高內部控制的成效。通過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確定內部監督部門的工作重點及范圍,從而更大程度上杜絕高校腐敗貪污現象。在監督的同時,高職院校還應該制定一系列完善的考核及激勵制度,通過考核與激勵措施來促進監督工作的有效進行,對內部控制評價進行監督和評審,進而確保內部控制評價的質量。通過對校內各部門內部控制的評價,根據某些指標的得分以及得出的相關結論,在個人和部門業績考核時可以作為關鍵績效指標參考。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激發部門和員工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評價的積極性。
2. 3 積極開展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引入同行評審
強化內部控制的評價作用,學校的領導層應重視內部控制的評價,在全校形成重視內部控制評價的氛圍。內部控制評價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自我評價,通過對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可以收集一線執行者的反饋,這些反饋通常比較及時及真實,有助于學校第一時間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在運行過程中就能及時進行糾正,從而迅速促使高職院校對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改善。同時,可以將同行評審引入高職院校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設。兄弟院校本來就有許多共同特征,又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鑒,邀請一些在內部控制建設比較成功的高職院校同行對這套評估體系進行驗證審查,可以避免出現自己設計評價系統來評價自己的弊端,也避免了本校的內部控制沒有經過第三方驗證就投入使用的缺陷。
作者:朱敏 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