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民意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公民處理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關系提供了可供遵循的價值資源如何正確處理好國家、社會與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公民意識培育的價值基點和基本目標,“公民意識作為一種現代社會意識,是公民對公民身份內在價值的認定,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以及其與國家、社會、其他公民之間關系的理性認識”[3]。西方公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是個人如何認識和處理與國家、社會之間關系的過程。在文藝復興時期,啟蒙思想家提倡打破神權蒙昧思想的束縛,主張人的理性與天賦人權。特別是孟德斯鳩的法治思想和三權分立學說,從權力互相制衡與法治對權力的限制兩個方面為個人權利提供了保障。可以說,西方以個人權利為基礎的“權利”學說以及對國家與公民、權力與權利邊界的限定,是公民意識及其培養的基本內容。英國社會學家馬歇爾認為,公民意識應該包括三重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公民的要素,其中包括人身自由、財產權等內容,第二個維度是政治的要素,其中包括參與行使政治權力的權利等內容,第三個維度是社會因素,包括經濟福利權利和享受文明生活的權利等內容。可以看出,西方的公民意識理論是以個人權利為基礎,包含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上的權利與責任相對應的體系,其中個人權利是社會規則最基本的出發點,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和對政府權力的限定等是基本內容。然而,西方個人主義至上的權利體系容易導致個人“價值至上”,進而損害共同體的利益。而且,由于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和價值體系,因此,對于西方公民意識理論中處理國家、社會與個人之間關系的做法只能批判地繼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強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追求的是國富民強、保障社會成員的各種權利;在社會層面強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追求的是建立一個為每個人發展提供自由平等發展機會的社會環境,實現對公權力的有效制約和對全民權利的保障,實現權利與義務的對應,使社會成員過上公正而有尊嚴的生活。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引領整合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之外,其中蘊含的對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權利的保障、對法治的追求以及對公權力的限制等,無疑為社會成員處理國家、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可供遵循的價值資源。
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為依歸公民意識是指社會成員對自己身為政治人、社會人的自覺認識,它一方面體現為社會成員對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要體現為積極的政治參與、理性批判、自治自律的精神。公民意識是實現民主法治、市場經濟有序運行以及社會穩定的非制度化因素。在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的培育過程是使社會成員成為實現社會現代化和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主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和社會層面力圖為每個人的發展提供制度和社會環境上的幫助,在個人層面強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社會成員應該具有的良好道德素養和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提出各自的基本價值觀念,但卻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引領和整合全社會價值觀念、凝聚全民族共識的同時,規范了社會成員的個人行為,為培養具有民主法治意識、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公民提供了價值引領。
2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提升公民意識
公民和公民意識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只有依靠公民主體的行為實踐和情感認知,它才能被轉化為一種習慣化、自覺化的社會價值。反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在實踐中積淀成為社會主體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可以增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意識培育中的導向性作用。
2.1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提高公民的理性包容意識尊重差異、懂得妥協,尊重個體和社會價值的多樣性、懂得包容,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體系,其本身蘊含著價值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這在實踐過程中會推動社會主體理性包容意識的發展。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是在批判和繼承多元價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的認識,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追求,不僅廣泛借鑒世界各國文明成果,更深深植根于中華歷史文化土壤。其次,當前思想領域日趨多元、多樣、多變,各種思潮此起彼伏,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既要引領、主導和整合其他社會思潮,有力抵制各種腐化思潮的影響,又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各種社會思潮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和活力,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可以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也是求同存異、包容多樣的價值理念內化于社會主體,提升公民理性包容意識的過程。
2.2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提高公民的權利和責任意識現代公民意識的形成是伴隨著個人權利體系的發展成長起來的,權利及對權利的理解和尊重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和精髓。所謂權利意識,是指公民對自身權利的認知、理解和態度。公民權利是現代民主國家制定法律的基本出發點和法律所要保護的對象。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明確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出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和承認。在國家層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最主要的途徑是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和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一方面需要公民了解自己有哪些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參與權、監督權、知情權、表達權等,另一方面公民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主張自己的權利。同時,要以切實保障公民權利為根本,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做到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增強民眾對法律的信任,公民的權利意識才能逐步確立。權利與責任是一個統一體,沒有無責任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責任。“責任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權利和責任的一種自覺認識。…是公民對他人、集體、社會、國家,乃至對整個人類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5]中國古代社會進行的臣民意識教育也側重于培養民眾的“責任意識”,但其強調的是服從而不是自覺的義務,偏重于私德而缺乏公德。而適應當前民主政治發展的公民責任意識,不僅強調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覺做好職責范圍內的事情,還強調尊重他人的權利,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強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個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提供了價值規范。同時,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政府應積極拓寬公民參與管理公共事務的渠道,在政治實踐中不斷提高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和責任意識。
2.3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第三部門”的參與為公民意識的培育提供了廣闊的實踐空間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時談到,美國的民間組織在美式民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縮小了公民與國家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公民的政治效能感,也使民眾在參與并影響公共事務的過程中提高了民主意識、權利意識與責任意識等。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非政府組織發展迅速。具體表現為:數量大幅增加,種類更加齊全,作用顯著增強。在公益事業發展、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密切公民與國家關系、增強民眾的參與意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凝結了對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不同組織的價值期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個逐步推進、逐步積累的過程,也是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組織,共同參與、共同實踐并逐步總結的過程。當前,不同城市、不同行業、不同組織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并結合實際總結出各自的城市精神和行業精神,為公民意識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實踐空間。
3結語
在提倡價值多元化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公民意識的培育,有助于整合和統領各種社會思潮,為小康社會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提供穩定的社會秩序。同時,公民意識的培育也不能落入泛政治化的傾向,在二者磨合與融合的過程中,不僅僅提倡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強調公民的責任與義務,還應大力加強民主與法治建設,提倡對公民權利的法律保障和對權力的限制。只有這樣,公民意識的培育才能兼具本土性與開放性,為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
作者:張文英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