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靜態與動態:網絡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客體性因素
網絡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客體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身,是被網絡社會主體認同的對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由包含著作為價值靈魂的馬克思主義、作為價值主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價值精髓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價值基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構成的內容明確、層次清晰、結構完善的有機整體。因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對象就是上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全部認同,是對這四個方面高層次的認同。
1.靜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相對穩定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相對穩定性要求是指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靈魂,應起到“擎天之柱”的作用,堅持不動搖,昭示其主導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主題,應彰顯“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系、共同實現的一致性;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現精髓,應展示傳承和革新相結合的一貫性;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行為參照,應體現評價與選擇相結合的正確性。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包容的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既彼此區別,又相互聯系,有機地統一為一體。因此,在網絡這一特殊的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必須牢牢把握認同的整體性,是對四個方面廣泛的認同,而不是將其割裂開來,對其中部分或個別的認同。作為主導的指導思想、一致的追求目標、一貫的精神動力和正確的行為規范,四方面價值最終都應以維護網絡社會發展的穩定有序為標準。如果不能保持這種價值實現上的相對穩定性,必然導致網絡社會認同主體的“無所適從”,也直接影響到網絡社會主體對其認同的廣度。
2.動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絕對發展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絕對發展性要求是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旗幟,必須持續不斷地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堅持理論上的創新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目標,必須緊跟我國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新變化,做到內容上的豐富性;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動力,必須不斷挖掘其新潛力,體現作用上的拓展性;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規范,必須適應我國社會生活領域的新形勢,突出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對此,網絡社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也必須與時俱進,表現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地位相適應的程度,是對其四個方面的深刻認同。而不僅僅是對這四個方面在知道層次上的知道或了解,更主要的是達到自覺層次的內化和踐行。這就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契合不斷提高著的網絡社會主體的根本利益,保持蓬勃的生機,一旦失去活力,它必然影響到網絡社會主體對其認同的深度。
二、共性與特性:網絡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環境性因素
著名德育學家檀傳寶認為:“環境是指生物體生存空間各種條件的總和?!盵4]由此,網絡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環境性因素是指在網絡社會主體所生存的網絡空間中,影響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各種條件的總和。
1.共性:現實社會環境的價值導向力關于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到底是依存還是獨立的關系,雖然國內外學者觀點不一,但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而言,無論是在網絡社會環境中的實現還是在現實社會中的實現,其認同的對象是共同的,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網絡社會還是現實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主體上也是共同的,最終都要歸結為“人”。作為網絡社會中主體的“人”歸根到底還是作為現實社會主體的“人”存在。因此,網絡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在本質上的實現與否,離不開現實社會環境價值導向力因素的影響。現實社會環境的價值導向力是指現實社會環境對其主體價值觀念的形成總是表現出方向上相同或相似的推動作用力。從現實社會主體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劃分,現實社會環境的作用主要可以分為:家庭環境的育養、學校環境的教化、社會環境(是指有別于家庭、學校的環境)的規范。這些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從目的上看,現實社會環境對其主體價值觀的導向顯然是正面的,即希望構建符合社會整體要求、體現社會整體利益的價值體系。但隨著社會結構的轉型,我國當前現實社會中各種問題不斷涌現,諸如家庭環境育養方面的失范、學校環境教化方面的失誤以及社會環境規范方面的失調等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必然導致人們選擇正確價值體系的偏差。當現實社會的人參與到網絡社會中時,現實社會環境的這種消極影響顯然不會消失,將同樣作用于網絡社會中價值體系的認同。這種共性的價值導向力也必然致使在網絡社會環境中對于價值的認同對象出現是與非的區別。
2.個性:網絡社會環境的價值離散力雖然由于網絡社會對于現實社會的依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上表現出導向的驅同,但從另一角度來看,網絡社會作為區別于現實社會的一種新型生存空間,在社會環境上毫無疑問具有其不同之處。在網絡社會中,要想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就無法撇開其認同所處環境的特殊性。而相比較現實社會環境,網絡社會環境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現實社會中傳統的民族、國家、種族等界閾,日益模糊而呈現出開放、匿名和隱秘等特征。這一方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網絡社會中傳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擴大了其他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網絡社會中的消極作用,這影響到網絡社會主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網絡社會環境的價值離散力是指具有開放、匿名和隱秘等特性的網絡社會環境,在給與網絡社會主體在價值選擇上更大自由度的同時,也使認同的價值更趨向于多元化的作用力?,F實社會環境中,社會主體的價值認同總是表現出一定的社會控制傾向,即現實社會總是“運用社會規范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手段和方式,對社會成員的社會行為和價值觀念進行指導和約束[5]”。而網絡社會環境的特性導致傳統的家庭育養、學校教化、社會規范等現實社會的強制約束力有的不復存在、有的極度弱化。網絡社會主體的價值認同上更多地表現為自覺,在面對網絡社會紛繁復雜的各種價值觀的誘惑面前,網絡社會主體往往很難保持一顆平常心和正確的方向而屈從于錯誤的價值觀念,導致網絡社會主體所認同的價值出現對與錯的差異,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背離的情況。
作者:鄭愛龍單位:滁州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