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經濟發展背景下德育教育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各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促使人們對教育的關注明顯提高,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有不同,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技工學校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技工學校的兩大特點是專業技術性和針對性,這兩點決定了技工學校和社會人才市場的內在聯系。專業技術性強意味著學生必須具備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還應該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人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有明顯變化,復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在中職學習期間內,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既有較強的業務實踐操作能力,又具備高素質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的人才,需要教師的探索和付出。
1研究特點,探索規律
與普通的中學學生相比,技工學校的學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身特殊的一面。年齡特點: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的畢業生,主要處在十六到十八歲之間,他們對身邊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比較強,思考問題的速度和接受新鮮事物的嗯呢管理比較強,當然心理比較敏感。對于他們而言,剛剛結束初中生活并步入技校的學習生活中,開始不斷地接觸社會生活,環境有著顯著的變化,再加上離開父母,不受家庭的約束,他們難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職業特點:技校學生從中學課堂轉變為技工專業技能的學習,由文化知識學習轉變為各種機械構造和工作原理,既要學習電腦操作,還要學習和實踐專業的操作,知識學習的轉變也會給學生帶來不適應。與社會的聯系程度:中學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學校,學生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比較少,但是升入到技工學校進行學習后,要進入到生產第一線進行實習和式操作,與社會接觸的幾乎大大增加,對社會的了解也會加深。社會上很多不良的風氣和良莠不齊的信息會涌向學生,社會經驗缺乏的學生無法對這些社會現象進行正確的分辨,無法適應社會的復雜之處。這些特點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需要學校德育教育的引導和幫助。因此,技工學校的教師應該重視德育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不斷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
2抓住特點,深化教育
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成功的,學生的思想德育和職業道德修養需要適當的引導。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很多問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學生的年齡特點。技工學校學生的年齡比較特殊,教師可以根據該特點結合豐富多樣的活動展開德育教育,例如體育節、文化節、音樂節、美術比賽、朗讀比賽等等。學生們會在活動中彰顯個性色彩,展現出他們的青春活力,在活動中培養集體主義感和責任感,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團結,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情感。
(2)課外活動。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對待學習沒有最初的激情和好奇。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比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信心。競賽的形似和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階段等為依據,并在競賽中評選出相應的獎項,為獲得獎項的學生頒發獎勵,這不僅僅會增加學生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對所學專業的學習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專業和學習。
(3)借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學校可以找到相似工作領域的勞動模范或往屆的優秀畢業生,向學生講授他們的故事和經驗,鼓舞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激情。在受到榜樣的鼓舞下,學生在工作中會以自然地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正如我們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4)進行時事政治,法制教育。社會傳遞的信息包羅萬象、良莠不齊,技工學校的學生要比同齡人接觸社會的時間要早,因此對社會上的時事政治和國際上的大事件要有所了解,這是新時代四有青年必備的素質之一。技工學校學生要懂得法律,遵紀守法,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利益,認真履行應盡的義務,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3齊抓共管,形成網絡
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需要常抓不懈。學校要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構建一張全方面的信息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實習、生活中的心理動態,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一方面,對往屆的畢業生進行合作,把他們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經驗和技巧講給學生,啟發學生,激發和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對新事物、新技術和新知識要加強關注,借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的優勢在學習中能夠得以體現,增強他們的興趣。還可以給學生布置先關的任務,例如課題選擇和研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加強技能的訓練。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的潮流中處于不敗之地,需要學校挖掘自身的優勢并且發揮優勢,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教師要處理好教學各方面的關系,借助馬克思主義原理在實踐中提高能力,并在工作中靈活運用社會主義科學理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學生的成長趨勢,教師和學校應做好相關的工作,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促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進步。
作者:張冬梅 魏曉穎 單位:昌黎縣職業技術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