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升級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于推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加快自由貿易進程、降低和減免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加快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進程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尤其是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參與國際貿易和國際競爭的步伐越來越快,也越來越深入和廣泛,陸續建成了中東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等,為我國進出口貿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隨著近年來經濟危機和世界經濟低迷的干擾,我國自貿區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亟待升級。本文將針對我國自貿區發展的歷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路徑升級措施。
中國自由貿易區是指在國境內關外設立的,以優惠稅收和海關特殊監管政策為主要手段,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經濟性特區。原則上是指在沒有海關“干預”的情況下允許貨物進口、制造、再出口。自由貿易區按參加者數量和國別的不同可以分為FTA和FTZ兩種,前者為傳統的自由貿易區,有兩個以上的國家參與,由參加國共同制定規則;后者為一國根據本國的法律、在本國境內關外設置的一種貿易行為區域。
1國內外研究綜述對自由貿易發展的研究
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最早提出絕對優勢理論,正式提出自由貿易政策,后經大衛•李嘉圖和郝克歇爾和俄林的不斷豐富和完善發展,成為了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后,影響整個資本主義,并影響至今的經典理論和政策,隨著自由貿易政策理論的不斷發展,為應對自由貿易的不斷發展,就陸續在世界各國建立了眾多的自由貿易區。在20世紀80年代,對自由貿易區的研究進入了空前的高潮[1],聯合國也因此在1984年正式給出了明確的定義:自由貿易區是一國政府劃出的物理圍網區域,在該區域內,本國或國外的貨物可以自由進出,在進出該區域時,不需要向本國海關申報普通貨物的進出口報關手續。以Rodriguez和Tumbull為代表的國際經濟學家,他們主要負責研究怎樣、在哪里設置自由貿易區,緊接著建成后怎樣運營才能充分發揮對周邊的經濟和經濟體的影響力,最后是怎樣擴大自由貿易區的規模和成效。而中國從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也開始加大了對自由貿易區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而張楊在《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及我國的對策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的案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建立高效的管理機制,快速發展經濟,以促進自由貿易區轉型,當然這些都不能離開服務業和金融業的支撐[2]。
2我國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現狀
我國自由貿易區發展目前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簽署8個對外自由貿易區,占對外貿易總額的20%以上,整體實施效果很明顯。2002年,我國首個對外自由貿易區,中東自由貿易區開始建設,到2015年全面建成,期間,我國對東盟出口增速已經遠遠超出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速,互為第四大貿易伙伴國。2006年10月開始全面實施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在貨物貿易方面,雙方在紡織品和服裝、農產品、水產品和礦產品等幾個方面采用零關稅,在服務貿易方面,在采礦、法律、管理咨詢和房地產等方面,中國將向智利實行進一步開放。2007年,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協定開始實施,在貨物和服務貿易方面雙方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關稅。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區在2008年開始建設,并且在2015年12月31日,新西蘭取消全部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的關稅,雙方貿易至此取得實質性進展。在2009年,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實施,隨后中國—秘魯、中國—香港也陸續建立自由貿易協定。而在2013年8月,在總理考察了浦東的外高橋保稅區之后,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實驗田,自成立以來,上海自貿區在外商投資、企業準入制度、貿易便利化和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我國對外貿易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自由貿易區發展起步晚,但速度快,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陸續建立了中東和上海自貿試驗區,有了質的飛躍,從前兩年提出建立環太平洋自由貿易區,到后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希望借助“一帶一路”的發展,進一步推進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但是,我們在看到眾多驚人成績的同時,也不可否認,和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相比,中國的自貿區的確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提升。
3.1自貿區內部業務對外開放程度不足
美國正在積極推行的環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自由貿易協議,提出了國際自由貿易區的很多新的標準,比如在TPP就建立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區完成的第六輪談判中,報告在農產品、紡織品、工業品和服務行業的市場相互準入、投資,以及政府采購方面取得良好進展,但是也有人預言說,如果TPP管理不善,將會大大影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甚至改變當前的貿易格局。而我們國家目前所建立的各種自貿區,基本還停留在簽署協議時的開放狀態,沒有取得大幅度的進展,長此以往,我們離國際自貿區的標準發展程度還會越來越大。
3.2自貿區內部問題突出,成員國發展不協調
中國最早參與建立的是中東自貿區,而其前身是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早在1961年就成立了要早于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但是其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成員間的關系,和北美都不可同日而語。而且至今為止,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在經濟上依然比較落后,沒有什么起色,自中東自貿區建立以來,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影響。另外由于領土爭端、宗教意識形態的沖突,各國的政黨領導方式的不同,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政局的穩定,這些都阻礙了貿易區內部的經濟穩定和發展,進而影響貿易區層次的提高。
3.3政治因素陰影嚴重影響了自貿區的經濟發展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并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涵蓋了明確的政治目的。比如美國一直致力將北美自貿區建設成為囊括整個美洲地區的美洲自由貿易區,正在與秘魯等小國家建立的FTA戰略就是出于軍事外資戰略的考慮。而中國與越南、中國與日本的領土爭端問題也無疑會影響到相關貿易區的經濟發展。還有就是戰爭遺留問題、恐怖主義的威脅、不文明的沖突等都會給自貿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陰影,延緩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步伐。
4.1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大力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
在剛剛開始的2017年下半年廣交會上,據統計結果顯示,有60%的參展單位是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充分說明了主席“一帶一路”倡議決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擁有鄰國最多的國家,其中在內陸接壤的國家有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28個之多[3],在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文,宣布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這條路將連接生機勃勃的東亞和東南亞經濟圈,和發達的歐洲經濟聯盟,將融匯東西方文化,聯合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多種民族,將有著不同背景,歷史和不同文化的國家和民族聯合起來,將會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消除敵對,彌合傷口,和諧共處,共筑“一帶一路”夢想,共同發展經濟,為沿途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和藍圖。
4.2提升產業競爭力,適度加大中國對外開放程度
我國在申請入世時承諾會逐步對外開放,經過將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開放力度已經達到一定規模,貨物貿易已經基本全部對外開放,但是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投資行業依然有所保留,比如在中東自貿區內部和新加坡的服務貿易中,尤其是在通訊行業中國就沒有絕對優勢,因此也就造成了長期對新加坡逆差的現象。而在以往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中,服務貿易多以正面清單的形式出現,即哪些行業是可以對外開放的,但是在日益快節奏發展的今天,正面清單已經無法滿足自由貿易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負面清單”出爐[4],按照法無禁止則可為的原則,自由化程度將會更高。
4.3打造多方面溝通渠道,制定完善的自貿區管理機制
首先在基礎設施方面,應該加大資金的融通和共享,加強信息的溝通和協作,建設自貿區成員國共享的暢通渠道和寬廣市場,同時為大市場的融通和交匯做好交通運輸的基礎設施工作。另外,文化意識形態也是自貿區建設的關鍵因素,因此成員國之間應該繼續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青少年學習交流工作建設[5]。中國自由貿易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之后又一偉大壯舉,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取得讓世界矚目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周廣濤,張靜靜.自由貿易區國內外研究現狀[J].科技園向導,2015(15).
[2]張楊.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及我國的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16).
[3]朱福林.中國自由貿易區的現狀、趨勢與戰略思想[J].國際經濟,2015(10).
[4]黃璐瑤.關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路徑研究的文獻綜述[J].商,2015(31).
[5]高中理,劉麗偉,鄧業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探路中國經濟參與全球化的“升級版”[J].地方財政研究,2013(12).
作者:林衛衛 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