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價,就是運用一定的數理方法,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收集數據,對高校財務風險治理的綜合水平進行評價,并據此根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加強薄弱環節的改善和優化,從而為提升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提供依據。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的評價,亦是財務風險治理的重要部分。根據前面分析的高校財務風險治理內涵,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價的指標體系可以從財權配置、業務控制、人員控制和信息披露4個一級指標構建,具體二級指標及內容如表1所示。1.財權配置層面指標。財權配置是高校財務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財務風險治理的核心領域,主要是對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實現財務關系及財務活動的權力制衡。因此,可以從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3個二級指標來度量。2.業務控制層面指標。業務控制是高校財務風險治理活動所涉及的具體經濟事項,是財務風險產生的直接來源,具體業務層面風險治理指標主要包括預算管理、投資管理、貸款管理、收費管理和資產管理等5個二級指標。3.人員控制層面指標。人員控制主要是針對高校管理層和財務相關人員在經濟活動過程中是否具備足夠的廉政精神、職業道德以及執業水平。當前,高校內部控制失效,部分原因不在于制度設計的好壞,而在于人的因素。因此,人員控制亦成為高校財務風險治理的內容之一,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2個二級指標。4.信息披露層面。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下的高校財務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通過相關財務分析報告可為決策者改善財務治理、提高資金績效提供依據,二是通過財務信息公開披露為高校財務治理的有效實施提供內外監督依據。因此,信息披露層面主要包括財務分析、信息質量和披露效果三個二級指標。
二、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價過程
(一)評價方法簡介由于財務風險治理涉及的內容主要是高校經營運作過程的系列行為活動,為此,本文主要通過表1的指標體系設計評價問卷,選擇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專家打分,再運用模糊綜合評價和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
(二)具體計算過程1.確定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估因素集。高校財務風險治理所涉及的主體和要素很多,結合當前高校發展狀況和財務狀況以及某高校M為樣本,本文選取與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密切相關的指標(如表1所示)作為該高校財務風險治理水平評估的因素集U:U={財權配置,業務控制,人員控制,信息披露}。2.確定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估的評語集。由于對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各因素的評估比較模糊,設置對各因素評估的評語集V為五個等級:V={高,較高,一般,較低,很低},得分分別為(5,4,3,2,1)。3.確定財務風險管理水平要素的權重向量。不同的治理能力要素需要通過相應的權重來確定其重要性,本文通過層次分析(AHP)方法、采用7級量表通過咨詢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財務及管理相關專家對各層次的因素進行評價,最終確定各個層次的指標權重(具體過程略,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4.建立從U到V的單因素評判矩陣。本文選取一組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包括M高校財經部門管理者、專業人士、教育主管部門財務人員等共20人)組成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判組,對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按照13個二級指標從{高,較高,一般,較低,很低}五個等級進行模糊評價,從而獲得評價矩陣(如下頁表2所示)。5.計算最終評價結果。以一級指標“財權配置”的二級指標“決策機制”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如下數據,認為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過程中在“決策機制”這一二級指標表現很好的有6人,表現較好的7人,一般的5人,較差的2人,很差的沒有;則對影響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因素中“財權配置能力”下屬指標“決策機制”評語隸屬度分別為:0.30,0.35,0.25,0.10,0;模糊向量=(0.30,0.35,0.25,0.10,0)。同理,求得M高校“業務控制能力”、“人員控制能力”以及“信息披露能力”三個因素所有二級指標的模糊向量。以上評判結果均滿足歸一化條件,由此得到所有二級指標模糊評判矩陣(如表2所示)。最后,得到所有指標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三、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價結果分析及啟示
通過以上計算的模糊綜合評價矩陣最終結果為(0.2433,0.3333,0.2771,0.1134,0.0330),即{高,較高,一般,較低,很低}的最終評價結果分別占了24.33%、33.33%、27.71%、11.34%、3.30%。根據上述結果,直觀來說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評價為較高(因為較高以上評價合計占了24.33%+33.33%=57.66%,超過半數);但是按照加權平均法,得分為3.64(0.2433×5+0.3333×4+0.2771×3+0.134×2+0.033×1),介于“較高(4分)”與“一般(3分)”之間,該分值的隸屬度為0.728(3.64/5)。即如果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以100%計算,那么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只達到了72.8%。通過上述分析結果可知,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介于中等與較高之間,不是十分理想,總體還處在中等偏上水平。從M高校財務風險治理能力水平結構來看:專家認為能力較低的領域主要體現在財權配置方面,占了較低評分的45.57%(0.1030/0.2268),其中又以監督機制作為薄弱環節;專家認為能力很低的領域主要體現在信息披露方面,占了很低評分的51.51%(0.0170/0.0330),其中又以財務分析作為薄弱環節(如表4所示)。綜合M高校整體發展狀況及財務狀況來看,實證分析結果比較吻合M高校的實際狀況。M高校作為一所省屬重點院校,規模大,資金量也大,使得其財務運作過程面臨的挑戰也大,加之該高校在當前發展規模下,財務及審計等專業人員配置的不足,以及對現有財務運作模式和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比較緩慢,相應的財務治理能力在財務監督、信息披露等方面表現有所欠缺則成為現實可能,這也是當前我國高校在內涵提升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引起政府部門及學校的重視。
作者:謝立本 單位:肇慶學院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