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金融課程改革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往傳統被動式課堂教學,只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與否這一結果,不重視學生的知識獲取和技能提升的過程,不注重學生智慧的開發。學生僅僅在機械記憶書本知識,忽視對知識經驗的建構和再創造。研學理念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它更強調學生的體驗式學習。研學理念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和技能的探究過程,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濃厚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創新意識。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是基于研學理念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中心,將課本內容轉化為問題,將講授轉化為研討,將答案轉化為共識。PBL教學模式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開始推廣,在國內外得到普遍重視,取得較好效果,被認為是解決高等教育死讀書的教學新突破。現將PBL教學模式引入《國際金融》學習中,通過實踐教學探討該教學模式的能效和可行度。
一、《國際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的核心必修課程。《國際金融》以外匯和匯率為研究主體,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國際收支、外匯和匯率、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內外均衡的矛盾與政策搭配、外匯管理制度和政策調節、國際金融市場與貨幣危機、國際貨幣體系等方面。在長期的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導向。這種教學模式使很多學生面臨較大困難:首先,學生由于沒有建立起金融基礎知識框架,在理解內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匯率決定理論、貨幣危機模型等知識時,感到公式繁瑣復雜、晦澀難懂;其次,該課程概念抽象難學,相當篇幅的內容屬于國家宏觀調控的內容,離學生現實生活相距甚遠,缺乏認識和體驗,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次,人民幣匯率制度、貨幣危機等經濟熱點,國內外學者尚未形成統一觀點,學生在學習時難以把握;最后,該課程涉及面廣,包含內容眾多,學生在學習時難以以一條主線將課程的知識聯系起來。以往教師在記憶、理解、掌握、運用各個環節,滿堂灌,學生不愿聽,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采用先進的PBL教學模式,逐漸形成個性化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才能實現教與學共振效應。
二、PBL教學模式在《國際金融》中的應用
(一)準備核心問題《國際金融》內容繁雜,包羅萬象,學生學習起來非常費勁。PBL教學模式的核心任務是適當學習問題的設計。它是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教師需要設計出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問題不能過于簡單,僅停留在表面易造成教學結果空洞;但問題也不能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或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才能完成,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應意識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重要的是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而不是給出圓滿的答案。根據《國際金融》的內在邏輯和知識體系框架,該課程包括國際收支、外匯交易和管理、內外均衡的政策搭配、國際金融市場與貨幣危機、國際貨幣體系等五方面。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設計出開放經濟下的國際資本流動、外匯交易和外匯管理、貨幣危機等三大核心問題。
(二)科學有序分組PBL教學模式需以小組方式進行。本文研究對象為煙臺大學經管學院2012級會計專業4個班,共184人。全部學生都是通過普通高考錄取入學,隨機分班。班級間學生入學時的成績、年齡、性別較為均衡,就讀后的其他學科成績也較為均衡。由于人數過多,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加到PBL教學模式各環節,所以隨機抽取2個班為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模式,另一半為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組學生共90人,分為9組,每組人數為10人,指派1名組長。在分組過程中,教師不干預,學生根據各自興趣愛好,組長與組員之間雙向自由選擇。小組內學生分工為收集原始材料、翻譯英文文獻、制造課件、校對等,確保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可以在小組內分配到工作。通過工作簿記錄每個學生在小組里負責的事項及花費時間,以便教師后期根據學生工作過程的表現,合理評分。
(三)開展小組討論在課前兩周時間,教師提前公布教學設計,布置好討論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鑒如教科書、工具參考書、學習指導書、教學軟件和網絡等多種輔助手段深入探究。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明確分工,各抒己見,發揮主動精神,開展有效且深入的自由討論,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為促進每一個同學積極參與到PBL教學中,教師以每一個小組表現最低的學生的成績為小組成績,激發每一個學生的責任感以及團隊凝聚力。每次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學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先要認真傾聽,不可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僅在必要時,針對問題的實質給予適當提點。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根據討論情況給予點評和重點講解,要求其他每個小組對該組學生提問,問題不得重復。通過小組間的相互探討,學生更容易發現知識的關鍵點,便于更好的接受和理解。
三、PBL教學模式效果分析
(一)教學成績考核期末,教師統一命題、統一考試。試卷總分100分,其中客觀題占六成,主觀題占四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成績對比,如圖1。其中,實驗組采取PBL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從圖1中可見,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均服從正態分布。實驗組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實驗組最高分為95,對照組為93;實驗組最低分為51,對照組為46;實驗組及格率為90%,對照組為83%。
(二)教學效果評價為考察PBL教學模式對《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效果,本課題設計問卷,并于最后一次授課時,針對實驗組的90名學生,隨堂發放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樣本剩余82份,有效率為86,96%。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效果對比。從問卷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學生對在《國際金融》課程中使用PBL教學模式表示認可。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后,其中,61%的學生認為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和課堂發言,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明顯提升;76%的學生認為小組內部分工明細,主動積極思維,學習能力得到大幅提升;53%的學生認為獨立思考、綜合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和鍛煉;6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意識得到明顯提高;68%的學生增強與教師良性互動,達到有效溝通;77%的學生認為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率提升;76%的學生在查閱文獻資料時,擴大自己的知識面;63%的學生認為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找到了自我,增強了自信心。
四、結語
在PBL教學模式中,教師需及時轉變身份,由傳統教學中的核心,變成新型教學中的引領者。九○后大學生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熟練掌握新興媒體技術,整合媒介資源,借助學生喜歡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PBL教學耗費較多學時,這要求教師更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學大綱、嚴格控制學時。在保證完成大綱規定的重點知識點的傳統授課基礎上,適當開展PBL教學,保證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我國高校學生長期習慣于上課機械記筆記、下課看書補筆記、考前背筆記的僵化的個體學習方法,缺乏主動性、創造性。現階段的PBL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統籌時間、合作學習,造成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出現能者多勞、個別學生搭便車現象。但仍應看到學生的可塑性強,在教師嚴格要求、適當鼓勵引導下,學生將逐漸激發起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望實現互動式教學,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作者:朱捷 單位: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