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金融格局調整及中國對策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當今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國際的金融格局也在發生明顯的變化,自從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開始,多數的發展中國家、美、日、歐盟等都漸漸身陷于金融風暴之中,美國、日本等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受到削弱,而中國則保存了大部分實力,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對于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國際金融的新秩序,我們國家需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全球性的金融合作,逐漸提升我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文章對當今的全球金融格局作出詳細的分析,對我國在國際上的金融地位以及可能會遇到的機會等作出闡述,并且對中國可能的相應對策作出探討。
當今的世界經濟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隨著這個趨勢的變化,全球金融格局也相應地受到影響。美國作為曾經的金融霸主,現如今的地位已經受到嚴重的削弱,世界金融的部分格局漸漸地被歐洲所取代,亞洲的經濟發展也在世界金融格局分得“一杯羹”,面對變化如此快速的全球金融格局,現代中國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進行金融改革,我國的優勢是用較短時間就能完成發達國家多年才完成的事情,事物存在兩面性,這不僅是中國創造機會的時刻也是存在風險的時代,對此需要提出應對之策,以使我國能夠在此機遇之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將中國變為金融強國的目標。
1國際的金融格局發生變化
1.1標志
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逐漸蔓延到發達國家,根據相關資料表明,20世紀許多發展中國家多次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例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金融危機,這些漸漸地蔓延到全球,美國在21世紀所爆發的次貸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日本和歐洲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由于西方多數國家都有著高福利的政策和巨大的軍費開銷,導致長期以來入不敷出,造成了這些國家的債務危機。
1.2美國的金融霸主地位呈現下落趨勢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后,地位得到極大的提高,在金融上美國取代了英國的地位,確立了美元直接和黃金、其他國家的貨幣掛鉤的貨幣體系,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然而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后,美國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變得不穩定。但是根據美國的資本市場監管委員會的報告可以看出,縱使美國在世界金融上的影響力受到削弱,但其影響力仍不容忽視。
1.3歐盟金融受到嚴重沖擊
在金融風暴及債務危機的影響下,當今的歐洲銀行負債累累,某些國家宣告破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機,歐盟在此環境中經常性地出現經濟負增長,其金融受到嚴重的沖擊。
1.4日本所面臨的困境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日本受其沖擊,國際消費市場大幅度萎縮,出口貿易也有所下降,作為日本的兩大支柱性產業的汽車和電氣都無法避免地受到波及,日本的經濟在此之后也經常性地出現負增長,海嘯及福島核電站泄漏都嚴重削弱了日本經濟,估計日本經濟在短期之內很難恢復。
1.5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地位
日漸上升次貸危機對于中國和印度的沖擊不是很嚴重,原因是中國和印度的金融業并沒有完全開放,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替代了對沖與私募這兩個基金,這說明以發展中國家作為主體的金融力量在不斷地壯大,并將在未來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發展中國家地位的提升對于現有國際金融體系是一種很大的沖擊。
2中國的相應對策研究
美國的次貸危機讓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意識到,以美國為主體的西方經濟主導地位不再穩定,美元也無法再處于等同國際貨幣的地位,發展中國家在過去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現如今由于次貸危機的影響,發展中國家在實力大部分保存的情況下,地位開始日益提高。中國作為其中的代表,需要對當今的形勢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此發展自己,走符合國情的道路,主要方法有下面幾種。
2.1打破資本市場的限制,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的經濟
開放型的經濟是中國能否在全球經濟中獲得更高地位的保證,開放國內市場,用積極的態度去參與經濟全球化以此來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當前的國際經濟市場關系錯綜復雜,各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壓力巨大,對此需要積極地制定相關策略以使國內的資本市場最大化的開放,將國際間的競爭壓力轉為我國發展的動力,促進中國經濟的騰飛,進一步將產業開放領域以及業務的范圍擴大,使中國的經濟和世界的經濟得到更深層次的聯系,并且還要加強風險的防范體系,保護國內的經濟不會受到外部的沖擊。
2.2加強金融的監管工作
我們放開金融的范圍不代表著放開金融監管,金融監管的力度應該不降反升,政府對于金融的監管是符合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的,這可以穩定金融的環境。金融行業是一個大眾性產業,金融等機構所經營的“商品”是社會上的貨幣資金,銀行作為支柱以高負債來運營,這就會面臨許多的風險,而且風險還有傳播的特性,若不對金融進行監管,就會導致金融業的發展存在極大的風險性,會產生極為嚴重的損害,為此需要加強對于金融的監管工作,同時要對金融創新進行鼓勵,通過把握好金融監督和創新使我國的金融穩定地發展。
2.3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我國的人民幣在當前的形勢下地位逐步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國際化是人民幣的最終發展目的,這也是發展的必然。雖說人民幣在國外流通的數量不少,但是距離國際化還是很遙遠的,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國內金融市場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不夠是原因之一,為了加快我國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需要中國不斷地發展自身經濟,在合適的時候,把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提升我國的經濟地位。
2.4轉變當前的經濟增長方式
金融危機過去之后,每個國家都在培育新興的產業,積極地對經濟增長做出調整,金融應該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過程中承擔起必要的責任,明確轉變的方向以及重點,在融資方式等方面做出創新,把科技和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加大對于科技的投入,在教育的投入上加大對資源的合理性開發、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積極地改善當前的金融管理方式,創造好的金融環境以及信用氛圍,對經濟的增長起到幫助作用。
3結論
當前的形勢是機會和風險都存在于國際金融市場,在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嚴重受損的同時,也讓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了登上國際金融舞臺的機會,發展中國家的實力得到了保存,中國作為其中的代表,應該抓住機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金融離不開中國,中國的金融資產規模占據了很大的比重,中國要想發展就需要抓住當今的機會,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完善自身的金融市場,加強對內對外的金融發展,提高我國的國際金融地位,掌握話語權,為中國的崛起提供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盈利.國際金融格局調整及中國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4(6):105-106.
[2]林小斐.中國對國際金融格局調整對策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6(3):163-165.
[3]齊海山.當代國際金融格局的現狀與啟示[J].人民論壇,2016(2):74-75.
[4]趙希祉.我國應對國際金融格局調整的若干建議[J].時代金融,2015(29):35.
作者:王茜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