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革的個人理財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就業崗位及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一)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崗位任務及職業能力定位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學院的辦學特色、優勢,可以將投資與理財專業就業崗位定位為理財師、客戶經理(金融機構)以及后臺客戶服務(金融機構)這些金融理財行業的一線營銷和服務崗位。這一崗位群的核心工作任務主要包括:(1)客戶開發;(2)投資與理財咨詢服務;(3)維護客戶關系;(4)金融理財產品營銷等。完成這些工作任務,需要從業人員具備的職業勝任能力包括:熟知與金融、投資、理財相關的各個門類的知識;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各類財經資訊;能熟練運用一般和專項的交易或理財服務軟件;能熟練地使用計算、畫圖工具和軟件;能撰寫投資、理財報告;能用適合的方式,在各種場合與人進行有效溝通;能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能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標準;能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技能、操作和思考的能力;熟知客戶開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收集、整理、記錄客戶的信息并進行詳細的分析;能調查、分析客戶群特征,掌握客戶投資、理財需求;能根據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把握,提供投資和理財咨詢;能向客戶詳細介紹各種服務渠道與特色金融產品的申請與投資方法;能完成或協助完成金融產品的交叉銷售;熟知客戶關系維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總結分析客戶需求動態;能為客戶提供豐富及時的投資咨詢與信息服務;能支持其他有關人員及部門開展客戶開發、行業開發、產品開發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為業務團隊提供專業化支持。
(二)投資與理財專業就業崗位職業能力的特點1.復合交叉型理財服務是一個跨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服務,上述職業崗位群要求從業人員必須通過系統、完整的學習,了解、理解并掌握和投資理財相關的全面知識,進而加強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將這些知識適時地用在為客戶服務的過程中。在實務技能方面,也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分析、思考、計算和研究能力。2.實踐積累性從事理財行業,知識和經驗都需要不斷地積累和完善,這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在職業的初涉期,由于沒有固定的客戶,從業者需要不斷地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培養為客戶服務的能力。在職業的成長期,從業者已經擁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戶,自身也掌握了投資理財的各類知識和相關技能,需要為固定客戶提供持續服務,并開拓自己的客戶群。到了職業的成熟期,從業者已經成為客戶的私人理財顧問,已熟練掌握各種技能,但同時還要對新知識和技能保持學習態度。3.專業性與服務性金融理財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性與服務性兩大特點是贏得客戶信賴的重要因素。由于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投資理財是一項專業性要求極高的工作,如果從業者能夠給客戶進行正確的分析、提供正確的投資建議或理財規劃和貼心的服務,優質的客戶資源就會得到穩固和擴大。4.職業道德素質要求高在金融理財行業,一線營銷和服務人員首先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包括守法遵規、正直誠信、客觀公正、專業勝任、保守秘密、專業精神、恪盡職守。如果一個理財師能夠真正站在客戶的利益上,以客戶的利益為中心,幫助客戶資金實現保值增值,讓客戶充分信任、放心地把自己的財富交予理財師規劃,這時理財師的自身價值才會得到充分的體現。5.強調溝通能力投資與理財專業所定位的就業崗位的實務技能中,與對投資理財知識和理念擁有不同認知度的客戶進行溝通的能力可以說是最關鍵的技能之一。特別是對于處于職業生涯初期的從業者而言,客戶拓展是工作的重點,所以在客戶拓展和簽約過程中運用的溝通技能就成為了關鍵。這些技能包括:表達能力,聆聽的技巧,問問題的技巧,身體語言,觀察客戶性格特征和行為特征的能力。
(三)崗位能力有效培養的障礙性因素1.課程內容沒有建立與崗位任務的聯系傳統的理財類職業教育課程中許多內容的實用性不高,學科課程特點突出,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近年來,雖有不少學校對課程進行了項目化改造,但由于課程開發者的能力所限,大多數只有項目課程之名,而無項目課程之實,換湯不換藥。由于沒能按照崗位的任務組織課程內容,學生不能明確知識在工作過程中的運用領域,不能掌握知識應用的具體路徑,便認識不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學習主動性逐步退化,教師只好被動講授,往往“越講越多,越講越深”,使課程又重新回歸到學科課程。2.教學方法以單一的教師講授為主普通教育的授課方式多以教師講授、學生記憶和理解為主要教學方法。由于職教教師大多畢業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缺乏職業經驗,授課方式上大多數仍然采取的是自己從前接受教授時老師所采用的傳統教學方法。而職業教育是一種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類型,在授課內容上應主要是“做”的方法和“做”本身,“做”是學生獲得知識和知識應用方法的主要途徑。但現實中,由于教師缺乏對實踐的具體細節的了解,在授課過程中,往往只能以“陳述性”知識的講授為主。3.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全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我國職業教育最早采用學科課程體系模式,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大中城市的職業院校開始引進和實驗國外課程體系模式,探索出平臺式、模塊式、寬基礎活模塊集群式、多元整合等多種課程體系模式。21世紀在消化德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思想后,部分學校開始探索項目化課程體系。從改革的實踐來看,高職金融類專業課程體系與崗位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于缺乏企業理財專家的深度參與,項目的職業性、崗位針對性不強,技術含量不高。4.專任教師缺乏職業實踐職教專家石偉平指出:“項目課程應當成為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因為它符合職業教育的規律,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但是,項目課程必須突出“任務中心”和“情景中心”,課程的設計需要企業理財專家的全程參與,對課程的實施環境和師資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課程的設計者———專任教師缺乏職業實踐,課程項目化改革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二、個人理財課程項目化改革措施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雙向開發機制企業專家比較熟悉崗位的工作任務以及所需要的職業能力,但對課程開發技術、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并不熟悉。而專任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人才的培養規律把握得較好,經過培訓也能夠掌握基本的課程開發技術。所以,在項目課程的開發、建設過程中,應建立校企合作的雙向開發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專家和專任教師各自的優勢。具體到個人理財課程的項目化,應當聘請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經理為企業專家,由企業專家對理財業務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進行描述,對工作過程中的實踐性知識進行總結,由專任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對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造。
(二)增強課程內容與理財職業崗位任務、能力要求的相關性按照投資與理財專業“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的總體設計要求,首先以工作任務模塊為中心構建項目課程體系。徹底打破以往學科課程的設計思路,緊緊圍繞理財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職業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掌握理財知識和理財技能,增強課程內容與理財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提高項目訓練的價值項目課程以項目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只有通過大量精心設計的項目活動,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要達到較好的改革效果,需要精心選擇典型的產品或服務(越真實越好)。在項目編排的邏輯順序、項目問題的設計以及項目教學具體的組織方式等方面都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個人理財課程學習項目選取的基本依據是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的工作領域和工作任務范圍,但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應以個人理財的案例為載體,使工作任務具體化,產生具體的學習項目。其編排依據是該職業所特有的工作任務邏輯關系,而不是知識關系。即按照客戶關系建立—客戶信息收集—客戶分析—理財規劃—執行理財規劃—持續服務這樣的工作過程為項目設計的邏輯順序,并依據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按照“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嵌入式”的設計要求確定課程的知識、技能等內容。
(四)注重理財職業道德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在課程的設計上,要注重理財職業道德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以真實或模擬的案例為基礎,設計客戶信息收集、客戶分析、現金規劃、消費規劃、教育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退休規劃、綜合理財規劃九個項目,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具體教學環節的實施,以“做”為主,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擬(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評價)三個環節完成每個項目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對于職業技能掌握和職業道德培養的關鍵環節,進行合理的設計,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總結
通過對個人理財課程的項目化改造,能夠增強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體會到課程開設的有用性,從而增強其學習興趣,并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初步掌握理財工作的基本知識、技能以及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但在改革實踐中,為進一步提高課程開發的質量,還需要更多地投入創造性的思維,形成獨特的課程理念和設計框架,生成更加精細的教學改革成果。
作者:王紅萍單位: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