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眾創時代下的公司治理新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已經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時代,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去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公司治理的模式也將發生較大的變革。眾創時代下,公司治理趨向于變傳統的單向治理為眾創時代的網絡化治理,變單一治理為多元治理,變廣泛治理為精準治理。
關鍵詞:眾創時代;公司治理;趨勢
引言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總理在2014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口號,將少數人的創業變成了大多數人的創業,步入眾創時代。眾創時代的競爭將是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的競爭。在互聯網+眾創時代下,打破了市場經濟區域分隔的特點,市場規模從區域擴展到全球,面對這種新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對企業發展與治理有哪些影響?這一問題伴隨著眾創時代應運而生。
一、眾創時代的興起與發展模式
眾創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大眾創業,第二個層面的涵義是萬眾創新。呂力認為大眾創業就是創業者將其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過程,萬眾創新則是互聯網用戶通過網絡分享討論新想法,將這些想法轉換成成果的過程。實現眾創的平臺被成為“眾創空間”,創業者被成為“創客”。眾創空間的概念來自國外,美國的FabLab、德國的C-base、維也納的Metalab、以及以程序師為基礎的Hack-erspace等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較成熟的創客空間。國內的眾創空間自2015年從國家層面確定了部署眾創空間平臺。根據國內眾創平臺的功能和特征,包括企業平臺型的騰訊眾創空間、投資培訓型的創新工場、媒體依托型氪空間、地產思維型SOHO3Q、活動聚合型北京創客空間、以及綜合創業生態體系創業公社。
二、眾創時代公司治理新趨勢
眾創時代下每個人都是創客,都可以成為創業者,寬松的組織形式和治理環境更容易激發創客的創造性。眾創時代的公司治理面臨著與傳統公司治理截然不同的治理新趨勢。
(一)網絡化治理
眾創時代下,創客以新想法為核心,以興趣為驅動,形成的是一種更加扁平化的、自治的自組織,而不是傳統的企業中以制度為核心的垂直化的他組織,應為更加“人性化”的網絡治理所替代。網絡治理中沒有科層制的權力控制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層次的、扁平化的權力分散模式,讓每一個大腦“自由的思考”,不受權力束縛,然后將眾智慧集合在一起,這就是網絡治理的精髓所在。這種扁平化的網絡治理使得創客親自參與到公司治理中去,提高了創客參與公司治理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其創造力。網絡治理即針對有選擇的,持久的和結構化的自治企業組成的集合體,采取網絡手段和工具對關鍵資源的擁有者進行結構優化、制度設計以實現治理目標。Provan等認為網絡組織治理的核心問題是治理機制,其包括非正式的承諾和正式的契約及合同;李維安等[3]則將網絡治理機制總結為網絡形成與維護(信任、決策平衡、利益分配、聲譽、聯合制裁)、互動機制(溝通和學習)和共享機制(資源配置和知識共享)。
(二)多元化治理
眾創時代的新不止在于產品的創新,想法的創新,它帶來的同時還有企業經營環境的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眾創時代下,組織簡單“一刀切”的治理模式同樣不符合眾創時代尊重創新、尊重差異的觀念。多元化不止是公司發展的趨勢,同樣也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趨勢。對于提供眾創空間的平臺企業,與其他技術性網絡平臺不同之處在于,其不是市場管理者的身份,而是一種投資者的身份為眾創空間內的創客提供企業發展初期的各種資金、服務等。部分眾創空間平臺主對其所產生的企業擁有一定股份,是企業的所有者。而對不同的創業項目所形成的企業需要不同的治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創客的創新熱情,營造一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文化氛圍。
(三)精準化治理
大數據為眾創時代提供的是更為便捷的風險控制機制,組織可以通過對海量的大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有助于了解自組織的一系列變動規律,進而識別各治理主體間的關聯性,處理好多元利益主體的利益關系,實現精準治理。眾創空間不僅為創客們提供一個服務與信息交流的平臺,同時,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和眾創空間的平臺,公開各種信息,進行信息的溝通與共享,實現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平等協商,從多方位保障多方權益,而不再是以前信息不對稱時期對小股東和相對弱勢的創業者的廣泛治理形式。
三、結束語
眾創必將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如何激勵創客積極性、激發創造力是眾創時代公司治理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根據互聯網+時代與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現狀看,未來眾創時代的公司治理必將成為網絡化、多元化、精準化的治理。
參考文獻:
[1]呂力,方竹青,喬輝.“眾創”與企業管理實踐及理論創新[J].科技創業月刊,2015,28(07):22-23.
[3]李維安,林潤輝,范建紅.網絡治理研究前沿與述評[J].南開管理評論,2014,17(05):42-53.
[4]李維安,徐建.自組織時代公司治理新思考[J].北大商業評論,2015,(03).
作者:金欣欣 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