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普惠金融發展的國際經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普惠金融也在迅速的普及,國外的一些國家在普惠金融的推進方面做了諸多努力,我國普惠金融在今后的發展需要借鑒他國的經驗。
【關鍵詞】
一、普惠金融的界定
“普惠金融”來自譯文“Financialinclusion”,在2005年的宣傳小額貸款年,聯合國率先提出了這一詞匯。普惠金融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金融體系的完善以及對金融基礎設施的健全,用自己能力范圍內可以承擔的金融成本,為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服務,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扶持。普惠金融體現了其三個特征:可包含性。普惠金融也稱之為包含性金融,它服務的對象覆蓋了整個社會階層、整個金融體系,也就是說,被金融體系排斥在外的低端客戶也是普惠金融服務的對象,比如:偏遠地區、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業等。?多元化的服務。普惠金融意在為貧困者擴展提供金融服務的渠道,采取多元化的服務和評估手段等,例如:手機銀行、銀行等。?創新意識。普惠金融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每個人,在金融體系的構建、制度的制定和產品服務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創新。
二、普惠金融的歷史進程
普惠金融最初的形態是一些國家或者宗教為了給貧困的人群提供某些金融服務,例如,意大利的修道士提供的信貸業務有效的遏制了高利貸的盛行;愛爾蘭的“貸款基金”就是通過捐贈演變而來的,為低收入者提供了無息的小額貸款的機會。隨著金融機構的不斷完善,20世紀70年代,巴西、孟加拉國相繼出現了現代小額信貸,較為出名的案例就是在孟加拉國由尤努斯創辦的鄉村銀行(GrameenBank),由此掀起了金融機構的效仿熱潮。隨著小額信貸業務的不斷發展,金融機構發現,具備一定還貸誠信度的小微企業和低收入者更愿意通過支付較高的利息來獲取貸款的機會。于是,在90年代“微型金融”的概念被提及,用于為低收入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在2005年的時候,聯合國又提出了新名詞“普惠金融”取代了“微型金融”這一概念名詞,由此普惠金融正式成為各國的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三、普惠金融在國外的發展情況
墨西哥:墨西哥在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在普惠金融的發展方面做出了諸多的努力,在整個推進過程中,其首要目標是:構建更有競爭性的金融系統。因此,墨西哥的政府比較注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基礎設施的水平以及服務的便利程度,例如,在2000-2011年期間,墨西哥銀行服務業:分支銀行、POS機的數量和ATM的數量都有了飛速的增長。墨西哥政府在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方面也是以推進普惠金融的發展為目標的,例如,墨西哥政府出臺的兩個文件:《2007-2012年國家發展規劃》和《2008-2012年發展融資計劃》就是在信貸部的帶頭下,由國家銀行和證券委員會的共同配合下制定的。這個文件的下達,讓非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更為廣泛的服務,涉及的范圍由城鎮擴散到農村等偏遠地區。巴西:巴西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增加了設立偏遠地區金融機構的困難度,因此巴西政府在普惠金融的推進方面更加注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理念,例如,巴西把超市、藥店和郵局等非銀行機構發展成為銀行機構,讓其可以開設簡單的存款賬戶和對開展貸款前的相關調查等業務,這樣可以使服務更為廣泛化、經營更加多元化。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銀行的模式已經在巴西建立,但是直到1999年,相關法規的頒布,才讓銀行模式在巴西迅速的普及。例如,在2000-2008年期間,銀行的普及讓巴西的銀行賬戶呈現了飛速增長的態勢。同時,巴西絕大多數的福利都是通過銀行進行發行的。
肯尼亞:肯尼亞相對于非洲其它國家,其金融體系相對而言是比較完善的,對此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例如,《小微金融法案》意在鼓勵更多的低收入者和小微企業享受大量未享受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也增強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性;2009年的修訂的《銀行法》所提及的機構,為傳統業務不能涉及的領域提供服務;《銀行業監管準則》為沒有傳統抵押物的貸款人提供了貸款的機會。肯尼亞在普惠金融的推進方面,做的尤為突出的一點就是手機銀行的普及。在2006年的時候,肯尼亞中擁有手機銀行賬戶的人只占總人口的19%。同樣,在200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肯尼亞,平均每10W人擁有銀行服務機構的數量只有1.5家。因為肯尼亞的人口分布的特點,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偏遠地區,而銀行分支機構基本都設立在城鎮。隨后英國的移動公司沃達豐為肯尼亞推出了M-PESA手機支付產品,而手機銀行的普及可以讓在偏遠地區的肯尼亞人民在不使用現金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交易,同時也減少了金融服務的成本。
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政府為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減少社會的貧窮化,大力促進小微金融的發展,小微金融在印度尼西亞的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合作社、商業銀行、信用社和基金等。印度尼西亞的小微金融相對其他國家較為明顯的區別就是參與者是正規的金融機構,例如,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可持續發展的微金融機構:BRIUnit,它是印度尼西亞銀行的組成部分,在偏遠地區擁有眾多的服務機構。同時,為了讓偏遠地區的群眾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務,政府采取了“無網點銀行業務模式”。除此之外,為了讓普惠金融走進千家萬戶,印度尼西亞政府大力普及金融理論知識,提高人民群眾對于普惠金融的認知度,注重對于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從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透明化以及消費者投訴機制方面)。
作者:楊媛 單位:重慶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