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分析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各項貸款整體增長平穩,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截至12月末,黑河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31.8億元,全年新增貸款57.6億元,增幅2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個百分點;月環比增加26.2億元,增幅8.6%。一是從貸款期限結構看,短期貸款仍占據主要份額,中長期貸款走勢趨于平穩。基于保持資金流動性和防止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等多方面的原因考慮,各金融機構仍將短期貸款作為信貸投放的主要方向。12月末,全市短期貸款在各項貸款中比重為65.2%,余額為216.3億元,全年新增46.9億元,增幅27.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6個百分點;月環比增加16.4億元,增幅8.2%。2014年,各金融機構對貸款期限結構在合理范圍內,進行了有效調整,加大了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使得中長期貸款走勢趨于平穩。12月末,中長期貸款余額為98.2億元,全年新增1.1億元,增幅1.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個百分點;月環比減少3億元,降幅3%。二是從貸款投向看,單位普通貸款增速迅猛,個人貸款增勢放緩。截至12月末,單位普通貸款及透支余額為170.9億元,全年新增49.1億元,增幅40.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6個百分點;月環比增加23.2億元,增幅15.7%。個人貸款及透支余額為140.1億元,全年新增0.7億元,增幅0.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9個百分點;月環比下降8.9億元,降幅6%。三是從貸款投放節奏上看,各項貸款在宏觀調控和商業銀行資金利潤考核的雙重影響下,增量呈現前三季度逐季下降、年末轉升的態勢。2014年,黑河市各項貸款一至四季度增量分別為56.6億元、9.2億元、-16.2億元、8億元。一、二季度貸款額度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是農發行年初發放收購及調銷貸款,二是備春耕時期涉農金融機構集中投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及小額農戶貸款;三季度貸款投放量下降,是由于包括政策性收購、調銷貸款在內的短期單位貸款以及農商行票據貼現到期歸還所致;四季度貸款回升,是由于年末農發行投放國家臨時儲備糧貸款和糧食最低收購價貸款所致。四是從貸款主體看,政策性銀行成為全市信貸投放的主力軍。12月末,黑河市農發行各項貸款月環比增加21.8億元,成為拉動本月各項貸款迅猛上升的主導力量。2014年新增貸款數額位居全市第一,高達40.6億元。黑河市農村商業銀行和龍江銀行列居第二、三位,全年貸款增加額分別為9.5億元和7.1億元;工行、農行和中行的貸款余額和年初相比呈下降趨勢,分別減少0.3億元、2.3億元和1.8億元,主要是受涉農貸款和單位貸款到期還款的影響。黑河市各金融機構積極調整信貸結構,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二、金融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存、貸雖平穩增長但比例偏低,不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截至12月末,黑河市本外幣存貸比為55.6%,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國有商業銀行對區域經濟發展資金支持與其占有社會資源份額不匹配。截至12月末,黑河市國有商業銀行各項存款總額317.5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總額的53.2%;而各項貸款總額僅70.2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額的21.2%;存貸比為22.1%,對地方實體經濟缺乏充足的信貸資金供給,使一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既環保又有較好發展前景的生產項目,得不到信貸資金的支持。嚴格的信貸準入條件,造成銀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向條件欠缺的企業投放,因此,無法有力支持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涉農貸款向城市和農村的涉農企業和各類組織傾斜。截至12月末,在涉農貸款中,農村和城市企業、各類組織涉農貸款合計162.4億元,占涉農貸款總額的64.8%,而農戶貸款僅占涉農貸款總額的34.7%,說明出于收益、風險、抵押品、信用等級等因素考慮,金融機構發放涉農貸款時雖然總額和比例有所增加,但受信主體跟城市金融機構一樣,均向資信較好的農業企業、有政府擔保的部門或組織傾斜,而對大部分農民來說,貸款需求仍較難滿足。
(三)資金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貸款滿足率低。隨著黑河市經濟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逐步加大,資金需求呈多元化、多層次化,需求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與之相對應的資金供給明顯不足。各家金融機構多是看準農村信貸市場的巨大潛力,信貸資金向農業以及民生金融服務集中的趨勢明顯,對工業及戰略性新興行業的資金需求滿足率較低。截至12月末,黑河市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貸款余額為25.5億元,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僅為8.1%;而除此之外的農、林、牧、漁業以及涉及民生金融等服務行業的貸款余額達148.8億元,占貸款總額的47.3%。
(四)“貸款難、難貸款”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一是中小企業貸款難。據了解,黑河市各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權限基本上收到上級行管理,分行只負責推薦和申報,迫于問責制的壓力,往往只注重風險防范,不注重貸款投放。信貸投放只向大中型企業、重點行業及優質客戶傾斜,而對中小微企業則抬高了貸款門檻。截至12月末,黑河市大中型企業貸款余額為107.8億元,較年初增長66.2%;而小微型企業貸款余額僅為45.9億元,較年初增長5.8%。二是受企業信用等級低等因素影響,銀行難貸款。黑河市優良大型企業和大的優質項目屈指可數,小型企業達不到信用等級,所以就形成了一方面企業貸款難、而另一方面銀行難貸款的被動局面。
三、政策建議
(一)政府部門要協調一致為金融機構支持地方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一是嚴厲打擊各種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支持金融機構在經濟、行政、法律等方面實施聯合制裁。二是建立對金融機構貸款投放的激勵機制,激發金融機構對新增貸款投放的積極性,對存貸比例和貸款增量多的銀行,給予相應的財政性存款激勵。(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農戶貸款的規模和比例。農戶貸款主要分為兩種用途:生產性用途和非生產性用途,增加農戶貸款規模和比例,可以直接增加生產性農戶投資規模,充分利用規模經濟的成本節約優勢,提高資金利用的回報率;對于非生產性農戶,可以將資金合理分配于購房、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緩解困難農戶的燃眉之急,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環境。
(三)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制造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保證重點在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屬于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要通過不良貸款轉讓、貸款損失核銷等方式支持其壓產退市。
(四)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督促轄內各金融機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促進中小微企業及民生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大對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支持科技創新,嚴控“兩高一剩”等國家限制性行業的信貸投放,促進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增強其吸納就業能力,緩解就業壓力。
作者:劉林艷 姜丹丹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黑河市中心支行
第二篇
1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和金融業現狀
1.1企業治理功能和區域經濟發展金融合約和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對信息獲取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時,可以對需要監督的經營者如何在企業治理中控制企業經營成本進行有效的分析。黑龍江區域企業的模式大多以工業和農業基礎企業為主要格局,企業經營方式相對傳統,通常通過企業內部,通過管理者有效的企業控制,得出系統完備的財務安排方案,得出對企業經營者有力的決策信息。這些信息的獲取是離不開銀行以及股票和證券等金融方面的。通過對這些金融方面的調整,可以使得企業權益所有人和企業管理者對自身企業利益進行有效的把控。根據金融市場的特征及時運用金融方法調整企業治理方法,使得企業自身獲得良好發展并帶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1.2儲蓄聚集功能和區域經濟發展黑龍江省是個資源大省,基礎資源雄厚,相應的建設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收集可以通過所有者進行投資來獲得。社會資源的收集可以通過家庭和相應的組織機構進行資源的重新組合,形成具有一定規模效應的投資。金融市場在社會資源收集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等方式完成資源的收集。同時,基礎建設資源的收集,也需要金融市場的相應方法進行保障,通過企業與企業間的金融交易等方式。完整資源的調動和交易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的調整,因此金融業發展是對儲蓄資源聚集具有直接影響的[2]。
2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和金融支持問題
2.1資本形成機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黑龍江是資源大省,自然資源豐富,如何有效開發同時通過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本的協調利用,運用相應的技術對資本進行積累,以形成足夠的投資實力。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足夠的金融儲蓄資本的積累。金融體系通過正常的擴張發展,相應的交易成本會降低,使得邊際儲蓄總量獲得社會閑散資金的持續供給增長。金融創新需要有流動性強和穩定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作為保障,同時也要保障一定的收益穩定。這些對儲蓄結構的改善都有積極的結構影響。目前黑龍江省在對金融部門風險管理水平的管理不斷加強階段,但提高程度不大,如何有效改善儲蓄結構和提高儲蓄的清晰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對降低資產持有數額,和增加相應的生產投資保障都是黑龍江為發展區域經濟在金融方法要改進的,目前問題根源都是資本形成積累需要解決的問題。
2.2資金導向機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區域經濟增長需要對金融儲蓄和投資進行有效的可持續增長,也要對金融儲蓄的資源結構進行深度改進,對相應的資源配置和投資結構進行調整。保障投資的整體質量,使得黑龍江區域經濟體系減少低效率的投資,提高投資有效率。金融體系對整個資本市場是一種有效持續的整合和配置,通過對資金的流動使得社會獲得一定資本結構優化和資源優化,讓資本市場和資金市場融為一體。因而研究資金導向機制的完善和提升程度問題對黑龍江區域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3區域融合機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黑龍江區域經濟結構是偏向農業和工業,因而金融結構和金融工具在傳統中更具實用多樣性,提高相應的信用機制并擴展相應的完備方法。使得匯聚的資本能夠有效地轉移和重組,推動傳統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轉型得到有力的產業結構加速,并對區域組織衍化和促進區域發展提供有力金融保障作用。黑龍江區域內企業大多處于傳統地域和領域向新地域和新領域拓展的階段,通過對金融領域的融合和產業結構的重組問題方法的探討是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保障的。
2.4產業提升機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技術結構的創新和調整以及產業結構的深化和提升都對區域經濟發展有直接推動影響。黑龍江省的科技成果轉化程度慢,資金短缺是一個方面,同時高新技術的應用上也一直在國內各省間處于較慢的位置。如何提供資金的利用率保障技術成果有效轉化,同時促進帶來的高收益的提高帶來市場風險程度的降低。研究金融體系的作用對融資能力和風險降低管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如何得出合理的方法需要進行認真分析。
3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和金融支持相應的對策
3.1良好的金融體系的構建金融資源的競爭是現代市場經濟競爭的核心構成,目前金融資源競爭也逐漸成為金融機構間競爭的主要表現形式。對金融行業的有力指導和培養可以使得金融業的多功能性得到發揮,使得資本短缺和資本發展滯后都得到改善。黑龍江核心產業是基礎工業和農業,通過提高金融系統保障力度,使得戰略布局上處于相對最優化合理程度。對黑龍江區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建立,帶動周邊地區經濟效益進而提高工業和農業的結構合理化發展。金融資源通過體系進行合理的保障,讓民間金融資本和社會金融資本得以有效合理的運作[3]。
3.2通過擴充金融渠道增加資金流動性目前金融中介通過融資方式對金融渠道主導力有直接影響,傳統融資方式雖然有眾多優點,但缺點非常明顯。首先會對企業資產負債率帶來增加,同時,相應的金融風險,尤其來自銀行的風險相應地增加,這種融資趨向是不會短時間抵消的。如何通過未來金融融資格局的調整,使得黑龍江主要的大中型企業獲得合理資本金進而良性地向資本市場進行運作,同時保證債券市場獲得有效的利益。黑龍江區域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對本區域大型銀行進行貸款獲得資金供給的,中小金融機構并不能滿足區域內貸款等方面的供給,需要引導區域市場,對中大企業進行有能力的金融機構保障措施,對中小企業進行中小金融機構的貸款等金融保障,運用合理的創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使得通過政府主導降低交易產生的成本和降低金融敏感。
3.3金融生態環境需要完善改進通過提高金融生態環境對黑龍江區域市場金融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和發掘。金融生態環境是社會生態環境的重要構成,對社會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和直接影響。要合理運用金融政策環境和相應的經營環境來調整金融政策的針對性策略,對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作用影響。政府要進行誠信建設和政策上的主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社會資金的供應收集力度,規范企業自身機制,提高相應的市場透明度,對金融監管工作要進行重視,降低資產風險。
3.4社會信用環境的結構優化和加強要對區域金融投資效益進行有效性的保障,同時創造出合理并科學的多元化經濟保障融資形成,對黑龍江投資收益整體水平進行金融業有效的反饋。黑龍江政府要加強政府扶持地方企業政策,對區域內招商工作要足夠重視,合理解決銀行等金融業不良資產等產生的問題。保障銀行收益的提高來增加區域吸引投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信用保障機制,需要各部門和機構對區域信用環境進行認真研究和積極改進和機制創新,實現金融業與企業間相互協調發展的局面。
4結語
金融市場存在較大的變化風險,及時在戰略上進行調整和創新改變,需要黑龍江政府進行主導。積極推進區域金融市場有序健康和高效合理的發展,使得地方各企業獲得有效的發展保障,實現區域經濟的增長。
作者:畢鵬 李玥 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