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訂單農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年來,“三農”問題始終是社會各界極為關心的重點問題。自從訂單農業出現之后,就為切實解決該問題找到了一條全新的發展之路。訂單農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我國農民的增收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均具有非常好的助推作用,而其中金融業的支持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在現實中訂單農業的發展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以至于影響到其健康的發展,必須積極采取更加積極的金融支持措施,推動其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
訂單農業;金融支持;制約因素
訂單農業這一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近年來取得了極大的發展。訂單農業又被稱之為合同農業,主要是指在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中由農戶依據和農產品購買方所簽的合同來部署農業生產的新型農業銷售方式之一。
一、我國訂單農業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1.農業產業的風險過高農業產業所具有的高風險、低收益等特性決定了其具備極大的脆弱性,這樣一來也就對農戶今后的收益造成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在正常年份能夠保障收支上的相抵,但是一旦遭遇自然災害則通常是由生產者自行承擔全部風險,這就對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主觀能動性造成相當大的不利影響。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而言,往往具備了居住地較為分散、農業收入水平偏低,而且具備顯著的季節性、單筆存貸款的規模偏小、市場風險偏大等鮮明特征,所以金融機構如果要面向農戶提供貸款就需要承擔極大的信貸風險壓力。有鑒于此,正規的金融機構通常會十分謹慎地控制信貸風險,從而讓農戶直接從金融機構得到資金的機會十分渺小。
2.訂單的履約率偏低訂單農業是目前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最重要形式,十分有利于緩解小生產和大市場相互間的矛盾,因而受到了農業企業以及農戶的喜愛,所以發展狀況相當理想。然而,在訂單農業發展時也會大量出現農戶以及農業企業履約率過低的現象,甚至影響到訂單農業的進一步市場拓展。就表面而言,主要是農業生產中的大量風險而產生的,實際上卻是機會主義行為的產物。因為信息與市場并不對稱,雙方所簽的是相當簡單的不完全契約,從而暗含了糾紛或者違約的契機,并且為雙方的機會主義行為打開了空間。這樣一來,在簽約后往往會產生執行難的問題,每一方均難以阻止另一方出現違約的行為。一旦訂單的價格低于當前的市場價格時,農戶就有可能會隱藏所生產的農產品產量以降低履約農產品的的數量,從而能夠把隱藏下來的農產品通過市場價予以出售牟利。反之,一旦訂單的價格高出了當前的市場價格,農戶就有可能會虛報產量從而提升履約的數量,而虛報的那部分完全可以從市場中通過低價加以購買,這樣一來就能夠賺取市場價和訂單價之間所具有的那部分差價。
二、我國訂單農業金融支持的主要模式
一是訂單+信貸金融支持模式。這是我國訂單農業發展之中的一種最重要的模式,是由金融機構所開發的一種能夠大力推動訂單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信貸類產品。依據貸款申請人之差異,金融機構可為農戶發放相應額度的貸款,或向涉農企業發放貸款,或向農戶以及涉農企業分別發放相應額度的貸款等。這一模式的實施原理是在生產以前,由農業企業和農戶就農產品的具體生產以及銷售等環節簽下合同,而金融機構則以農業企業以及農戶信用為擔保向雙方提供一定額度的貸款,以支持農業企業以及農戶的農業生產,從而獲得所需要的收益。
二是訂單+專業組織+信貸金融支持模式。在現實之中,農業企業面對著數量眾多的農戶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就需要以訂單+信貸為基礎加入專業組織,從而發展成為訂單+專業組織+信貸的新型模式。也就是說,對農戶生產、銷售等工作完全由專業機構加以完成,這樣一來就能夠讓農業企業集中精力與資金進行生產,以提升本企業的生產效率。該模式的運行原理是農業企業和專業組織相互簽訂收購協議,由專業組織來支持廣大農戶進行生產和銷售;金融機構提供信貸的對象既可是農業企業,也可以是農戶,還可以是前面所說的專業組織。
三是訂單+信貸+財政補貼金融支持模式。該模式的顯著特點是有了政府方面的全力支持。該模式的運行原理是地方政府利用向擔保企業提供相應的擔保資金,并且指定擔保企業為農戶所需要的貸款提供相應的擔保,并且幫助農戶從金融機構那里得到信貸上的支持。農戶和農業企業之間簽訂單,而且農戶還要將已經得到的貸款交給農業企業,由企業向其提供生產需要的各類原材料、設備以及技術等,并且對農戶實施培訓。農業企業會與農戶進行約定,農業企業負責農戶的全部生產過程,而農戶則用約定價格出售農產品給農業企業。這樣一來,農戶可以通過生產上的銷售以得到收入,再將銷售收入作為償還貸款的主要來源,而政府則支付貸款的利息來補貼廣大農戶。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展我國訂單農業的對策選擇
1.建立由農業企業控股的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可以通過全資或者出資控股等形式來建立起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通過土地反租倒包等形式和農戶之間產生雇傭關系之聯合體,而訂單的參與者農業企業則和合作組織間能夠形成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系,這樣一來,農業企業也就有了動力為全資或者控股的合作社提供其所需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以及資金等,而且還能夠較好地緩解農業訂單履約率偏低的問題。
2.積極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的方式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的目的是要更多元化地滿足訂單農業之中各農業經濟主體在資金上的需求。因為農產品生產的周期普遍較長,而信貸資金的投放期限又比較短,所以也就存在著農業資金供求期限并不相互匹配之問題。農戶在實施大規模生產過程中往往需要考慮前期投入過大和成本回收的時間過長的問題,而且因為缺乏足夠的抵押物,又很難取到信貸資金的支持,造成一些農業生產大戶只能用個人房產進行抵押以求得到貸款。農業企業在農產品收購時往往會存在收購資金的需求量過大而且過于集中等問題,從而影響到訂單農業是否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3.全面發揮農產品期貨的積極作用要全面運用期貨市場所具有的套期保值以及規避風險等特殊功能,更加有效地轉移農業訂單所具有的價格風險。價格可以說是農業訂單的中心環節,訂單農業的參與者所具有的價格風險并不會由于簽了訂單就消失,也就是未能在根本上規避價格上的風險。在引入農產品期貨之后,農業企業就完全可以參與到實物交割或者套期保值的業務之中,也就是參考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實際價格,和農產品的生產者之間簽訂適合期貨交割質量相關要求的訂單,其后再在期貨市場中出售一定數量之期貨合約,從而將訂單農業之風險分布于期貨市場之中。
4.嘗試健全完善風險基金制度訂單農業價格往往會在訂單合同履約時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吸引與穩定訂單農戶這一群體,農業企業必然要在收購的價格上能夠讓利于廣大農戶。所以,農業企業向農戶實施保護價收購農產品就應當設置風險基金來作為制度上保障。風險基金既可由農業企業來建,也可由農業企業和簽約農戶共同建立,還可由政府和農業企業共同建立。一旦出現了市場價低于合同收購價的情況,農業企業合同價收購差價部分可以由風險基金進行相應的補貼。
5.完善現代農業保險體制以降低風險一方面是要大力發揮出政策性農業保險所具有的主導性作用。筆者建議由中央財政與省級財政一起出資組建覆蓋全國所有農產品產地的政策性保險組織機構,實施農業領域的強制性保險,而保費則由當地財政和農戶、農業企業進行分擔。一旦訂單履約后市場價非常低,甚至無法彌補生產的成本之時,則可使用保險金加以償付。
四、結語
訂單農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向,對于我國農業產業的持續發展與新農村建設來說顯得至關重要。然而,對于訂單農業自身的發展而言,還十分迫切地需要得到金融機構的積極支持。有鑒于此,金融機構不僅要致力于創新傳統的業務以服務于新型訂單農業,而且訂單交易的雙方還需要主動應用金融衍生工具來避免相關風險,從而做到更加順利地完成相應的交易。
作者:范文亞 單位:重慶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