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金融學作為應用經濟學領域的分支,它是一個集理論、實踐和技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高校對金融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更加重視實踐教學的培養。實踐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彰顯高校辦學特色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金融學;實踐教學;應用型人才
(一)實踐教學是金融學專業理論
教學的延伸金融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金融領域的范圍和金融產品的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變革,而金融學知識的傳授僅依賴課堂理論教學已滿足不了金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隨著金融市場化的不斷發展,金融理論從宏觀分析逐漸轉向微觀分析,現代金融越來越多地從微觀角度出發對金融行為進行研究,由于微觀金融課程具有應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因此,金融學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延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真正地將知識學以致用。
(二)實踐教學是金融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金融學一直是學生和家長選擇的熱門學科,每年的畢業生數量眾多,但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即使千挑萬選,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培養才能真正適應工作崗位。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在專業設置以及教學方面更偏重于宏觀理論,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多集中于理論測試,容易產生高分低能的學生。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提供的工作是實用性和操作性極強的崗位,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較高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實踐教學對金融學人才培養尤為重要,它是實現高校專業人才供給與社會人才需求連接的重要環節。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趨于形式化
大部分高校在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中都設有實踐課程,學分占比大約在20%,從國際經驗看,這樣的比重還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實踐課程的教學環節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實踐性課程授課大都是在機房完成,因學生人數多,機房座位有限,大多數高校都是通過集中實訓的方式進行,課程時間短,任務重,教師在現場指導范圍有限,因此大量工作還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完成,教師對實踐過程控制較難,教學效果不明顯。據了解,實際上高校實踐課程的設置形式過于單一,內容跟不上金融行業的發展變化,課程基本上流于形式,學生很難在實踐性課堂上學到最新的金融知識。
(二)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
各大高校招聘的金融學專業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就到高校直接從事教學工作,專業理論水平高,但這些教師缺乏在金融機構的實戰工作經驗,在講授金融專業實務課程方面也是紙上談兵,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大部分專業教師將自己的精力放在發論文評職稱上面,在研究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缺乏動力。高校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也會從金融部門外聘一些專業人士,但這些外聘教師責任感不強,講授的課程也缺乏連貫性,往往是一個學期間斷性地開展幾次專業講座,與學生交流和接觸的機會少很多,很難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實踐環境缺乏,實訓基地建設較為薄弱
一方面,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夠完善,有的高校缺乏先進的實驗設備,或者是早期配有的實驗設備過于落后,教學軟件跟不上金融行業的發展步伐,實訓模擬業務與實際的業務操作存在一定差距,仿真模擬程度低。另一方面,校外的金融實訓或實習基地形同虛設,合作企業多以盈利為目的,缺乏參與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感,學生進入企業實習的內容多是一些簡單重復的瑣碎工作,學生很難接觸到金融實際操作業務。由于學生人數與校外實習崗位數量的不匹配,學生進入企業觀摩和學習的機會受到限制。更多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為了完成學校實習任務,大多數工作專業不對口,有的甚至就為了一個公章,胡亂找一個單位應付了事,這種情況很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升。
(一)加大實訓課程教學環節比重,開展學生課外專業性實踐活動
高校應加大金融學實訓課程的設置比重,擴大對應用型實驗室專業設備的投資,通過實景模擬直觀展示金融業務的特點,幫助學生較快掌握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同時,高校應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專業性實踐活動,如模擬炒股比賽、金融知識競賽、商業精英挑戰賽等大型專業比賽,通過“以賽促教”的方式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能力,課外專業實踐活動作為第二課堂能使學生得到有別于專業知識之外的人文素養的提升,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定的基礎。
(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
第一,提升自身知識儲備,鼓勵專業教師參加金融行業的相關培訓,考取金融行業的資格證書,使專業教師具備“雙師”資格。第二,引進校外資源,要定期、有計劃地聘請業內專家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或者聘請其為兼職教師,融合校內外教師資源、改善學校師資力量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升教師的實際技能,豐富教師的授課內容。第三,走出去擴展眼界,定期地派送金融學骨干教師到金融機構或企業進行學習,使專業教師熟悉行業的最新動態,熟練業務操作流程與技能,或者,派送金融學骨干教師參加金融實踐教學相關的研討會,與會交流,可以吸取兄弟院校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
(三)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擴展校企合作深度
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是提高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渠道,是金融學學生連接高校與社會的有效途徑。高校應積極拓展外部資源,與校外金融機構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達成合作辦學理念,建立高校與企業雙向互助式的教學實踐基地,實現產學研有效結合。同時要擴展校企合作深度,通過校企合作,學生不僅可以從金融機構獲得實習和就業機會,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熟悉業務流程,提高學生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
(四)加強職業適應性教育,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借鑒
國外職業教育的經驗,在實踐教學中增加職業教育培養,開設有針對性的實踐班級,例如“招商銀行班”、“中信證券班”、“中原期貨班”,采用“理論學習-業務培訓-實習上崗”的方式,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資源,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競爭優勢,這種培養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選擇適合自身的職業,最大化發揮個人能力,從而實現專業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四、小結
金融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一方面是為了滿足金融學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金融業日新月異發展的現實需要。它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效果,取決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以及社會對高校輸出人才的認可度,這都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同樣,反過來,高校收到社會反饋信息可以繼續完善高校教學體系的建設,兩者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房紅.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2),176-179.
[2]石飛.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大眾科技,2012,14(155),225-226.
[3]石磊,李奇賢.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實踐課程體系建設及指標評估[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1),75-80.
[4]趙大坤,馬冬梅.民辦高校金融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56-58.
作者:白金枝;李俊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