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金融發展狀況與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吉林省的農村金融市場的結構與全國類似,農村信貸資源也主要由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提供。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在傳統的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的基礎上,圍繞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土地收益,創新信貸模式,著力解決農戶金融需求,異質性強、信貸成本高、信貸風險較大等原因導致的金融抑制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農村信貸資源緊張的狀況仍然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本文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狀況;對策
一、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狀況
(一)農村信貸供求狀況隨著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成為農業生產現代化轉型的主要特征。涉農信貸供給也由以滿足農戶生產生活的金融需求為核心,逐步轉向以滿足農村居民的現代農業生產和城鎮化轉型為核心。涉農信貸投入不斷增加,信貸投入結構出現變化,涉農信貸投入的增加有力支持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涉農企業、規模種養殖業和農戶的發展。
(二)農村金融產品總體狀況抵押形式創新類產品:這類金融創新在貸款抵押物方面有所突破,主要包括林權抵押貸款、經營權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以及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等。擔保機制創新類產品:這類金融創新著力點在于破解傳統小額信貸中擔保方式的制約瓶頸,主要是訂單農業貸款。風險機制創新類產品:這類金融創新側重點在于增強農業貸款的抗風險能力,主要是“信貸+保險”貸款模式。
二、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吉林省在農村信貸供求狀況、金融機構發展情況、農村金融產品總體狀況等多個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是在農村金融制度、農村金融監管機構、農村政策性金融效率、農村金融保險體系發展等方面還依然存在著問題,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解決。
(一)農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吉林省的農村金融制度相比于其他的產業,其貸款需求仍然非常的低,吉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地方貸款的政策尚未得到充分實施,縣域資金外流依然突出,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于較高,信貸的資金運轉也受到限制。保證補償機制尚未形成,縣域資本市場規模較小,基于政策的農業保險覆蓋范圍較低,畜牧業保險需要加強,“三農”的辦事保障體系也沒有構成,農業融資中的擔保體系不夠完善,大量缺少在農村金融的專業技術人員、農村金融制度、信用體系建設滯后。
(二)農村金融監管機構不健全吉林省農村金融的監管體系依然存在大量的問題,農村金融機構大多數都創建于農村地區,農村中的企業規模和業務復雜性不在同一個維度,農村的監管相對比較難度大,費用也是比其他的高。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是一種特殊的金融機構,不同于其他金融機構,金融監管機構在監管經驗上缺乏指導、監督和管理的特點,農村金融機構從來不會抄襲其他行業的經驗。缺乏切實可行的農村金融法律政策和法律規范,使得金融機構監管成本相當高、監管難度大。
(三)農村金融效率偏低吉林省的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低下,缺乏競爭,目前金融機構可以在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包括農業銀行、農業開發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村郵政儲蓄機構等,但可以直接向農村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不多,沒有有效的競爭機制。中國農業銀行改革后,業務戰略和市場導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業務重心從“三農”逐步轉移到城市,業務范圍與其他國有商業銀行沒有區別。
(四)農村金融保險體系發展落后在農村開展保險由于其風險高、管理成本高、農民收入水平較低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保險公司在農村開辦保險業務時保險價格還是偏高。作為消費者,農民也是最大效用的追求者,在收入微薄的情況下,他們總是力圖使效用最大化。
三、完善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的對策
農村金融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特別是發展高質量的食品工業、優良的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我們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從吉林省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來看,資本需求大于實際投入。因此,吉林省必須盡快改革和改善農村金融形勢,向發達其他省份進行學習借鑒,特別有必要建立健全新的農村金融體系。
(一)農村金融制度的完善為了提高吉林省的發展和更好地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需要增加市場參與,擴大農村金融的給渠道,更好地發展農村金融產品業務系統,更新以農業為主的金融產品和創建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發展需求的主要來源是多元化發展。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農業企業融資能力,主要是增加市場直接融資、刊行債券、轉讓非公有制股權比例。加快農村金融建設,就是要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和滲透,提高農村金融的可及性,大力支持重點農業金融,大力支持和發展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貧困地區、電子商務等金融支持。
(二)發展農村金融監管機構吉林省要根據政策支持農業,支持農業,充分利用信貸杠桿的合理配置,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擴大落后地區的資金注入。充分發揮國有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對農業的支持作用和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在外交實踐中要考慮大量的農村資金以及城鄉不同部門使用的資金比例。
(三)提高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加大政府支持農村金融和引導力度,積極地促進農村金融健康發展。對于吉林省“三農”的重要位置,在“三農”政策基礎上,農村金融的培育和發展不是只需要依靠一般市場機制,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基于農村金融在農村中的發展形勢和規模,還應建立一個政府主導型的政策機制,然后逐步過渡到市場導向型,促進在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成熟。
(四)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吉林省在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方面,對于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農業保險既能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又能保證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促進新型農村合作組織的發展。由于農業風險高,許多商業保險不愿意進入農村金融領域。
參考文獻:
[1]吳盛光.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品類、特點、困境與可持續之策[J].南方農村,2010,26(04):76-80
[2]關燃敏.長春市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新聞會[J].吉林.2017
[3]唐青生.農村金融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
作者:孫鐵柱 單位:長春光華學院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