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會計專業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核心素養是近年來教育理論界熱議并倡導人才培養的綜合能力?;谄髽I用人單位的需求和中職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尤為重要。本文以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例,淺析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的現實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學校;會計專業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边@是報告中關于發展教育事業的表述。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與經濟變革,與更前沿的教育理念接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合組織、歐盟等國際組織提出了大同小異的關于全面發展人的核心素養指標。
一、培養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內涵
2016年林崇德教授領銜的課題組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把我國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和十八個基本要點,備受認可。此框架也為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指明了方向,中職會計專業學生不僅需要有過硬的會計職業技能,還需要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教育格局應從學生個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到個體全面發展的轉變,以及作為職業人發展,增加社會滲透力,增強創造能見度,以及增進人格魅力值。
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中的現實問題檢視與價值反思
一所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其導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正如鐵軌,鐵軌鋪在哪里,火車就開往哪里。
(一)以應試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對核心素養形成的影響中職學校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誤解的。這源于中國淵源流長的應試教育,上世紀80年代,高考迅速發展,形成了千軍萬馬之勢,局面達到巔峰。傳統思維根深蒂固下,家長們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普高這條鐵軌上,因為那里的終點站是大學。中職的招生成了困難,好在有了單考單招這條曲徑,中考失利的學生把目光投過來想要彎道超車。很多中職學校抓住了這一點,在招生時標榜自己的升學率,也收獲了可喜的招生率。故此,以應試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在中職環境下茁壯成長起來。多少年來教育受考試文化的桎梏,形成了顯而易見的弊端,這些弊端于中職生的職業核心素養養成自然是不利的。1.以應試為導向的培養模式有其單向性教師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授者和社會道德的傳播者,需要和學生建立起教學共長的關系,也就是應需供給而非拔苗助長。應試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它以考綱為指揮棒,大面積,大容量的灌輸課本知識,忽視學生個體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發揮學會學習的自主發展目標,難以發展學生的獨立人格。2.以應試為導向的培養模式有其功利性“有償家教”在以分數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應試之殤下,變得越來越普遍,如此作為不僅有損人民教師的形象,更是一種對教育的不公平。3.以應試為導向的培養模式有其間離性教育的收獲除了呈現教育成果外,更珍貴的是一種情感體驗,教師陪伴學生成長的關鍵是善于引導,并善于傾聽。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阻礙了師生交流的過程,傳道授業少了人文底蘊,缺了應有的科學精神。
(二)以考證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對核心素養形成的影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無論如何,歸根到底還是要讓學生有一技之長。很多中職學校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被告知在畢業前必須取得相關專業的證書,否則無法如期拿到畢業證書。這種做法,一方面給學生一定壓力,畢竟從生源來講,中職學生的自律能力不強,給學生一個奮斗的目標,有利于學生做出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但另一方面,對職業核心素養的形成卻是失衡的。雙證制度(畢業證和專業資格證)下,一些老師為了減少學生學業壓力,以便更好地適應考證要求,便以考證要求為授課大綱,這樣的做法,教師只傳授“精華版”知識,缺少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2017年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會計法的決定。此后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認定,更加注重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對于一些專業設置涉及到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中職學校來說,資格證書的調整,是一個突如其來又不易跨越的挑戰,課程設置甚至可能失去依據。由此可見,單向地從考證角度制定育人計劃是不科學不合理的,教師也不應該以考證為導向去授課,有悖于理實一體的教學宗旨,有悖于提高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目標。
(三)以應賽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對核心素養形成的影響職業技能大賽歷來被職業學校十分看重,作為職業學校的一種軟實力的存在,是直接或間接衡量一所職校辦學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若一味以應賽為導向辦學,短期內收獲競賽帶來的榮譽,以及社會的美譽,但由于中職學生心智尚未健全,處在積蓄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要環節,大量的時間耗費,頻繁地與社會接觸,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有一定影響。另外從學校資源角度出發,一項大賽的促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且不說本校教師是否有實力承擔大賽任務需要外聘專家指導,設備的使用也需要投入相應成本。這種模式下,資源集中于少數學生,對資源是一種不合理的利用,嚴重違背了職業教育面向大眾,塑造全面發展的職業人的宗旨,學生更難以形成職業核心素養了。因此,我們要打破功利主義思想,真正站在全體學生的立場,加強教學實踐的同時,夯實理論基礎,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
三、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綜上分析不同導向對職業核心素養的形成影響各有利弊,為何不結合不同模式的利弊,取眾家之所長呢?筆者認為需要分流分層與多元結合培養中職學生,進而潛移默化中形成其職業核心素養。以會計專業為例。會計學屬于管理學分支,文理科生其實均可選學,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講,它是比較“接地氣”的學科。對每一個中職學生而言,在九年義務教育段都沒有涉及會計學,所以沒有所謂基礎好壞,因此會計入門是關鍵。很多中職生是很懼怕學習的,其實是懼怕學習的結果,更明確說是懼怕體現學習成果的分數,他們被義務教育段的考核成績嚇怕了,或自卑或放棄,因此如果把他們聚集在一起,再以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結果還是一樣。但很多家長把學生帶到中職學校,除了無奈更希望通過單考單招的途徑,圓了孩子的大學夢。因此,對中職學生分流分層是必要的。當然這不是簡單以分數論英雄,這是一種從能力本位到素質本位的思潮變革,是一種職業預備教育或職業生涯教育的熏陶。審視“核心素養”這個關鍵詞,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需要有文化基礎,需要有社會參與,更需要自主發展,因此分流分層方向就是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選擇權由學生把握,有升學需求的學生,可選擇會計單考單招的高考班;有就業需求的學生,可選擇校企合作班和專業考證班;有自主發展需求的學生,可選擇創新實踐班。正如西塞羅所說,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我們能給孩子一桶水絕不給一杯。這是職校發展的源泉,也是在職校接受教育的優勢所在。
四、結束語
總之,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想要提高職業核心素養,需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獨特的創新精神。然而這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們融入每一節課堂教學中,融入每一次校企合作中,融入每一項技能競賽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相信我國的職業教育未來可期!大國工匠可期!
參考文獻:
[1]林崇德.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M].心理與行為研究,2016.
[2]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競賽項目方案——沙盤模擬企業經營賽項[EB].2017.
作者:陳碟霞 單位:浙江省紹興財經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