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能力培育的會計專業教課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實驗實訓場所設施較差,建設實習基地難上加難
實驗實訓場所設施較差,甚至沒有實習基地,不能很好地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的需要。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最大困難就業是實習基地的建設問題。盡管高職學校都在努力建設校內實訓場所及校外實訓基地,但是效果不理想,即使有實訓場所,也幾乎形同虛設;至于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基本上成為空談,因為企業擔心實習生可能會涉及和外泄其商業秘密,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都不愿接納會計專業的實習生。即使有些企業接受了實習生,也不可能讓他們真正深入到會計工作崗位中去鍛煉,會計專業的校外實習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1.1會計相關證書考試與日常的教學活動相脫節學生課外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準備相關資格考試,使學生很少有時間參加其他學習活動,如第二課堂學習和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得到鍛煉。會計職業資格證書是以職業資格為導向的社會考核,既是檢驗會計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學生是否具有會計專業水平非常重要的、簡單易行的衡量標準,是他們入職的敲門磚,但是目前高職院校還沒有重視職業資格考試相關的培訓,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沒有結合相關的證書考試培訓。
1.2對會計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在認識上存在差異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途徑和方法等問題也認識不清,存在誤區。在能力培養上有的一味強調動手技能,往往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認為只要讓學生掌握了會計工作崗位的技能,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就能夠很容易的上崗,達到培養目標。沒有真正落實如何在日常教學、課程設置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建設。
1.3教師缺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應有素質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師缺乏會計專業實際工作經驗和必需的專業技能,缺少了解企業生產實際情況,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這是因為高職院校絕大多數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導致高職院校教師缺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應有素質。一方面,高職院校教師工作量很大,一直處于飽和狀態,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時間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展開研究,他們仍注重知識本位和學科體系,不能很好地進行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設計。此外“雙師型”教師的系統化培養有待完善,同時應建立職業教育師資的認證制度。正因如此,高職教師在某些方面與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規格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
2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對策
2.1探索實踐教學的新途徑,提高教學效果積極拓展校企業合作的新模式,建立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積極探索建設新型實訓場所,如網中網公司開發的會計綜合實訓平臺等,用以提高包括動手能力在內的職業核心能力;通過新型實訓場所,將工作場景的再現,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等職業核心能力,并在一定層面上應用職業核心能力,從而達到理解并掌握職業核心能力的目的。總之,不斷地探索新的實踐教學的模式和體系,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滿足市場的需求。
2.2注重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質量建設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是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是實施教學改革的關鍵。通過培訓、繼續教育等方法,讓全體教師擁有全新的職業教育理念,讓教師成為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倡導教師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手段和方法,將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貫穿于每門課程的教學活動。通過教師優化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法、項目教學法、專題研討等活動,提升學生交流表達、與人合作、獲取信息的能力。
2.3以崗位為導向,改革現有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和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案,分析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核心能力,在此基礎上細化實施培養的內容、方法和形式,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
2.4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成為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在會計工作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種的能力。新會計準則對會計業務處理是基于原則性的規定,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結合自身業務的特點,運用會計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對經濟事項和業務應采用的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進行判斷和選擇。所以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和實訓實驗活動過程中,通過精心設計和安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會計職業綜合素質。
2.5構建會計專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實際為導向,結合我省高職教育現狀和會計專業學生的特點,構建會計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評價指標體系。本著科學合理、實踐可行的原則,在專家的指導下,建立包括知識、能力和素質在內的“三位一體”的職業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應該具有我省特色的可行性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評價指標體系。
作者:胡瓊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國際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