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面對中小企業對于外部融資的旺盛需求及其對整體經濟發展的重大價值,金融管理部門正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于”目標。然而,相對于大型企業,很多中小企業卻普遍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并且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眾多研究集中在分析融資難的外部因素,本文則基于筆者開展擔保風控業務的實際經驗,著重從企業內部視角以具體案例來剖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影響因素。
一、典型內因分析之一: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近幾年,筆者一直與各行各業的中小企業接觸,為其解決融資問題。在工作過程中發現,企業內部出現的方方面面的經營管理問題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融資。很多中小企業采取“夫妻店”的模式經營,夫妻雙方共同為實際控制人。一般男方負責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女方負責財務、后勤等工作。整個企業就是夫妻雙方說了算,缺少一套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流程制度。重大經營規劃、投融資決策均為夫妻雙方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決策的科學性。一個決策失誤可能導致整個企業前功盡棄。更值得指出的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極其薄弱,基本都為兩套賬模式。外賬會計只是處理與稅務有關的事,由兼職財會人員代賬,專門針對稅務來進行賬務處理。然而兼職人員的財務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公司的財稅成本。內賬會計負責企業的所有業務處理,在營改增之前,中小企業在賬務處理過程中存在一部分銷售收入不開發票的情形。這種企業在與銀行、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等金融、類金融企業展開融資業務交易時,融資業務人員即使現場復核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可能也無法全面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經營業務并沒有按照會計政策法規處理,也無據可查,最后只能聽實際控制人口說無憑地自我介紹。這種財務管理極其不規范、不健全、不透明,缺乏有關部門確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數據,增加了金融機構對該企業財務數據真實性的審查難度,使得銀行等金融企業無法按正常流程為該企業進行融資支持。金融行業是經營高風險的行業,在評估企業風險情況的過程中,對于管理不善、甚至根本無內控管理的情況,金融擔保機構無法清楚了解企業的運營狀況,一般會采取謹慎授信的態度。的企業,金融企業不予以提供融資授信支持。
二、融資成功的內因分析:制度健全和謹慎經營
必須強調的是,并非所有的中小企業都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銀行和擔保企業也不是對所有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都表現出消極和冷漠的態度。下面的典型案例便說明企業規模雖小,但是各方面制度健全,財務狀況清晰,融資項目人員現場調查通過常規貸前審查就能清晰了解企業的發展方向、總體資產、負債情況、盈利能力、貸款資金用途等,使得企業融資授信較為容易,甚至成為銀行和擔保企業重點關注的優質客戶。案例3C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與制造汽車零部件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本1000萬元,下游銷售主要為江淮、奇瑞等國內汽車企業供應零配件。公司管理制度健全,財務核算清晰。截至2016年底,總資產為1.17億元,總負債5855萬元,負債率約為50%,銀行貸款為1650萬元,年營業收入為1.35億元,凈利潤約為600萬元,繳納所得稅65萬元。由于該企業是工業企業,廠房、土地、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較大,經營特點導致公司維持一定的負債率水平。該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較大,導致該公司實際凈利潤水平有限。通過現場核實該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銀行流水回款情況、企業納稅情況,確認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營業收入的真實性。通過現場了解企業開工情況,人員薪酬情況,核實企業的產能情況。通過與公司各部門人員座談,可以了解企業運營管理的各個方面。
綜合各方面信息,了解到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較為真實,整體運營較為穩定,負債率水平與該公司的整體規模相匹配,且主業較為突出。在進行融資過程中,整個操作流程也相對簡單高效,企業的經營風險可控,直接給予該企業授信支持。這不但節約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授信風險。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家從政策層面、稅收制度等方面不斷為中小企業減負,降低融資成本。但企業也應該從自身層面剖析為什么融資難,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應該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夫妻店”的模式只是企業成立之初,規模有限、提高決策效率下的產物。隨著企業經營的穩定,應該建立一套科學管理、有效決策的經營管理制度。企業應該能夠提供給外部融資者一份清晰的經營發展情況報告,同時也降低了外部金融機構授信的風險。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的發展主要靠自身,財務杠桿是輔助。
作者:李艷艷 單位:合肥國控建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