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匯管理改革創新降低企業成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入推進外匯管理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提高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通過優化政策環境,發揮好外匯支持作用,有效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和政策執行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本文以蘇州為例,研究匯率貶值下運用外匯管理改革創新降低企業成本的路徑。
一、蘇州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
蘇州市開放型經濟規模較大,外貿進出口總值連續五年超3000億美元,2015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053.5億美元,占江蘇省的56%,占全國的7.7%,在全國排名第四。同時,蘇州開放型經濟不斷轉型升級,使用外資層次不斷提升,2015年實際使用外資70.2億美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項目實際使用外資占比48.2%。新引進和培育各類具有地區總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資企業35家,累計超過200家。14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蘇州有投資企業400多家。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2015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2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民營企業境外中方協議投資額17.7億美元,占86.4%。“一帶一路”戰略帶動效應顯現,全市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協議投資額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
二、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影響
自2015年“811”匯改開始,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加速。2016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5下跌到11月底的6.9,貶值幅度達到6.2%,為近8年來最低位。人民幣貶值對轄內企業跨境融資和境外投資產生較大影響。一是借入美元成本提高。二是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企業承受嚴重匯損。三是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快推動了企業走出去的進程。
三、企業利用改革創新降低成本
(一)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改革。2016年4月末,外匯局配合人民銀行《關于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決定自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國范圍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緩解境內市場主體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對金融機構和企業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這一政策的實施豐富了境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新政實施以來,蘇州企業的跨境融資需求不斷釋放,跨境融資規模快速擴大,進一步支持了蘇州實體經濟發展。累計有50家企業辦理了基于宏觀審慎管理的跨境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36億元,平均融資成本2.6%,累計為企業節約財務費用1700萬元。蘇州市某投資集團公司在新政出臺后,成功從招商銀行的海外平臺順利借入資金74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億元),為企業節約財務成本約250萬元。該筆業務的落地,標志著國有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有了新的突破,為其他企業借入外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針對如何規避匯率風險和境外浮動利率的問題,銀行提供了“貨幣掉期”的解決方案,通過辦理貨幣掉期業務,可以將美元浮動利率轉變為人民幣固定利率,企業的匯率風險轉移給銀行再通過金融市場分散,可以實現匯率利率風險的有效控制,同時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二)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意愿結匯改革。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意愿結匯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更好地滿足和便利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與資金運作需要,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在全國首批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16年6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改革和規范資本項目結匯管理政策,對資本金、外債、境外上市調回資金等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實行意愿結匯。企業可以根據匯率變動情況自主選擇結匯時機,提升了企業外匯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和便利性。江蘇某集團有限公司有借用外債的需求,但礙于境外資金價格窗口和實際支付時機不匹配,企業處在觀望和等待中。改革新政實施后,公司與境外關聯公司簽訂外債合同,借款2000萬美元,借款資金入賬的第2日,企業即按意愿結匯新政辦理了外債結匯,根據企業自主資金安排計劃,陸續支付上游企業貨款和歸還境內銀行人民幣貸款等。企業通過運用外匯管理新政策,有效歸避了匯率雙向波動帶來的匯率風險,提高跨境融資及使用的便利性,還可以購買銀行保本型產品,提高資金收益;同時進一步提高集團境內外公司聯動性,便利集團內部資金的統一調配,提高集團內部資金的使用效率,減少了公司的財務成本。為企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內保外貸,境外融資完成跨境并購。蘇州某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后積極探索傳統行業向新興產業邁進的新路徑,利用資本力量迅速做大做強產業鏈,深度挖掘利潤增長點。2016年4月,公司擬收購美國多層線路板有限公司,涉及金額6.1億美元。為降低資金成本,設計了“內保外貸+跨境人民幣+自有外匯”的組合,其中4億美元擬通過內保外貸的方式向該公司的美國SPV公司發放并購貸款。銀行占用境內公司授信額度,向境外行開具人民幣融資性保函;根據融資性保函,境外行核定融資額度并發放外債融資。內保外貸產品的優勢在于占用境內企業在境內行綜合授信額度,將融資平臺放在境外,享受境外較低的外幣融資利率;境外融資利率為LIBOR+110BP,折固定利率僅為1.8%,并且整個操作流程便捷,節省時間。
四、效果分析
(一)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助力中資企業走出國門,直接在境外借入低成本資金。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資本實力,在規定額度上限內,自主決定境外融資幣種和期限,實現融資渠道創新。特別是中資企業的融資渠道從境內延伸到了境外,使中外資企業享受平等的政策待遇,有利于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從企業實際發生的借款情況來看,境外借入的人民幣和美元資金,稅后報價均低于企業境內的借款價格,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功能,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外匯管理改革政策的實施,鼓勵境內銀行創新跨境融資業務品種,提升了銀行的創新和服務能力,也為銀行進一步改善業務結構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改革促進了銀行境內、境外分行間業務聯動發展,實現境內外客戶、信貸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我國銀行提高國際化綜合競爭力。就銀行而言,一是增加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來源,拓展了一批新的業務客戶群,激發了新的業務增長點。二是為跨境金融產品創新帶來了新機遇,促進銀行綜合運用融資性保函、即遠期結售匯、貨幣掉期等多樣化產品,提供資金解決方案,加速提升產品整合創新。三是為跨境金融業務發展帶來新機遇,可以充分發揮銀行境內外聯動的機制優勢,利用境內外不同的市場資源,獲取更低成本的資金,為企業開展投融資活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三)從經濟發展環境的角度來說,改革促進了貿易投資便利化,有利于我國實體經濟轉型發展。隨著外匯管理改革政策推進,進一步便利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投融資活動,使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提高境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同時國內貿易投資環境的改善,將吸引更多的科技型、服務型的外商投資企業落戶蘇州,不斷完善和優化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企業從加工貿易型向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有助研發、財務、銷售等功能性總部經濟的集聚,進而促進蘇州市開放型經濟發展轉型。
作者:李偉 單位:國家外匯管理局蘇州市中心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