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手機銀行發展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支付功能不足,缺乏個性化服務。目前,在歐洲,電信運營商與餐廳、電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了手機網上訂餐、訂票、訂座等多種服務。在日本,使用Doo3G手機的用戶用手機就可以輕松購買簽約商戶商品,銀行在其中提供無線互聯網的在線支付。而在中國,手機銀行業務由于受技術、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約,開辦的業務大多雷同,仍局限于賬戶查詢及管理、轉賬、手機充值、繳費、漫游匯款、貸記卡還款等業務,缺乏個性化服務。
(二)推廣手段單一,用戶認同度低。目前我國手機銀行推廣手段多屬利益驅動型,而非需求驅動,多采用營業網點、網站等常規渠道,不少用戶僅是開通了手機銀行,卻并未真正激活使用。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用戶對產品服務需求度較低,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銀行提供的收費產品和服務并不能讓用戶滿意。
(三)跨行轉賬行號查詢不便,客戶滿意度低。以民勤縣農村信用聯社為例,若在該社辦理一筆手機跨行轉賬匯款業務,在支付系統中需要按照總分支結構逐級進行開戶行查找,過程繁瑣,給客戶帶來很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手機銀行業務發展。
(四)日轉賬限額較低,制約手機銀行發展。為防范客戶資金風險,各行對手機支付單筆轉賬或者日累計轉賬均設有限額,且限制額度普遍較低。如郵政儲蓄銀行的普通手機銀行客戶,單筆及日累計轉賬限額僅為1萬元,且每次收取1元的手續費,使用戶在使用手機支付時局限性較大。
(五)互聯網的安全隱患,影響手機銀行推廣。調查發現,一方面由于互聯網運行速度慢,很多用戶對手機銀行的登陸時間、響應速度、頁面操作等存在諸多不滿意之處;另一方面,由于資金和貨幣的電子化,很容易使手機銀行客戶在辦理轉帳、交易、支付等服務過程中產生風險,導致很多客戶對手機銀行心存疑慮,影響了手機銀行業務的進一步推廣。
二、促進手機銀行發展的建議
(一)降低準入門檻、減少服務費用。銀行要進一步規范手機銀行的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實現銀行間資源共享,同時應與運營商積極協商,降低信息服務費,簡化操作流程,降低客戶使用成本。
(二)探索差異化發展之路,持續滿足客戶需求。做好市場調研,挖掘不同用戶群的特色需求,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手機銀行業務,人機界面簡潔便捷,對客戶操作的響應速度迅速,對操作錯誤或返回錯誤信息應提供合適的后續糾正操作,防止程序崩潰,嚴控資金風險。
(三)積極進行手機支付研發,拓展手機支付功能。手機支付已成為當今手機應用的熱點,在手機支付應用方興未艾的大環境下,銀行應該主動出擊,探索多種移動支付方式,如現場非接觸式支付、遠程支付等,努力尋求高效、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加強與運營商、設備提供商、軟件服務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臺等移動支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拓展手機銀行的功能,使客戶真正做到隨處支付,無卡消費。
(四)適度提高支付限額,滿足客戶支付需求。在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力度,解決客戶資金風險防范問題的前提下,結合業務發展實際,提高單筆及日累計轉賬限額,同時盡快改進、完善支付系統的接入及運行模式,有效提高跨行業務的便捷性。
(五)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提高手機支付的安全性。手機銀行系統平臺及網絡架構要不斷更新,以適應業務發展及平臺安全運行的需要。在網絡安全方面,可對網絡進行黑客模擬攻擊,以檢驗網絡平臺的健壯性,也可請專門的網絡安全公司對網絡平臺進行安全評估。在日常維護操作方面,加強各種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順維護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監督制衡體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銀行要對客戶遭遇密碼被盜等事件提供保險補償服務,從而有效降低客戶利用手機銀行的操作風險。
(六)建立健全產業鏈,拓展移動支付范圍。可以借鑒國外的銀行主導模式,鼓勵國內金融機構積極與電信運營商或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積極利用手機銀行開辦水、電、電話費用收繳、購物、訂餐、訂票等支付業務,拓展手機銀行業務功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務。
作者:崔學東李俊華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民勤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