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金融業務對銀行金融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互聯網金融興起的概論
在用戶方面,互聯網越來越普及,互聯網金融漸漸成為用戶最主要的金融消費方式,金融業務也隨之增加;在技術方面,搜索引擎、數據挖掘、無線網絡以及元計算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有利于互聯網作用的充分發揮以及篩選信息功能的添加,并且彼此的信譽度也得到提升。互聯網金融就是在以上用戶因素和技術因素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隨著互聯網金融日漸興起,能夠更有效的對交易費用進行控制,用于信息處理上的費用也相應減少,隱性成本被消除,有利于為居民帶來便利的金融服務。
(1)面臨金融中介弱化的風險網絡技術的應用減少了信息獲得和交易產生的費用,商業銀行面臨金融中介角色的弱化,特別是移動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技術的出現,資金供需雙方直接進行資金融通的活動,降低了對商業銀行的依賴程度;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巨大,供求雙方的匹配無需借助商業銀行,后期交易工作由雙方自行進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付與結算操作沖擊著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融資;互聯網金融的誕生顛覆了傳統的傳遞信息方法,盡量避免了信息不對稱,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即可實現有效溝通,導致商業銀行傳統優勢日益減弱。
(2)沖擊商業銀行金融支付地位通過商業銀行可以進行支付,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商業銀行傳統的線下支付方式,支付功能收到一定影響,與此同時,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功能使商業銀行金融模式受到巨大影響。互聯網金融業務內貨幣存在的形式越來越虛化,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功能日益增強,使商業銀行支付支付結算功能弱化,但支付功能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功能,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商業銀行的金融交易帶來很大的沖擊。
(3)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應進行創新實際上在傳統貿易中就已經出現供應鏈金融。一整條供應鏈呈現出“微笑曲線”,核心企業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上下游資金、貨物方面的管理工作很嚴格,上游出現賒銷現象,下游出現賒購現象,以至供應鏈資金周轉不開。許多銀行無法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微企業真實情況,放款速度比較慢,如果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監控,對每筆資金的流向進行嚴格審核,將導致人工成本上升,還要應對可能存在的監管風險。
(4)沖擊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收入來源網絡金融業務的日益興起彰顯了價格功能,利率市場化趨勢已然形成。正是由于這種情況,改變了銀行固定利差大鍋飯,對于市場交易雙方的價格偏好,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模式客觀的體現出來,有利于更好的實現交易。
3商業銀行金融業務應對的策略
(1)提升央行自身的宏觀調控水平。中央銀行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宏觀調控作用,應當對原有的金融體系進行嚴格管理,與此同時,還要對互聯網金融業務、貨幣政策及其中介指標,與其他相關宏觀經濟理論進行研究和總結。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推進了國家現行貨幣體系的變革,通過宏觀調控更好的控制貨幣的發行量。
(2)加強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近年以來,商業銀行開始加大產品的創新力度,對此人們眾說紛紜,但由于傳統銀行業壟斷優勢,影響了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以至在市場經濟中處于日趨被動的地位。為了改變商業銀行的現狀,必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其轉化為未來發展的優勢,經過不斷改進和創新推出金融新產品,在新形勢下,競爭方式和手段較之以前更加靈活和多樣。
(3)商業銀行改變業務經營模式。面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商業銀行積極改善經營策略不失為明智之舉。商業銀行通過在戰略規劃方面做出相應調整,結合實際有針對性的策劃經營戰略;對戰略定位做出調整,利用網絡提供服務,與第三方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可以實現網上支付、投資理財等多項服務;還可實行戰略聯盟,企業并購重組,尋求一種新型經營模式,才能抵抗互聯網金融的強大沖擊。
(4)擴展業務渠道。商業銀行和電商平臺各有優勢,銀行可以做支付平臺,電子商務可借助網絡資源發揮其優勢,若將兩者有效結合,供求雙方能夠成功完成交易。商業銀行進駐電子商務市場,商業銀行應大力度的推行手機銀行,在移動支付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其次,商業銀行要自己構建電子商務平臺;最后,銀行跟電商合作,綜合經營各項金融業務,不僅拓寬了金融服務領域,還可以實現金融服務手段的多樣化,從而使商業銀行能夠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
(5)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的特點,但也很容易發生風險。前期投入資金較多,無固定模式,技術發展較快,市場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為了提高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確保客戶信息安全,這就對互聯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金融業務運行模式,盡量避免失誤。
4結語
面對互聯網金融給傳統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商業銀行積極采取應對策略,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體現優勝劣汰規則,抓住機遇有效的應對挑戰,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進行優勢互補,使市場發揮最大化資源優化配置功能,促進實體經濟的昌盛。
作者:王瑞琦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