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場改革后發展思路及經營管理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指出了容縣浪水林場是珠江流域的水源涵養林、水土保護林建設的重點地區,探討了當前林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森林類型結構簡單,水源涵養功能低,管理方式不明朗,財政投入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林場改革;森林類型;經營管理
1引言
國有林場改革,是通過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圍繞保護生態、保障職工生活兩大目標,建立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于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于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體制,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科學經營,確保森林資源不破壞、國有資產不流失,實現資源增長、林場增收,為維護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做出更大貢獻。嚴格推行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增強林業生態服務功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要,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目標。改革只是手段,最終達到生態好環境美才是我們的理想效果。
2容縣浪水林場基本概況
浪水林場始建于1958年,是經營性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為容縣林業局。2017年國有林場改革后,保留主管部門不變,核準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納入縣級財政全額供養。浪水林場位于容縣的東北部,地跨十里、浪水、縣底、自良4個鄉鎮,距離縣城約32km,地處北緯22°52′~23°0′,東經110°45′~110°52′。整個林區由陳靖、高架、刀鈔、克木、塘沖5個營林站組成,林地集中,場界明確,便于管理,繡江河由南往北把林場分為兩半,各營林站有林區公路連通。浪水林場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域,特點是氣溫高,熱量足,雨量充沛,干濕季節分明,全年平均氣溫22℃,年平均日照數為1753.6h,年降雨量為1690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多數降雨期集中在夏季。最冷時期為12月至次年1月份,霜期10~25d。全場水熱條件好,植物生長季節長,適宜多種用材林樹種和經濟林木生長。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干旱、霜凍和臺風,但這些自然災害對林木和生長影響都不是很大。林場境內主要成土母巖為巖漿巖,土壤基本為紅壤,土層深厚,土體紅棕色,層次不明顯,表土層較厚,土壤疏松塊狀,質地中壤,肥力中上等。pH值在4.5~5.5之間。浪水林場屬于丘陵地貌類型,海拔高在200~800m之間,由于建場時的歷史原因,林場大部分林地均在半山以上,山腳部分為村民集體所有。地勢較陡,坡度多在35°左右。林場植被屬于熱帶亞熱帶過渡性植被類型。種類豐富,覆蓋率高。大部分喬木林層以次生植被人工馬尾松、杉木林、八角林、桉樹林為主。林下植被優勢種不突出,常見天然植被有桃金娘、鐵芒箕、蕨類植物和大芒草。
3容縣浪林場森林資源現狀
浪水林場全場土地總面積1996.8hm2,林地面積1963.3hm2,全部為國有林地,活立木總蓄積量223537m3;森林覆蓋率為95.7%,林木綠化率為95.7%。全場林地利用率(森林面積占林地面積之百分比)95.7%,其中國有林地的林地利用率為95.7%。林地按森林類別分,林場改革前,商品林(地)1963.3公頃,占林地的100%。林場改革后,公益林調進面積為1001.3hm2,占林地的51%。全場喬木林中,優勢樹種有人工杉木、馬尾松、速生桉(巨尾桉、尾葉桉)、其他闊葉樹(火力楠、軟闊和雜木)和八角,樹種組成較為豐富。但杉木類、馬尾松、速生桉、八角4個樹種的面積占喬木林面積的95.7%,其他樹種所占比例很小,結構很單一。各樹種分類面積為桉樹1079.3hm2、馬尾松250.1hm2、杉木241.2hm2、八角258.5hm2、肉桂44hm2、其他闊35.3hm2。由此可見,桉樹面積占了林場面積的54%。
4存在的問題
4.1森林類型結構簡單,生態功能薄弱
過去林場作為經營性事業單位,保障人員工資是林場發展的第一要務,所以根據不同時期社會發展需要,樹種也不在斷的更替,20世紀70、80年代大量砍伐建場時種植的馬尾松和杉木,大規模種植八角樹,90年代又大規模營造肉桂林,2005年后,大面積種植速豐桉,目前林場現存的森林植被以人工林為主,而且桉樹面積超過了林場的一半林地,只殘存有少量的天然次生林。
4.2管理方式不明朗,財政投入明顯不足
2017年林場改革后,從2018年1月1日起,容縣浪水林場由過去的自收自支經營性事業單位變成了由縣級財政全額供養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單位性質變了,可人員的思想還沒有適應過來,很多人還是停留在原來的生產觀念上,對林場的管理很迷惘,沒有相應的對策。財政供養后,林場也沒有了經費的自主權,在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下,財政投入營林的經費明顯不足。
5對策與建議
5.1推動桉樹純林改造
根據生態區位,合理布局公益林,著力推進重點生態區域桉樹純林的改造,劃定桉樹純林的禁種區域。嚴格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有關規定,在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內禁止非更新、非撫育采伐和其他破壞飲用水水源涵養林、護岸林以及其他植被的行為;在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內及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禁止新種植輪伐期不足10年的用材林,對現有桉樹純林逐步實施改造,改變林種、樹種結構,在同一地塊10年內不得安排皆伐的采伐指標(防治性采伐及自然災害采伐除外)。純林改造樹種選擇本地鄉土當家樹種和珍貴樹種為主,盡量采取混交模式進行造林,比如馬尾松+杉木+紅椎(或火力楠、香樟、柯木等闊葉樹)。桉樹純林改造中科學施用肥料,減少施用含磷化肥、農藥、除草劑和使用高磷農藥,并通過推進樹種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桉樹純林種植范圍及規模,推行近自然經營,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實效,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
5.2推動低效林改造
對現存馬尾松、杉木和雜木低效林進行合理改造,通過團狀疏伐,間伐掉老弱病殘的小老頭樹,清理采伐跡地,補種上本地珍貴闊葉樹(比如紅椎、楓香、香樟、廣西木蓮、臺灣榿木、火力楠等)。補種造林時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清理采伐跡地時盡量采用砍草的方式,少用除草劑,不允許煉山整地,避免引起水土流失,避免高溫破壞土壤結構、微生物和林區生物鏈。二是采取挖坎整地方式,減少水土流失。三是采取營養杯良種壯苗,下足基肥,確保快速成林。
5.3建立生態效益補償長效機制
生態公益林管護是保護森林的一項重要措施和手段,通過采取封山、封禁管護,能使森林得到修養生息,促進自身健康生長,維持特有自然景觀,林場現對計劃調入自治區以上公益林全部采取了封山管護措施。根據生態公益林的分布特點、保護等級和管護難易程度,按一定面積劃定管護責任區,配備專職護林員。加大管護投資力度,改善管護手段和管護條件,加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管護設施,修繕區內巡查道路,配備交通工具,通過申請上級公益林專項補助經費,實行專款專用,保證經費的落實。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保護體系。
5.4完善管理機制,加強重點區域基礎設施建設
生態型林場建設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有著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進森林康養,盤活森林資源,盡快完善林場內設機構,落實公益林保護范圍,解決生態保護資金投入,處理好公益林保護與生態旅游的關系,以生態保護為主,生態旅游為輔。積極爭取上級護林防火和森林康養項目資金,在每個護林站建設兩到三個防火瞭望哨和生態監測點,加裝電子遠程監控設備。在塘沖站建立森林康養中心,通過改造現有林道和防火林帶,建成健康步道,在王墳頂、石榴頂和稱勾頂建設小憩服務區。通過改造,實現生態美、景觀美、和諧美,達到生態保護和森林康養雙目的。
6結語
容縣浪水林場在這次改革進程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同時也看到了改革的阻力以及改革對林場發展前景的迫切需要,還有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需要逐步解決。容縣浪水林場應積極探索和完善改革和發展措施,理順經營體制;積極探索和創新近自然經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積極探索生態化、綠色化、信息化現代林場模式,大力推動林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劍平.奉節縣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的問題和措施[J].廣東科技,2012,21(13):169~170.
[2]趙曉迪,周海川,趙榮.江西省國有林場改革進展及對策[J].林業經濟,2015,37(3):46~52.
[3]王艷軍.對標世界高端實現綠色崛起———河北省木蘭林管局探尋森林經營創新之路[J].林業經濟,2015,37(3):100~102.
[4]褚利明.關于國有林場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綠色時報,2012-05-16.
[5]李建鋒郝明.我國國有林場改革歷程與發展思路[J].中國林業,2008(10B):26~27.
[6]吳向雄.林政資源管理與林業生態建設探析[J].綠色科技,2017(1):113~114.241
作者:覃宋劍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浪水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