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思考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18年,麥肯錫《中國Top40家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經濟利潤2015年以來連續走低,主要源于銀行利差收益和中間業務收入持續下降、大部分銀行依然依賴重資產模式等經營結構問題。與此同時,外資銀行則把中間業務看成全球銀行業競爭力的核心,其中間業務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均在40%~60%,而我國的比重僅在15%左右。因此,如何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梳理了中間業務的定義及外延,從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入手,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中間業務發展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思考
一、中間業務的定義與外延
(一)中間業務的定義中間業務是我們中國人的提法,所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一般是指銀行不運用或較少用自己的資產,以中間人的身份替客戶辦理收付其他委托事項,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手續費的業務。作為一種資產負債之外和占用銀行資產較少的業務,它在銀行的資產負表上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來,所以通常也稱之為表外業務。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所確定的標準,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在我國,中間業務通常是指廣義的表外業務,即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服務性收入的都屬于中間業務的范疇。本文也就著重于寬派的理論來進行分析。
(二)中間業務的外延1.特點: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具有間接性、服務性、表外性、收益性的顯著特點。但隨著中間業務的發展,中間業務也經歷著由完全的表外業務擴大到有可能產生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的業務領域。2.種類:參照巴塞爾委員會的分類并結合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中間業務大體可以分為:性、結算性、擔保性、服務性、融資性、衍生性中間業務。當然隨著銀行間競爭的加劇,轉型的推進,銀行必將不斷謀求開拓新的中間業務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三)中間業務和資產負債業務的聯系中間業務的發展雖然依托資產負債業務發展,但中間業務的發展速度并不完全取決于資產負債業務的發展速度,可以快于資產負債業務的發展速度。同時隨著中間業務的發展,中間業務也經歷著由完全的表外業務擴大到有可能產生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的業務領域。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狀況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較快,增勢明顯,截至2016年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一)中農工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主導中間業務市場2013年以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在逐步加快,國內商業銀行不斷優化中間業務結構,理財、結算清算、銀行卡和托管業務等輕資本型中間業務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以2015~2017年國內15家主要商業銀行為例,分析其中間業務業務量及占比,結果見表1。不難發現,在整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業務量中,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所占份額遙遙領先同業,并穩居前四位。
(二)中間業務向經濟發達地區集中一般來說,在經濟發達地區,經濟、金融交易規格較大,客戶的定制化服務要求更高,對中間業務的需求相應較多。在地區分布上,珠三角地區金融資源豐富,保持較好發展態勢,同比增速居六大區域之首;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繼續保持正增長,中部地區、東北地區通過結算業務保持穩定,西北部地區相對來看增長活力不足。在地區分布上,除交易類業務、財務顧問、托管業務、國際銀團等在各商業銀行總部集中外,經濟發達的省市在境內外支付結算和銀行卡等業務的交易上均占絕對優勢,其占比分別約70%和50%。
(三)銀行卡業務、業務、理財業務、結算業務構成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主打業務銀行卡業務、業務、理財業務、結算業務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占中間業務總業務量和總收入的80%和70%,而理財業務收入的減少是拖累中間業務收入下滑的主要力量,尤其是部分股份行的理財收入降幅明顯,甚至有的銀行上半年的理財業務收入降幅達到70%。不過,隨著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國企改革、并購重組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有潛力的中間業務市場。與之相伴隨的財務顧問、并購與重組顧問、銀團安排與承銷等新興高附加值中間業務產品發展很大,收入增幅較大。
三、外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狀況
外資銀行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發展中間業務上,并且從戰略高度把中間業務看成未來銀行競爭力的核心。近年來,匯豐、富國、花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國際領先的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高達50%以上,并保持了年均超過15%的增長,這充分說明了中間業務已成為外資銀行業務的發展重點,并且成為外資銀行最大的利潤來源。外資銀行在中間業務的發展上擁有先進的服務工具、豐富的經營經驗和多種市場營銷手段。具體而言,外資銀行主要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外資銀行是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保險業務于一身,可以積極拓展中間業務;二是外資銀行依托遍布全球的網絡,可以提供跨國結算與支付服務;三是外資銀行發展中間業務時間長,有成套、豐富的產品,有成功的經驗,有一體化的服務,可以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四是外資銀行具有良好的金融創新機制,能根據客戶需求,不斷設計推出新產品;五是外資銀行具有熟悉國際金融規則的管理人才和業務經驗。
四、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面臨的問題
根據2017年年報統計,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穩定,為營收增速明顯回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收獲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與外資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仍有一定差距。一是缺乏完整系統的管理部門,導致各項中間業務之間不能相融。由于中間業務領域具有寬廣的特點,使得其難以像存貸款業務那樣,集中由某一個部門管理,中間業務的開展往往涉及多個部門,現在國內大多數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中間業務分布于商業銀行前臺的各個部門,這些部門在拓展中間業務上“各自為政”,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既不利于信息溝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規模效應。二是產品主觀認識不夠深入,造成業務市場份額占比不高。目前我國已開展的中間業務品種雖已達400余種,但主要仍以代收代付為切入點,以傳統的結算、等低風險、同質化、勞務性業務為主,這類中間業務約占中間業務種類的60%;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產品如咨詢服務、代客理財、企業財務顧問、保函等融智、融信服務類業務品種較少;證券基金、保險基金、產業基金等基金托管類業務、投資融資類及衍生金融產品類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中間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加之,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多將中間業務視為表內業務的一種附屬,作為發展和吸引存貸款客戶的一種手段,收費彈性空間大,導致業務市場份額占比不高。三是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導致正向激勵不足以推動業務發展。國內一些商業銀行對資產負債業務與中間業務之間的考核力度不協調,在綜合績效考核中,相對于資產負債業務,中間業務在經營績效考核中的權重過低,激勵方式未能體現中間業務在業務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我國商業銀行在專業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上,對中間業務發展支撐力度都不夠,過于依賴西方銀行的業務模式,沒有推出具有自身特色和獨特優勢的創新產品,服務含量偏低。
五、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思考
從麥肯錫的《中國Top40家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2018)》的分析來看,2015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經濟利潤連續走低,主要源于銀行利差收益和中間收入持續下降、大部分銀行依然依賴重資產模式驅動規模增長以及行業監管趨嚴,金融杠桿收縮,導致資本受限。由此,全面改善我國中間業務收入結構,推動我國中間業務又好又快地發展成為必然趨勢。一是提高對發展中間業務的認識,將發展中間業務放在戰略地位。商業銀行要深刻認識到發展中間業務是今后提高盈利水平、改善客戶結構、增強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要真正確立資產業務、負債業務與中間業務“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發展的戰略,形成以傳統業務優勢帶動中間業務發展,以中間業務發展壯大支持和促進傳統業務的鞏固與發展的新思路,將發展中間業務提高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二是加快產品創新,加強風險防范。商業銀行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就必須加大產品的創新力度,研發力度。要突破傳統業務的經營范圍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場的需求,分析市場發展趨勢,積極研發新的中間業務產品。隨著產品的不斷創新,中間業務必然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戶資金向商業銀行占用客戶資金轉變,由不承擔風險地收取手續費向承擔風險轉變。商業銀行要將中間業務納入銀行整體風險管理體系,提高中間業務風險防范意識,加大防范風險的工作力度。決不能因為有風險而被動開展中間業務,應主動出擊,積極開辦開發適合各種客戶的多層次、多種類的中間業務,以增強其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決不能因為中間業務風險相對較低而毫無顧忌其風險地發展中間業務,應該加強風險防范和業務監管,有效地轉移和化解風險,及時糾正不規范經營和違規違紀經營,不斷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管理水平。三是注重人才培養,提高專業人員素質。由于中間業務范圍廣,品種多,涉及領域廣,知識面寬,發展中間業務對專業人員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缺乏熟悉銀行業務及計算機、國際金融、投資、證券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對中間業務人員的培訓,培養一支既懂傳統業務又具有創新意識、既了解國外中間業務產品的發展趨勢又掌握國內市場信息的人才隊伍,以確保中間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四是強化中間業務的市場營銷工作,擴大中間業務的發展規模。商業銀行要在充分考慮中國市場現狀和市場需求、設計出能滿足各種客戶需求產品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拓寬中間業務的發展規模。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國際市場慣用的各種營銷手段和方法,對產品策略、促銷策略、目標市場等進行分析研究,使中間產品能有效地進入市場,并樹立自身獨具特色的品牌產品。同時要依托現有資源,擴大中間產品的市場容量。中間業務的發展不是獨立的,與資產負債業務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是一個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各商業銀行可將中間業務與其他資產負債產品有機結合起來,實行聯動營銷,捆綁營銷,以提高中間業務的營銷效率。五是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拓展服務領域,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基礎平臺。從發達國家的中間業務發展情況看,中間業務的發展與銀行設備電子化和各種新型通訊技術現代化分不開,而國有商業銀行由于中間業務起步較晚,科技含量不高,仍然沒有形成整體合力。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對中間業務的支撐作用,依托科技進步,推進電子化建設,提升網絡運行質量和效率,實現中間業務的創新發展。一方面,要優化網絡,建立通暢的信息網絡;另一方面,要在軟件的研究上下功夫,將中間業務的產品設計、開發與業務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電子化優勢提升中間業務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龔雋娣.影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8(9).
[2]陶婭娜,盛朝暉,李海輝.國內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比較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2(11).
[3]王嘉鑫.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8(2).
[4]任濤.商業銀行如何做好中間業務[J].輕金融,2018.
[5]汪夢婷.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24).
作者:李倩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