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制度下資產管理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一)資產管理部門未設置或名存實亡據筆者了解,大部分事業單位根本就未設立資產管理部門,其職責由單位辦公室或財務部門兼任。這樣的崗位設置極不合理,原因很簡單:一、不專業;二、如由財務部門兼管,既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也易出現腐敗。
(二)“二重、二輕”—重購買、輕管理、重使用、輕保養單位重購買是有原因的:一、單位年底突擊花錢,有“洗錢”嫌疑;二、單位負責人的認為:單位固定資產購買的多,對外就能體現單位業務繁忙,提供的社會服務多,也就是說負責人的政績就能體現出來;三、通過固定資產票據來處理“三公”經費,以規避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正是由于這些原因,直接導致虛假資產出現,資產管理處在無序狀態,部分資產長期閑置,使用率低,資源浪費和流失現象十分嚴重,造成極大的浪費。
(三)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賬賬不符、賬卡不符、賬實不符,盤虧、盤贏混亂假象時有發生沒有資產管理部門,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就必然導致固定資產總賬與固定資產明細賬不符,與固定資產卡卡片不符,與實際存在實物不符。單位不重視制度執行,在資產清查盤點時,發現盤虧原因是使用部門設備已報廢,未辦報廢手續和進行賬務處理;發現盤贏卻是購入或受贈的固定資產未入賬等等混亂假象。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原因
(一)外部聯合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外部監督包括上級主管機關監督、同級財政部門監督、同級審計部門監督、政府采購部門監督以及媒體監督等等監督。單部門監督是遠遠不夠,如何聯合監督,怎樣聯合監督,聯合監督什么等等一系列問題決定了,我國目前聯合監督機制不健全,沒有了這種聯合監督機制,就其本源,監督力度無法體現。
(二)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賬務體系不合理大部分單位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編碼、購置、保管、使用、維護、調撥、報廢、盤存制度。賬面只反映固定資產原值總額,未建立固定資產臺賬或卡片,導致賬物脫節,賬面總值對實物失去控制。(本文來自于《財會研究》雜志。《財會研究》雜志簡介詳見)
三、針對管理混亂原因,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決策方案
(一)外部聯合監督1、財政部門聯合政府采購部門狠抓源頭,嚴控固定資產采購第一關事業單位年初預算表中有一項政府采購預算表,其中包括項目名稱、計量單位、數量、采購項目類型、采購目錄、采購方式、采購資金來源等事項,單位預算經過“二上二下”程序,經過人大批準后,予確定。財政部門應根據審批預算下達直接支付指標,采購辦加強審核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形式合法性。財政部門聯合政府采購部門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確保政府采購工作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運行,防止固定資產購買隨意性、變相性,預防腐敗的發生。2、事業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應聯合媒體、審計部門加大聯合審計力度上級主管部門聯合媒體、審計部門,對下屬事業單位進行法定審計或專項審計時,發現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有漏洞的,應及時提出整改建議,防止漏洞發生。如資產管理方面漏洞嚴重,其中相關負責人已觸犯刑律的,應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以資產審計作為一個突破點,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并把審計反映的情況納入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堅決懲治腐敗行為,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提高審計的震撼力。3、提高單位負責人認識,走出不以固定購買數量為政績導向的誤區事業單位提供的是公共產品,它的特性如不具有消費的竟爭性、消費的非排他性、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具有消費的強制性決定了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作為單位負責人應該認識到,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決定了事業單位活動宗旨是給人民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公共產品,當然也應遵循一個前提:以最小投入達到最大輸出。事業單位的資金活動是財政資金不斷投入,提供的產品不斷輸出。如出現投入大于輸出時,談何政績?購買固定資產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提供公益產品,單位固定資產數量之多,金額之大,不是主要,主要的是人們老百姓能夠親身感受公共服務與產品的優越性,對此單位負責人應該走出這樣認識誤區。所以單位負責人加強正確的政績觀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內部管理1、成立資產管理部,明確管理職責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應加強同其他部門編制、下達和組織落實每年資產采購計劃;做好資產登記、保管、盤存等日常性工作;在堅持社會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的原則下,盤活資產,提高資產利用。2、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單位資產信息化管理程度很低,不能動態反映資產的真實狀況。信息化程度越高,效率越高,隨著用友、IBM等資產管理系統都比較完善,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這些資產管理信息平臺進一步完善資產管理系統。隨著單位規模的逐步擴大,其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相應擴大,而目前很多單位仍停留在手工管理模式,其運作機制已和單位的業務發展規模不相適應。3、堅持“誰用、誰管、誰負責”原則,制定固定資產編碼、采購、保管、使用、維護、調撥、報廢、盤存制度資產采購與驗收、庫管等職責應予分立,避免集中一人。資產的保管與賬簿的記載應當由不同人員分管,嚴禁責任混淆。同時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落實的工作機制,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執行的有關規定,將資產管理制度落實到責任部門、落實到責任人。對此,筆者就編號到盤存的資產管理程序制度,談談我的個人經驗與看法。(1)明確編碼制度原國家標準(GB/T14885-2010)采用4層7位數字代碼表示,第1位表示門類,第2、3位表示大類;第4、5位表示中類;第6、7位表示小類。其分類結構如圖1所示。固定資產分類代碼的第1位表示的是固定資產定義6個門類。根據筆者的工作經歷,通過增加數字代碼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固定資產分類。編號公式如下:固定資產編碼=【國家標準分類代碼】+年份+月份+日數+購買序號舉一例:某單位在2014年2月份通過政府采購購買了三項固定資產:2月6號購買彩色辦公旗艦HPCP6015dn打印機二臺、2月28日購買綠友牌22寸草坪修剪機一臺.打印機按照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GB/T14885-2010)標準屬于【通用設備(2)-計算機設備及軟件(01)-輸入輸出設備(06)-打印設備(01)】【國家標準分類代碼】為2010601修剪機按照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GB/T14885-2010)標準屬于【專用設備(3)-農業和林業機械(11)-植物管理機械(04)-修剪機械(03)】【國家標準分類代碼】為3110403按照上述編碼公式:彩色辦公旗艦HPCP6015dn打印機二臺固定資產編碼分別為【國家標準分類代碼】+2014+02+06+001=201060120140206001【國家標準分類代碼】+2014+02+06+002=201060120140206002綠友牌22寸草坪修剪機一臺固定資產編碼為【國家標準分類代碼】+2014+02+28+003=311040320140226003(2)明確采購至盤點程序制度先有申請部門填寫資產購置申請單一式三份,報請單位政府采購小組、單位負責人通過后,由申請部門送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各一份。
固定資產管理部門采購后,應及時將發票、采購貨物驗收單位送交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根據采購貨物票據副本,做好固定資產明細賬、卡片及標簽登記工作。資產管理部門將資產交給申請部門后,申請部門負責人應在固定資產登記明細表上簽字,以明確科室保管責任。部門負責人、單位負責人調動、離任,免職等事項盤點、年度時期盤點,財務部門應配合資產管理部門做好盤點統計工作。需要處置資產,申請部門填寫固定資產處置表,報政府采購小組同意后,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如屬于上報主管財政部門的事項,還應獲財政部門批準)資產管理部門做好善后處置工作,財務部門負責監督全過程。資產管理部門將處置結果報送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根據結果負責財務處理或財政部門備案工作。資產管理部門做好資產減少登記工作。資產管理部門根據固定資產盤點明細表將盤點分析報告上報本單位政府采購小組負責人及單位負責人,另交財務部門負責人一份做賬務處理。
作者:祝小平單位:南昌市機場路綠化養護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