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國家財政對高等教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高校的資產規模越來越龐大,但高校固定資產還存在家底不清、重復采購、效率低下和產權不清等諸多問題。本文基于價值視角構建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評價指標體系,從固定資產安全性、效能性和全周期成本3個方面進行評價,然后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級權重并進行了指標權重分析,最后應用構建的評價指標模型對A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對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價值視角;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層次分析法
1研究背景
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產業化的不斷發展,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和優化,其管理模式亦需推陳出新。國內外學者基于資產清查、績效、財務預算和互聯網信息化等不同視角對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進行了研究。其中,馬邵利將資產清查作為切入點,發現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在高校教學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從績效管理的操作層面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提升固定資產效益及效率。在績效管理的基礎上,趙善慶倡導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實現財務與資產緊密結合。在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高校更需要從互聯網視角實現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切實提升管理效率和資源共享程度。縱觀相關研究成果,大多學者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進行了定性分析,但無法滿足定量分析具體案例的要求,創新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才是當下高校資產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基于價值視角采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進行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和指標權重模型,有助于高校資產管理者量化認識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水平。此外,本文還選擇一所財經類大學A高校作為案例研究對象,根據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對A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進行評價。
2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選用薩蒂教授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進行分析,計算出層級中各個因素的重要性權重,再通過對排序結果的分析來輔助決策。從價值視角研究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意味著更加注重固定資產管理模式作用的結果。根據資產全壽命周期理論,本文評價了固定資產的安全性指標、效能性指標和全周期成本指標,評價結果可以反饋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整體水平。基于價值視角構建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3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評價模型
3.1評價指標的標準化
對于定量指標而言,不同變量之間存在量綱上的差異,所以本文先做無量綱化處理。對于不同指標,按照不同的百分比將其實際值評價分為5個等級,分別賦予其10分、8分、6分、3分和0分。對于定性化的指標,通過邀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專家對指標進行評價。首先讓每位專家對每個定性指標給出自己的評語,再按照模糊方法將評語歸類到標準的評價量表中,即可完成定性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
3.2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中各指標的權重將通過層級分析法進行確定,具體步驟如下。(1)提出求解問題,明確評價總目標。提出問題是下面工作的基礎,在整個指標權重確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將求解問題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分層,從而建立層次化結構。本文將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整體水平確定為目標層A,高校固定資產的安全性指標、效能性指標和全周期成本指標設定為準則層B。(3)判斷矩陣的構建。該判斷矩陣是各因素進行兩兩比較而得,表示本層次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在當前層因素A的前提下,對下一層次中的所有因素Bi進行比較,從而根據對A的影響程度得到同層級因素之間的對比值矩陣。判斷矩陣中的數據是根據相關資料、固定資產歷史統計數據以及專家意見確定的。在層次分析法中,本文引入了九分位標度法,可以定量描述兩要素的比較結果。(4)對層次因素重要性排序和相關一致性的檢驗。所謂層次因素重要性排序,即通過判斷矩陣一系列運算而獲得的某層級所有因素相對于上一層級目標的重要性排序。
3.3指標權重評價分析
固定資產安全性指標、效能指標和周期成本指標,相對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權重分別為(0.22,0.68,0.10),可見開發固定資產效能在固定資產管理模式中最為重要。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次之,而固定資產周期成本重要性僅為10%,因為高校尚未樹立固定資產全周期成本管理的理念。固定資產狀況指標C1、固定資產報廢率指標C2、固定資產成新率指標C3、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配置指標C4和信息化管理狀況指標C5,相對固定資產安全性指標B1的權重分別為(0.47,0.07,0.11,0.17,0.17)。這說明在固定資產安全性中,重中之重在于動態、及時反映固定資產的最新狀況,高校需要注重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末端,即各種設備儀器的下賬處理審核相對嚴格,所以該指標的相對重要性較低。固定資產利用率C6、閑置設備調撥率C7、貴重儀器開放程度C8,相對于固定資產效能指標B2的權重排序為(0.65,0.12,0.23)。這說明在效能指標中,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最為重要,對科研貴重儀器建立院系和校際開放平臺的重要性次之,閑置設備調撥率對于提升固定資產的效能較為重要。固定資產月度運營成本率C9、月度檢修成本率C10、月度故障處置成本率C11,相對于周期成本指標B3的權重排序為(0.67,0.17,0.17)。這說明在固定資產周期成本中,運營成本支出相對于檢修成本和故障處置成本要高,降低固定資產月度運營成本是相對重要的,降低檢修成本和故障處置成本重要性次之。
4案例分析——A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評價
4.1A高校概況
A高校是財經類綜合大學,建校60余年,屬于教育部“211工程”大學,2017年底在校生規模超過1.4萬人,教職工人數超過1500人,總建筑面積高達40多萬平方米。2017年底,該校固定資產總值超過21億元,本年新增2.46億元。A高校的固定資產情況讓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A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機制上采取“統一機構領導、歸口集中和分層級管理”方式。A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積極運用校園網和統一數據庫等IT信息化技術,對固定資產實施動態全過程管理。A高校也逐步掌握了各學院的資產狀況,固定資產的預算配置工作更加高效;在各二級單位設置了物管員崗位,負責本單位的各類固定資產臺賬卡片管理。
4.2基于價值視角的A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評價
確定指標權重后,針對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采取不同的方法求得實際值,最后運用綜合指數法計算得到基于價值視角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綜合值。計算方法:三級指標的權重乘以評價分值,得出三級指標的分值;將二級評價指標隸屬下的三級指標分值進行加和,再乘以對應的二級指標權重,得出二級指標的分值;最后將二級指標的分值進行累加,得出總目標A的評價分值。若總分值A超過8.0,則表明該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整體水平較高,其他級別指標分值同理。通過邀請A高校相關管理人員對評價指標體系的三級定性指標打分,將定量指標實際值轉換為量表值,乘以相應指標權重后,逐層匯總到上層指標,計算得到固定資產安全性、固定資產效能、固定資產全周期成本得分為(1.55,5.51,0.98)。最終,總目標評分值為8.04,說明A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整體水平較高,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從二級指標分值結果來看:A高校在固定資產的安全性上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財務部門應對學校固定資產進行合理折舊,全面動態反映全校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和固定資產的成新率狀況。在A高校固定資產的效能方面,其使用效率尚有提升空間;閑置固定資產的調撥效率也需要進一步提升,需要建立院系之間的協調機制。總體來說,A高校必須建立健全約束、激勵和協調3種固定資產管理機制。A高校的固定資產全周期成本水平較高。固定資產零部件都有壽命周期,在運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實際運行參數超標而損壞零部件,A高校應該加強日常維護保養,可以間接地降低固定資產的維護成本。
5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價值視角構建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AHP方法確定指標權重,從固定資產安全性、效能性和全周期成本3個因素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進行評價。此外,本文應用構建的評價指標模型對A高校進行案例分析,總目標評分值為8.04,說明A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整體水平較好,本文針對二級指標評分結果對3大因素進行了具體分析。本文從以下4個方面提出改進建議。(1)建立“統一領導、四級管理、歸口分類管理、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體制。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要由各個部門協調配合才能完成任務。二級單位在日常管理固定資產時存在惰性,在固定資產統一分配的基礎上,高校應采取適當的市場機制調動各學院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積極性。(2)實施固定資產動態管理方法。高校要實施固定資產動態管理方法,全面反映固定資產的配置、使用、調劑和報廢等動態信息,掌握各單位使用固定資產的動態情況,通過準確而高效的信息互通讓已購固定資產充分發揮作用,并且控制各單位的固定資產申購預算。這樣才能動態、全面地反映固定資產全周期成本,糾正“重采購、輕管理”的問題。(3)建立固定資產有償使用機制。學校應制定各類固定資產的有償使用細則,根據各學院的實際情況核算定額標準。同時各單位要負擔所使用固定資產的相關費用,改變固定資產免費占用的行為。此外,公用房實行“定額核算、超額收費、缺額補貼”的方法,且科研周轉房在項目完成后要及時清退。(4)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在保障固定資產安全、控制全周期成本的基礎上,高校資產管理者應通過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加大閑置固定資產協調力度、建立貴重儀器的共享平臺等手段,不斷提升固定資產效能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馬邵利.基于資產清查視角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12).
[2]仲樹.績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6(36).
[3]趙善慶.公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新模式的構建——基于財務預算角度[J].財會月刊,2015(31).
[4]任遠,俞紅梅.基于信息化視角下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5(16).
[5]孫成勛,李紅彥,李潤琴,等.層次分析法在管理水平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工業技術經濟,2013(9).
[6]鄧雪,李家銘,曾浩健,等.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7).
[7]王玉香.公立高校固定資產使用效益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5(5).
作者:葉顯明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