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項目體驗式學習對Access教學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腦與電信雜志》2014年第Z1期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教授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現狀,達到激發學生自主思維,提高興趣的目的,在課程教學環節引入項目體驗式理念,主旨“以任務為驅動,以項目為線索,以體驗為促進,搭建學習情境,提高實踐能力”,教學過程主要做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改進:以任務為驅動,讓案例說話。在每堂課前,要使學生對學習任務有個整體的了解,從宏觀上自己要做什么,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避免陷入細節,或是學習之后,無法利用知識點。比如在課程第一節課,先通過展示幾個上屆學生完成的數據庫系統,如圖3、4所示,讓學生通過作品的欣賞,直觀地了解數據庫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體會到數據庫的實際用處,并且通過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序,可以迅速讓學生清楚構成一個應用程序需要哪些組成對象,對課程整體的知識構成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如圖5所示。很多學生在看到上屆同學實用、漂亮的作品后,有的羨慕不已,有的躍躍欲試,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體驗為促進,通過作品階段分享及展示提高學習熱情。
在學習的不同的階段,比如在進行數據組織、表結構創建階段,組織學生根據所領的任務進行需求分析,設計表的結構,確定表的個數和表間的關聯,而不是按照教材內容直接通過設計器把表結構創建即可。通過小組發言,集體討論,讓學生明白如何利用關系表存儲數據,每個字段確定的含義,比如選定完成健身會所的小組在創建所需表時,創建了注冊會員表和顧客信息表,如表1和表2所示,在經過小組講解后,學生明白了這兩個表一個是為會員建立身份,用于繳費,一個是用于保存顧客的基本信息。同學們發現這兩個表字段有重復的地方,存儲的時候會造成重復錄入和數據不一致,而且兩個表應該有對應關系,但是卻沒有體現出來,在同學的建議下,該小組將表結構做了修改,更好地實現了存儲的意圖,如表3和表4。通過項目小組的實際講解,學生明白了如何通過關鍵字段建立表間關聯,并且領會了如何通過需求分析來完成表結構的創建。教學效果要明顯強于單憑教師舉例介紹什么是關鍵字、關系范式等概念。對于窗體教學部分,由于窗體上控件豐富和可視化程序編寫靈活,可及時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比如窗體的界面、數據的查詢等內容。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成果展示的榮譽感和樂趣,自主地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所做的則是充當好引導者和輔導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導的尺度。做好思維引導,通過生動的實例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程序環節的過程和函數屬于較有難度的知識點,許多學生不清楚過程和函數的結構,如什么是形式參數、實際參數和返回值等,即使了解也不知道為甚么要采用這種代碼封裝方式。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環節中,可將學習內容進行跨章節交叉,比如講解累加求和的過程和函數之后,雖然同學們知道可以用函數的形式封裝代碼,但對于為什么采用這樣的封裝方式卻很不明晰,而且函數中的參數傳遞如何進行的也不盡理解。這時可將程序和窗口界面結合,通過在窗口對象的代碼中調用編寫好的函數,學生立即體會到函數的好處,進而愿意去理解這種代碼封裝方式,有助于內容的學習。如圖6所示。
2.結論
總之,在access數據庫教學中,不能拘泥于傳統教學模式,要不斷調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進入學習情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創新思維,而通過在教學中引入項目體驗式教學,體現“以任務為驅動,以項目為線索,以體驗為促進,搭建學習情境,提高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在學習前做到對學習內容有概貌了解,學習過程對學習對象有切身體會,學習結束有作品成果,較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者:盛娟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計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