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對問題學生協同教育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問題學生產生的原因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理論和研究發現:問題行為的成因極其復雜,它既受社會環境境和學校教育條件所制約,也與少年兒童身心發展水平有關,因此它是行為主體生理、心理等內在因素和環境與教育等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對我校實際情況的調查發現,問題學生的產生主要有以下4個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從表2中可以看出,家庭環境與少年兒童問題行為高度相關,父母文化程度高低、經濟條件優劣、生活習慣好壞,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最直接。在問題學生的背后往往都存在著一個問題家長。問題家長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溺愛型。由于當今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千依百順,只愛不管,一旦出現問題,不但不想著解決問題,反而在學習上、生活上處處護短,包庇問題。當學校老師提出這點時,家長通常以自家小孩“服軟不服硬”或者說“老師,我管不了了”來進行推脫,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從而養成小孩驕橫不講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性格。
(2)放任型。溺愛必然導致放任,二者猶如一對孿生姐妹。但放任不僅僅源自溺愛。有的家長大多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誤以為供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放任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有的家長由于夫妻關系緊張或者是離異、長期外出等特殊原因無暇顧及孩子,無心去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愛。這類問題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通常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所影響,與具有相似背景的孩子組成小團體,甚至走上歧途。
(3)粗暴型。部分家長受自身的性格或素質限制,在管教小孩時,缺乏必要的說服教育,一味地非打即罵。不難理解,小孩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下,難免不用拳頭來解決問題,并將之應用到平時與同學老師的相處中,恃強凌弱。
2.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自“十一五”教育改革方案實施以來,學校的硬件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礎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問題仍然存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盲目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很多學校不是以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標準,而是以分數和成績為指揮棒,“重教書、輕育人”,過于關注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品德的培養。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大量增加作業量,使一些低效、無效的教學有了生存的土壤,增加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前段時間,甚至出現了小學生為了不寫作業寧愿跳樓的事件,這不得不說是教育的悲劇。
(2)缺乏對問題學生管理的有效方法。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都明白老師是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但是這一保護學生的措施,卻被某些人曲解,無限地擴大“體罰”的范圍,將正常管教也理解為體罰。曾經有位教師為了管教屢次搗亂課堂紀律、不交作業的學生A而讓他站在教室后面聽課,第二天該生就帶著家長來學校投訴教師體罰學生,要求老師賠禮道歉。面對這種狀況,很多教師都面臨想管但不敢管的尷尬局面,無奈之下只能選擇放棄這部分學生,對他們的問題視而不見。
(3)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的激情,教學方法不當。通常十年是一個教師的職業倦怠期,處在這一時期的教師53.6%對現狀感到不滿意,但卻無力改變。一方面,這一時期的教師已經離開學校十年,失去了剛參加工作的新鮮感,也沒有繼續系統學習的條件;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教師絕大多數已經拿到了一級教師的職稱,高級教師的職稱卻又顯得那么遙不可及。這時的他們似乎已經失去了努力的目標,不愿意再去研究學生。遇到問題學生時,不問“為什么”,只問“怎么辦”,以管理代替教育。當壓制管理不奏效時,便產生放棄部分問題學生的想法。
(4)師生關系日漸淡薄,學校與家庭教育脫節。根據對34名問題學生的調查發現,有事主動找老師幫助的學生僅有1名,主動找老師溝通的家長則一個都沒有。師生關系疏遠、教師和家長溝通不足,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違背,這些都導致問題學生轉化工作無法進行。如學生B的語文單元測試成績終于及格了,老師在班上大力表揚,學生充滿信心。可回到家里,家長一句話就讓孩子心情低落:“高興什么,不還是倒數第一。”他們的盲目攀比,往往會讓教師的努力付諸東流。
3.社會因素人是社會的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特別是網絡等強勢媒體的介入,學生的視野空前擴大,但形形色色的不良價值觀、不正之風也隨之進來,影響和侵蝕著學生。由于學生自控能力弱,缺乏正確的審美情趣,導致了一些學生“上網成癮”,無心向學,甚至開始模仿某些暴力游戲中的情節,橫行霸道,欺負同學,偏離了正常的學生生活。
4.學生因素在這次參與研究的34名問題學生中,有31名是學困生,這其中一名是因為先天性的智力因素,被“問題”。而其他30名是因為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不能正確理解有關社會公德與道德標準,對違紀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甚至有把違紀認為一種“能力”的表現,從而導致學習進度跟不上,自暴自棄,同伴關系惡劣,滋生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轉化問題學生的策略
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難度大,僅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說對于心理問題生,班主任就必須要依靠心理輔導老師,對于綜合問題生,更要依靠多方面的教育力量。隨著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應用,不但提高了教育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也使教育行業的教育教學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讓高水平、全方位的協同教育成為可能。
1.網絡學習,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教育,只有擁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實現問題學生的轉化。傳統的教師培訓通常存在名師難請、時間難調、課程選擇少的問題。網絡的出現,讓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向各地專家請教,并按照自己的實際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例如電子郵件、新浪UC和各種博客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便能構建起網絡環境下互動交流的體系。
(1)拓寬視野。注冊校訊通同步課堂等教育網站,收集相關課程資料,并依據具體情況加以整理和應用;申請UC號,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參加新浪UC的空中課堂和專家講壇,讓廣大教師足不出戶就能與專家進行零距離接觸。
(2)互動交流。通過教育0A、電子郵件傳遞教學、教研時所需的文字、圖形、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讓廣大教師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資料的交流、文稿的互傳;利用網絡實時通信技術建立教師QQ群,實現一問多答、一題多解的實時交流模式,不斷增大教師們的對話互動面,真正實現多向互動。
(3)資源共享。利用學校網站,鼓勵教師上傳各種資料,建立資料共享的平臺,包括教學設計、課件、練習設計、歷屆測試卷等;鼓勵教師利用各大門戶網站上提供的博客空間建立自己的教學博客,將教學實踐中的思考、討論中的己見付諸文字,讓朦朧的想法清晰,同時關注各地名師的博客,為自己的教學提供參考。
2.轉化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
每個問題學生的出現都與家長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轉化問題生的重要環節是轉化家長,只有幫助家長解決自身存在的子女教育問題,取得家長的支持,整合家庭和學校的力量,才能轉化問題學生。
(1)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問題學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先了解“為什么”,才能“怎么辦”。仔細排查摸底問題生形成的家庭原因是轉化問題學生的第一步。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運用開家長會、家訪、電訪或是請家長來學校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不是周期長、信息遲,就是耗時長、效率低、成本高。導致家校信息不暢,家庭教育有心無力。教師工作缺乏家長配合,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德育不能保障。利用先進的移動及互聯網信息技術如家校通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為教師和家長之間提供更及時、更經濟、更便捷的溝通方式,有效地保證家校溝通的順暢。
(2)達成與家長的共識。很多問題學生的家長本身就存在問題,但老師沒有立場去指責家長。老師與家長之間不存在施教與受教的關系,可兩者由于學生和子女這一紐帶又結成了一種比較特殊的關系,所以只能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正確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家長,與家長就學生的教育達成共識,例如班級博客。通過博客教師心得、班級信息、學生動態和班級榮譽,吸引家長參與班級的管理;并在博客上設置成功家長的成功案例以及專家的教育經驗,為家長教育孩子提供參考,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
3.協同管理,形成教育合力根據問題學生教育和轉化的需要,組合任課教師、心理輔導老師、校領導、家長、社區的管理人員、優秀學生甚至與問題學生接觸較多的可以利用的其他人員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利用學校網站的論壇定時開展針對問題學生的研討,全方位地對問題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在問題學生的周圍形成一個教育、引導、督促其行動的教育轉化網絡,使他們感受到方方面面的關注和期望,從而重新認識與評價自我,轉變思想認識,最終達到教育轉化的目的。
(1)采用科學的評價體系,網上建立問題學生檔案學生檔案的建立是教師進行問題學生問題記錄、分析、總結的過程,同時也是提出相應對策的重要依據。檔案建立后,采用密碼進入的方案,針對相關教育工作者開放,對問題學生反復抓,抓反復,實行持之以恒的跟蹤輔導。
(2)利用QQ橫向、縱向全面了解問題學生情況學生性格最真實的表現,往往在非正式場合,在游戲中看得更清楚,而后一種觀察角度一般是教師所缺乏的。利用QQ和問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并關注學生QQ空間,時刻注意發現問題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讓這些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有助于與師生之間形成信任關系,學生有問題愿意與老師溝通和交流,老師也可以由此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癥下藥。
(3)利用學校和警局合作的制度,警示問題學生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多方引導,絕大多數的問題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轉化,但也有個別驕橫暴躁、逞強斗狠的學生仍然是冥頑不靈,這類學生也是所有“問題學生”中問題最嚴重的,稍有不慎,就容易走向邪路。針對這類學生大多性格暴躁,崇拜黑社會老大,熱衷于打打殺殺,對學校和家長的教育油鹽不進的特點,利用駐校警察的威懾作用,借助多媒體平臺進行角色扮演,對其進行一些真實案例的分析,阻止其誤入歧途。總之,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和重視,一起研究和探討。不管怎樣,以愛學生為前提,秉著對每一個學生成長負責的心態,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問題學生,掌握他們的問題所在,“因人而異”、“因事制宜”和“因時制宜”地開展工作,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曾向葵葉勝才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山初級中學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石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