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南大學農業科學學科發展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期刊分布
通過對論文總刊載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進行統計,結果發現發表在《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上的論文數量最多,占論文總量的14.8%,其次為《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8.6%)、《安徽農業科學》(5.6%)、《蠶業科學》(2.7%)、《黑龍江畜牧獸醫》(2.0%)、《水土保持學報》(1.9%)、《中國獸醫雜志》(1.7%)、《中國農業科學》(1.7%)、《生態學報》(1.7%)、《中國農學通報》(1.6%).
2論文引用情況
引文索引既可作為一種新型的文獻信息查詢工具,又可作為對論文、學者、學科、機構、地區等科研情況的統計以及對期刊進行分析的有力工具[3].利用《中國引文數據庫》對論文2005-2012年的被引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西南大學園藝學、農作物、畜牧與動物醫學、農業基礎科學等領域論文引文率較高.這反映出西南大學園藝學、農作物等相關研究領域的論文產出率較高,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分析被引頻次最高的前10篇論文中,被引頻次最高的為107次,最低的為47次,的年度主要集中于2005-2008年.按學科領域劃分,作物生理學、畜牧與動物醫學、遺傳學和土壤學等研究領域的論文被引率最高,說明這些論文學術價值較高,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受國內學者關注的程度較高.研究論文在2005-2012年被引量呈現逐年上升態勢,說明這7年間該校的農業科研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均有較快的提升.
3SCI收錄英文論文分析
3.1論文學科分布
在我國,被3大引文索引數據庫WebofScience(即SCI、SSCI、A&HCI)收錄文獻和被引用頻次的多寡,被視為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實力和綜合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標[4].參照中國圖書館編目分類規則,對從WebofScience中檢出的1949篇論文進行分類,統計結果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農業科學相關學科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環境科學領域的論文產出率最高,分別占論文總量的33.5%,14.7%和14.3%,而病理學、免疫學和漁業等3個學科領域總論文產出率較低,分別占農業相關學科論文總量的0.8%,1.0%和1.2%.
3.2論文年代分布
農業學科英文論文2005-2011年數量逐年顯著遞增,2012年下降的原因可能與統計時數據庫的論文還未收錄完全有關.
3.3期刊分布
筆者統計了論文總刊載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結果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英文的期刊分布比較廣泛,說明該校農業科學學科開展的研究工作范圍較廣.
3.4論文引用情況
對2005-2012年的被引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該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環境科學、農學等領域論文引文率較高.這反映出西南大學在這幾個研究領域英文學術論文產出率較高,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分析被引頻次最高的前10篇論文中,被引頻次最高為177次,最低為76次,文獻的發表年份主要集中于2005-2009年,說明這5年是該校農業科學研究成果取得顯著成績的年份.在這10篇論文中,遺傳學、昆蟲學(蠶學)、免疫學和生物化學等研究領域的論文被引率非常高,說明這些論文學術價值較高.論文在2005-2012年被引量逐年呈上升態勢,說明這7年間該校的農業科研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有較快的提升,且部分學科在國際上已經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
4與華南農業大學農業學科的比對分析
以第一作者機構為華南農業大學作為檢索入口,檢索了《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引文數據庫》2005-2012年的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和WebofScience數據庫2005-2012年的英文論文,通過、篩選,最終確定了7098條中文記錄和2361條英文記錄進行對比分析.
4.1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比對分析
2005-2012年間,華南農業大學農業學科核心期刊發文總量為7098篇,西南大學為5035篇,數量上差距較大.原因之一是檢索論文的時間范圍為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而西南大學合并時間是2005年7月,前6個月的發文量未統計在內.對2個學校的學科研究領域進行對比分析,從表4中可以看出,華南農業大學在植物保護、園藝及畜牧與動物醫學領域科學研究較西南大學有優勢;而西南大學的優勢領域為蠶蜂與野生動物保護、水產和漁業及農藝學.
4.2SCI收錄英文論文分析
2005-2012年間,華南農業大學農業學科英文發文總量為2361篇,本校為1949篇,發文量差距較大.原因之一是檢索論文的時間范圍為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而本校合并時間是2005年7月,故前6個月的發文量未統計在內.對2個學校的學科研究領域進行對比分析,從表5中可以看出,華南農業大學在農學、植物學、動物學和昆蟲學領域的科研英文論文的發文量大于西南大學,而西南大學的優勢領域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近年來,西南大學農業學科發展較快,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不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都表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比重逐年增大.根據發文總量的變化曲線,結合該校的科研發展狀況,總結原因可能有以下3點:1)國家加大了對科技的投入,“十一五”期間,西南大學科研項目立項數量和經費大幅增長,年增幅均達到20%,總經費超過了9億元,推動了科研成果的產出.2)國家科技平臺建設項目改善了科研環境.學校建成了重慶市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平臺服務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推進了科研論文的發表.3)學校與美、英、加、法等近20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科研合作,進行學術交流.國際間學術交流和合作的增加,也使英文論文的產出量有了更大的提升.當然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雖然西南大學農業學科科學研究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標志性成果仍然偏少,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仍需加強與華南農業大學農業學科研究領域的對比分析中,西南大學在蠶蜂與野生動物保護、水產和漁業及農藝學領域的研究在國內的影響力大于華南農業大學.國際學術影響力上,華南農業大學在農學、植物學、動物學和昆蟲學領域大于西南大學.基于此,建議學校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學科資源,重視農業學科的發展,保持優勢學科,縮小與國內同類高校間的優勢學科領域的差距。
作者:趙曉蒞李松芹周艷單位:西南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