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審計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在計算機審計教學過程中,普遍以簡單的案例作為教學內容,而且計算機審計課程存在一定的設置簡單現象,部分教師只是淺顯地認為使學生掌握審計軟件使用便完成該課程的教學,這對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改革帶來一定的影響。PBL作為一種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的教學方法,對實踐性較強的計算機審計教學具有很好的應用效果。本文以PBL教學法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應用在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中,對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的方法與實施要點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對審計實驗教學改革有所借鑒作用。
關鍵詞:PBL教學法;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實施要點
隨著審計信息化快速發展,傳統審計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計算機審計已經成為今后審計主要的手段。然而目前我國財經類院校審計專業的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除了師資力量普遍不足之外,在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課程標準等方面存在許多缺陷,導致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質量不理想。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法對于提高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將該教學法應用到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過程中,對推動我國計算機審計學科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PBL教學法概述
PBL教學法作為目前國際上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也被稱為問題式學習法,其主要是將現實當中的問題作為教學基礎,將學生作為學習中心,通過教師引導完成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法首先為學習者提出一個問題,在進行學習時使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問題的深入探討,對問題間存在的聯系進行深入的分析,利用知識對其做出解決。PBL教學法具備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對于教學方法而言,其注重學生獨立性,使學生擁有今后生活與工作能夠繼續學習的技能,使教師角色由傳統的傳授者轉變成為資源提供者與學生發展的輔導者與促進者,主要負責在學生進行問題解決過程中提供相應的指導,在學習者擁有足夠的解決問題能力后便逐漸成為觀察者。
2.將問題作為中心開展教學,同時將其作為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PBL教學法非常注重學習者主動學習的能力,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成共識以及反思概況等過程中均需要主動參與。而且強調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與討論實現對問題解決,使小組成員能夠按照各自的能力實現分工,對各自問題實現主動地承擔與解決,并在此前提下實現對問題的討論,不斷使小組達成對問題的共識,最終找出解決問題最佳的辦法。
3.設計問題過程中需要具備足夠的開放性、情境性以及真實性,PBL教學法提出的問題必須對學習者發展擁有足夠的意義,同時使學生能夠根據情境實現探索與理解,從而挖掘出解決問題最佳的方案,方案并非具有唯一性,而是可以多種多樣。
二、PBL教學法在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作為審計類專業中重要的必修課程,其與實務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根據PBL教學法特征,應將問題作為整個教學核心,并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教學過程,整個課程應該以課題實現問題提出,經小組討論與專題分析等推動學生參與問題分析當中,并采取開放方式使學生對問題進行研究與解決,最后通過課堂檢查與課題答辯等方式實現反饋與加強思考。
1.提出問題。在實驗項目準備階段,教師能夠根據“計算機審計實驗”當中的項目不同進行問題的制定,并利用社交軟件向學生進行問題的。問題為了能夠使學生的思索空間得到一定的擴展,需要將問題布置得具有一定的擴展性、系統性以及綜合性。進行課程設計時需要采取項目管理的模式,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培養,并且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應該符合因材施教原則,使內容具有足夠的擴展性,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
2.分析問題。在PBL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先行分好學習小組,每組人數控制在5~7人,同時對學生各自承擔的角色進行確定。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對問題做出簡單的分析,之后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利用組內討論與班內討論方式實現深入的交流,問題深層內涵得以有效的挖掘。先利用15分鐘左右開展專題分析,因為在實驗課程前已經對理論知識完成初步學習,利用專題分析能夠使學生實現深入的剖析,挖掘問題當中的專業內涵,此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一同進行。隨后進行20分鐘左右的小組討論,主要對設計方案展示、疑難問題解決以及關鍵問題分析進行研究與討論。
3.解決問題。PBL教學法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合作及展示,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過程所需的技能,同時明確解決該問題所能獲取的其他能力。在采用PBL教學法過程中,需要對學生主動思考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自行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并且學會相互合作。諸如在對“初步業務活動”教學過程中,可將課程設計成被審計單位、律師與銀行等角色,使其對審計人員開展審計過程中進行配合,并由小組內所有學生交叉擔任角色。對于解決問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過查找書籍以及小組討論加以有效解決。
4.評價及反饋。評價及反饋作為整個PBL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不僅需要對課堂進行檢查,同時也要進行課題答辯。其中課堂檢查主要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進行檢查,主要檢查解決問題思路、解決問題進展以及未解決問題等。利用課堂檢查教師能夠掌握每組進展,并且了解學生各自的主動發揮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與評價。課題答辯主要是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答辯,答辯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主要內容有課題陳述以及回答問題等部分。通過答辯對學生課題設計做出充分的點評,并給予針對性的意見與建議,對推動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問題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能推動學生今后的發展。
三、PBL教學法在計算機審計實驗教學中實施要點
PBL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組織水平擁有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需要對整個教學環節進行充分設計。首先要向學生進行簡要介紹軟件功能,之后需要對軟件當中的數據做出二次加工與整理,使其成為典型交易數據,并對其中存在的審計疑問與錯報進行精心設計。其次,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該與教學目標具有密切的聯系,同時需要具備足夠的先進性。問題是學生學習與師生互動最為重要的基礎,利用問題能夠使學生積極投入思考,使其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使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能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提升,促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再次,在提出問題過程中需要設定一定的情境,情景設計也要做到簡單而有趣。對于學生來說,在完成審計學學習之后最大的困惑便是不知如何運用,通過情境模擬能夠使學生親身體會今后職業內容。情景模擬設置具有足夠的趣味性,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一定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具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保證情境模擬足夠簡單,一旦設計出來的情境相對過于復雜,將會導致學生無從下手,使學生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情境設計時最好將學生熟悉的情境或事物作為鋪墊,使學生具有足夠的研究興趣。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組織。PBL教學法非常注重教師的組織能力與引導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所承擔的角色主要有如下三種:(1)指導者,對學生使用審計軟件過程中做出相應的指導;(2)主任會計師,教師以此身份參與實驗過程中,并對實驗過程加以一定的控制;(3)審計人員,教師利用此身份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審計資料,并幫助學生開展審計工作,同時可以根據需求對實驗小組進行設計證據與環境的提限定。
上述三種角色不但要求教師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求其具備充足的審計經驗與應變能力。這是因為審計實務需要具備足夠的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分析。PBL教學法作為目前世界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審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將PBL教學法應用其中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對實驗教學過程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顯著。但是PBL教學法對于教師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更高的教學水平與組織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要不斷地提升自身能力,在日常教學中逐漸應用PBL教學法,不斷總結經驗,使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為社會輸送優質的計算機審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霞.PBL教學模式在專接本審計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教師,2017
[2]劉建勇,劉小瑞.PBL教學模式在全日制MPAcc培養中的應用——以《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一堂案例課為例[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
[3]郭濤敏.審計學教學改革中PBL教學模式的運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6
[4]柳清.翻轉課堂式COA課程實例設計與實施效果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
[5]楊繼飛,付義凱.PBL方法在審計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
[6]黃維干,蔡宛霖.PBL模式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納稅,2017
[7]王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多元化探討[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6
作者:梁素萍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