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建立科學的制度防腐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防范權力腐敗要靠強化制度建設,本文提出了頂層制度體系設計的“五位一體”原則,以及個體制度設計的“1+6”標準模式。
【關鍵詞】權力配置;科學制度體系;制度
防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需要按照權、責、利、監督、問責相統一的原則開展頂層設計。
制度體系設計的“五位一體”原則
一套好的制度體系,從系統設計著眼,按照“系統協調、結構合理、主次分明、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體系建設要求,做到權力、責任、利益、監督、問責五位一體,即權責利監督問責相統一。這是制度體系和個體制度設計的總原則和管理目標。
1.科學配置權力原則(1)存在的問題。許多腐敗問題的產生,都與權力高度集中,權力配置不科學,權力結構不合理,個人凌駕于集體之上有關;也同個別企業主要領導干部在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效率等重大問題上存在認識誤區有關,他們把高度集權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等同起來,把發揚民主同提高效率對立起來。(2)合理配權,規范用權。推動決策、執行、監督等權力相對分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制度和權力約束機制。在治理結構上,公司重大問題決策權由公司股東會行使,經營管理權由公司董事會行使,監督檢查權由公司監事會行使;三種權力分別由三種機構獨立行使,不受非法干預,形成內在的約束。在內部管理上,公司經營管理權按照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開運行和監督,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財務、干部人事、工程建設、物資采購等重點業務,班子成員之間按照職責合理分權,形成“副職分管,正職監管,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的權力運行機制。(3)完善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全面建立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增強決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和“個人說了算”。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原則,健全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防止用人失察。領導班子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完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對于形成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應嚴格執行,并有相應的監督機制。在“三重一大”問題上采取集體表決的方式來解決。(4)制度建設要求。制度體系中應建立母子公司管理界面劃分制度,董事會、黨政聯席會、總經理辦公會、黨委會議事規則,投資決策管理辦法,“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組織管理制度(企業組織架構、全員崗位劃分及責任設定),規范權力按照規定程序運轉。(5)權力錯位配置問題案例。在對新建項目配備總經理職位時,要防范領導人員能力和權力不匹配的情況。
2.壓實主體責任原則(1)責任就是管理目標或考核目標。黨政一把手要牢固樹立“第一責任人”意識,切實履行第一責任;班子成員嚴格落實“一崗雙責”,按照工作分工和責任分解,履行主體責任;紀委作為監督檢查專責機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責任;其他部門和人員,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好各自責任。(2)制度建設要求。制度體系中應建立基建期、經營期(年度)經營目標考核責任書,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制度,控股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總會計師管理辦法,參控股企業董事、監事管理辦法,項目責任人管理辦法,工作責任制管理辦法,部門工作職責,員工守則,崗位責任和責任目標考核等制度。
3.對等分配利益原則(1)利益分配的依據是績效管理。按照績效管理規定,通過各類考核和專項檢查結果,依據權責劃分和實現貢獻的大小分配利益。績效管理同領導干部及員工的任免、獎懲、職務升降、薪酬分配及辭退等環節掛鉤,具有評價、管理、激勵、監督等多重功能。(2)成功案例。為鼓勵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在激勵機制中應該增加一些因研究國家政策、研判行業發展趨勢而在創新上做出業績和貢獻的獎勵力度。(3)制度建設要求。制度體系中應建立績效考核指標與標準體系,薪酬分配辦法等績效激勵與約束機制以及年金制度,可設計成類似廉潔保證金形式,在退休時若無廉政問題則一次性完全發放,增加其腐敗成本等。
4.客觀監督評價原則(1)對管理目標及制度執行情況開展監督和評價。通過專項檢查、日常抽查、半年度、年度考核等監督檢查方式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考核評價。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通過開通信訪舉報渠道,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糾正“四風”。(2)鼓勵群眾參與監督。貪污腐敗存在僥幸心理,監督者和群眾屬于信息弱勢方,對貪污行為無法了解。要改變這一不對稱也不完全的信息結構,就要建立公開有效的群眾監督激勵機制,鼓勵群眾參與監督,提供切實有效的監督渠道,同時還要保證監督者的安全。(3)制度建設要求。在制度體系中應建立績效考核辦法、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辦法、審計管理辦法、紀檢監察信訪工作管理規則、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監督檢查辦法等。
5.嚴肅追究問責原則(1)加大責任追究力度是貫徹落實工作責任制的堅實防線,始終將問責利劍高高舉起、重重落下,動真格、真問責。要對那些被問責的典型案例定期通報曝光,真正做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通過問責,倒逼干部員工切實把責任記在心頭、扛在肩上。問責追責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要通過問責手段,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推進嚴格生產經營管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2)制度建設要求。在制度體系中應建立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辦法、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監督檢查與責任追究辦法、工作責任制問責暫行辦法等。同時,為鼓勵創新、開拓工作,在容錯機制、保護干部方面應該有容錯制度跟上。
制度結構的“1+6”標準模式
企業要提質降本增效,轉型升級提升管理,離不開制度建設,那么個體制度在設計時,是不是也有像制度體系設計一樣的“五位一體”原則呢?是否有設計標準可循?
1.制度結構的標準要素制度的目的是確保組織實現某個業務管理目標。企業制度有結構和內容之分。企業的制度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流程體圖表式(即流程制度)、章節體文本式(即文本制度)。不管哪種表現形式,都具有“1+6”標準結構,任何一項管理工作都可以分解成“1+6”形式。“1”代表特定管理目標(KPI),“6”分別代表實現“1”工作目標需要的工作步驟、責任主體、工作任務、工作標準、工作方法和工作記錄。即:1=管理目標,6=步驟+組織+任務+記錄+標準+方法。對管理目標而言,要完成任何一項工作,其基本的標準流程都是由這六部分組成,即:完成這項工作要經歷哪幾個實施步驟?每個步驟的責任主體(部門、崗位)是誰?每個步驟的具體工作任務是什么?要達到的標準是什么?使用什么樣的工作方法?留下標準規范格式的工作記錄痕跡。
2.流程制度的“1+6”結構模式(1)流程制度釋義。流程是企業業務活動最基本的載體,是具體活動規范;流程制度(流程管理與制度管理相結合)也是由“1+6”要素組成。(2)業務流程可從運行和管理兩個維度解析。業務流程的步驟包括1+6流程的“業務運行”步驟和“業務管理”步驟兩大部分。1+6流程的業務運行部分可從業務啟動、業務策劃、業務實施、專業復核、業務事項完成步驟、業務結果交底和業務備案等環節討論分析。1+6流程的業務管理部分可從業務記錄整理歸檔、業務過程臺賬登記、統計報告、業務督導、績效考核、風險評審、檢查監控和責任追究等幾個環節討論分析。業務中實際用到的1+6流程制度如表所示。增強制度執行力的對策制度建設的效用,在于制度的執行力。抓好制度的貫徹落實,既是制度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檢驗制度建設成果的重要標準。加強制度執行力度,一是強化制度教育,營造自覺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圍;二是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執行制度的表率作用;三是加強對重大制度執行情況的跟蹤監督;四是保持對違反制度行為的高壓態勢和追究問責。
作者:安汝杰 單位:河南投資集團新鄉中益發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