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麥玉米施肥現狀及其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科技通訊雜志》2015年第四期
1肥料種類及結構分析
全市施用的有機肥主要有作物秸稈、堆漚肥、少量圈肥和沼渣沼液肥[2]。其中,秸稈還田是有機肥施用的主要肥源,90%以上農戶實施了不同形式的還田。32%農戶施用了其他農家肥料,平均施用3000kg/畝,傳統農家肥料施用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施用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碳酸氫銨、復合肥等;磷肥主要有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磷酸二氫鉀和含磷復合肥;常用的鉀肥有氯化鉀和含鉀復合肥。調查農戶中有65%施用復合肥,25%施用尿素加二胺,10%的農戶只施用尿素,施用鉀肥的農戶不超過30%。
1.1底肥種類與數量肥料種類結構是影響化肥利用率的重要原因之一[3]。從主要農作物基肥調查情況表看(見表2),新鄉市小麥底肥以復合肥(配方肥)、磷酸二銨加尿素為主,施肥面積依次為復合肥(配方肥)磷酸二銨加尿素。復合肥(配方肥)的施用量平均為35.1kg/畝,磷酸二銨加尿素的施用量平均為45.6kg/畝,單施尿素的用量平均為51.2kg/畝。玉米底肥(第一次追肥)以復合肥(配方肥)、磷酸二銨加尿素為主,復合肥(配方肥)的平均用量為43.1kg/畝,磷酸二銨加尿素的平均用量為50.8kg/畝,尿素用量平均為35.0kg/畝。上述數據顯示,通過實施配方施肥項目,小麥、玉米施用復合肥料(配方肥料)面積大幅度上升,已經占80%以上,但小麥、玉米仍分別有3%和17.9%農戶或地塊單施尿素,未進行配方施肥,這是影響產量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制約因素。
1.2追肥種類與數量表3結果表明,小麥追肥用的主要肥料種類是尿素,占調查農戶的71.0%,其次是碳酸氫銨。尿素的平均施用量為21.9kg/畝,碳酸氫銨平均為55.3kg/畝,施用復混肥(配方肥)和磷酸二銨的很少;玉米二次追肥時尿素的施用比例占100%。,平均施用量為24.6kg/畝。2.2.3施肥總量根據新鄉市小麥、玉米的常年種植面積及畝均施肥量推算出,全市每年在小麥、玉米上施用化肥實物量大概在52.9559萬t,其中尿素21.1407萬t,占39.92%;復混肥(配方肥)19.7267萬t,占37.25%;二銨1.9677萬t,占3.72%;碳銨8.063萬t,占15.22%;其他2.0578萬t,占3.89%。
2施肥量及比例
2.1小麥施肥量及比例調查表明,全市農戶間化肥投入量有很大差別[1]。小麥的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別為15.3、7.7、2.8kg/畝,比例為1∶0.51∶0.19(見表4),按全市平均產量推算,每生產百千克小麥,消耗施入農田無機氮磷鉀的數量分別為3.25、1.64、0.60kg。氮磷比例基本符合生產要求。N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10~20kg/畝,占調查農戶的84.4%,有42%地塊施氮15~20kg/畝,可見,超量施氮問題仍然大面積存在。P2O5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5~8kg/畝,占調查農戶的62.6%;K2O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0~4kg/畝,占調查農戶的66.2%,高于6kg/畝的僅占被調查戶的15%(見表5)。全市平均施用量僅2.8kg/畝。全市施鉀量低與近年來強力實施秸稈還田致大部分農田速效鉀含量回升明顯有關,但在黃河故道、背河洼地及沙土、沙壤土等缺鉀地區,仍然要實施“補鉀工程”。不同產量水平的施肥量及比例情況:小麥產量低于400kg/畝,平均施N、P2O5、K2O的數量分別為15.5、7.1、2.3kg/畝,比例為1∶0.49∶0.15;產量介于400~500kg/畝,平均施N、P2O5、K2O的數量為15.3、7.9、2.9kg/畝,比例為1∶0.52∶0.19;高于500kg/畝,平均施N、P2O5、K2O的數量為14.8、7.6、3.2kg/畝,比例為1∶0.51∶0.22(見表6)。不同產量水平麥田,施入肥料數量基本相同,但N、P2O5、K2O的施用比例存在差異,中高產田的氮、磷比例較低產田的比例偏低,而鉀肥的比例高于低產田,說明小麥產量的高低,除與地力水平相關外,或與N、P2O5、K2O的結構比例有關,而不是高投入高產出。生產上要因地制宜,因缺施肥,提高肥效[6]。
2.2玉米施肥量及比例玉米均施N、P2O5、K2O的量分別為15.1、4.8、2.5kg/畝,比例為1∶0.32∶0.17(見表4),按全市平均產量推算,每生產百千克玉米,消耗施入農田無機氮磷鉀的數量分別為2.92、0.93、0.48kg。N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10~20kg/畝,占調查農戶的59.8%。玉米施氮量高,符合生長期短,生長速度高,需氮量大的特性;P2O5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4~12kg/畝,占調查農戶的55.5%;K2O的施用量主要集中在1~5kg/畝,占52.2%(見表7)。玉米施鱗、鉀肥量有逐年上升趨勢,與農民接受配方施肥技術、種肥同播機械數量增多和種肥同播面積加大有關。不同產量水平的施肥量及比例情況:玉米產量低于400kg/畝的樣本中,平均施N、P2O5、K2O的數量分別為14.4、3.6、2.0kg/畝,比例為1∶0.25∶0.14;介于在400~500kg/畝的樣本中,平均施N、P2O5、K2O的數量為14.6、5.1、2.1kg/畝,比例為1∶0.35∶0.14;介于500~600kg/畝的樣本中,平均施N、P2O5、K2O的數量為15.4、4.8、2.9kg/畝,比例為1∶0.31∶0.19;高于600kg/畝的樣本,平均施N、P2O5、K2O的數量為16.8、3.9、2.8kg/畝,比例為1∶0.23∶0.17(見表8)。由此可見,玉米產量與施氮量呈正相關,生產上要適當增施氮肥,才能取得高產。
3施肥方式
通過農戶施肥情況調查表明,小麥施肥是在玉米秸稈還田的基礎上,70%以上的農戶選擇氮磷鉀配合施用,其中60%氮肥和全部磷鉀肥在播種耕地時,一次性隨犁筏撒入、翻耕在土壤中,其余40%氮肥于起身期至拔節期視群體大小追施,有30%的群眾不用鉀肥,主要施用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和尿素,也是深耕埋入土壤中。在玉米上不施有機肥,通過秸稈還田彌補有機肥施量的不足。近10%的群眾在播種玉米時一次性施入含量為40%的復合肥(或玉米配方肥)40kg/畝左右,在穗期,根據長勢再追適量尿素;70%的群眾采用氮磷鉀配合施用,播種時施入30%~40%的氮肥和全部磷鉀肥,剩余60%~70%的氮肥在播后25天至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20%的群眾在播后25天左右一次性施入40%的復合肥30~40kg/畝或尿素35~40kg/畝。采用一次追肥的農戶占調查農戶的20%~30%,采用二次追肥的農戶占70%~80%。在施肥方式上60%的群眾采用條施和溝施。
4討論
4.1農戶施肥存在的問題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后,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民傳統的施肥觀念,改善了施肥結構,氮、磷、鉀比例趨于合理,配方施肥面積逐年擴大,降低了農業投入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益。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過量施肥,20%的農戶氮肥用量過大。有15.7%農戶施N超過17kg/畝,也有一部分農戶是磷酸二銨用量過大,施用130~180kg/畝磷酸二銨,另施P2O5高達35~45kg/畝,既增加成本又污染環境。(2)施肥量不足,有10%的農戶肥料用量不足,影響作物產量及經濟效益的提高。如在小麥生產中,有5.7%的農戶施用N量小于9kg/畝,在玉米上有17.5%的農戶施用N量小于10kg/畝。(3)施用肥種單一,未均衡施肥。從調查樣本統計結果看,只施單質氮肥的農戶,小麥上有1328戶,占3.0%;玉米5934戶,占17.6%;采用二元素施肥的農戶,小麥上有11847戶、占調查農戶的27%;玉米作物有8837戶,占26.2%。(4)施肥結構不合理,磷、鉀肥用量不當。一方面沒有根據地力水平和作物生長需要進行肥料配比,氮磷鉀比例失調,如有部分農戶施用30~50kg/畝的15-15-15的復合肥,氮、磷、鉀各4.5~7.5kg,氮、磷、鉀比例嚴重失調,氮明顯不足,這部分農戶占25%。另一方面新鄉市由于連年大面積的秸稈還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鉀含量逐年增高,部分農田已能夠滿足作物對磷、鉀養分的需要,但從調查結果看,有很多土壤含磷鉀量高的農戶,仍超量施用磷、鉀肥,磷、鉀含量低的農戶,卻依舊不施磷鉀肥或少施磷鉀肥。如在小麥生產上,不施磷肥的農戶占3.0%,不施鉀肥的占30.0%;玉米上不施磷肥的占調查農戶的17.5%,不施鉀肥的占調查農戶的32.2%。農戶應根據土壤化驗結果,針對不同地塊磷鉀含量的高低適當施用磷鉀肥,有利節本增效,穩步提高作物產量。(5)施肥方法粗放。主要是簡單草率,表現為肥料地表撒施,玉米施肥采用“一炮轟”,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加重。(6)施肥機械化問題。雖然新鄉市是一個農業大市,但是機械化施肥整體水平不高,裝備結構不夠合理,農機服務機制不完善,服務網絡尚未形成,農民購置大中型機械仍有資金困難,缺少專業的農機化服務組織。
4.2建議
4.2.1改進施肥技術,提高施肥對策(1)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針對生產中存在的過量施肥、施肥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在小麥上要增施農家肥料、實行秸稈還田,采取以產定氮,應用恒量監測法根據土壤含磷量確定施磷量[4],在兩合土、重壤等質地偏重、常年實行秸稈還田區,免施或少施鉀肥,在質地較輕的黃河故道、輝縣洪洲砂區、背河洼地等缺鉀地區,仍然要實施“補鉀工程”,因缺補微。玉米生產上要適量增施氮肥,減少前期氮肥用量,實行氮肥用量后移;土壤有效磷鉀含量高的地塊,可以少施或不施磷鉀肥,充分利用前茬磷鉀肥后效。(2)環保施肥。推廣先進施肥技術和新型肥料,主要有緩釋肥料、分層施肥機械與技術等。降低成本,減少污染,保護環境。(3)推廣農機農技配套。改進傳統的施肥方式,避免撒施、“一炮轟”追肥,逐步實現精準施肥,結合深耕整地,實現化肥深施,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4)推廣深耕等配套技術。大面積推廣農田深耕及秸稈還田等配套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
4.2.2加大項目推廣力度(1)政府和領導重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事關資源、環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發展低碳農業,涉及到政府及社會的諸多機構和方面,也是農民投資最大的一項農事活動,要引起各級政府和領導重視。(2)形成長效機制[1]。加大項目資金的扶持力度,擴大補貼的數量和范圍,重點放在技術推廣服務和示范上,讓農民能切實感受到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效果,探索建立一套長效機制。(3)要常抓不懈。借助項目實施,多渠道、多方式開展宣傳推廣工作。如利用媒體、編印技術明白紙和施肥建議卡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面宣傳普及到廣大農民中去,使科學技術真正變成直接的生產力。
作者:田芳宋小順岳利霞單位:河南省新鄉市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