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的SWOT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海西州藜麥產業為研究背景,通過運用SWOT分析法指出了海西州發展藜麥產業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并根據分析得出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swot分析戰略矩陣表,提出了促進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的相關戰略,明確海西州藜麥產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海西州;藜麥產業;SWOT
分析法藜麥產業是海西州近年來新型培育并取得成功的特色產業,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實踐,海西州藜麥產業已初具規模,對增加當地農牧業經濟收入和加快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然而,海西州藜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約其深度發展的問題,既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又面臨著外部環境所給予的機遇和挑戰。用SWOT分析法對海西州發展藜麥產業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等進行分析,找出今后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有利因素,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明確海西州藜麥產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1海西州發展藜麥產業的優勢
1.1天然的資源稟賦優勢
海西州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具有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長、太陽輻射強等特點,地形地貌、海拔、降雨量等氣候特征與藜麥原產地極為接近。藜麥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等特性,海西州大部分耕地資源以鹽堿地為主,藜麥種植可以有效用于海西州鹽堿荒地發展農業生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而且可以抑制土壤進一步鹽堿化和地表植物群落退化,治理高原鹽堿性荒地,促進經濟發展,有效改善區內的土壤和生態環境。
1.2顯著的戰略區位優勢
海西州區位優勢突出,戰略位置重要。海西地處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匯的中心地帶,境內基本形成以公路、鐵路、航空、輸油管線、輸氣管線為主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以蘭西拉光纜、青新光纜、青藏750千伏交直流聯網線路貫穿全境,格爾木-拉薩成品油輸油管線和澀-寧-蘭輸氣管線分布境內,是連接西藏、新疆、甘肅的戰略支撐點和祖國西部腹地的交通樞紐,也是支援和穩定西藏、南疆的重要保障基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海西州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省委、省政府先后要求海西在“推進全省工業化進程、推進全省城鎮化進程、參與對外經濟合作與開放、統籌城鄉、資源和生態的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六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要求在全省做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排頭兵、做構建和諧社會的排頭兵,在“提升壯大特色產業、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改善民生”四個方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1.3獨特的農業生產優勢
海西州天然的氣候條件,利于農作物籽粒干物質積累,是我國著名的農作物高產區,種植的藜麥千粒重可高達4.0~5.0g。近年來,海西州在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下功夫,充分利用柴達木盆地地域品牌和氣候冷涼的自然資源稟賦,立足獨特的農業資源和高原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積極發展優質、高效、循環農業,重點培育柴達木枸杞、藜麥等優勢產業,形成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產業互補、循環利用、抵御風險的獨特的柴達木新型農業產業結構。海西州地處高寒高緯度地區,生態環境良好,具備開發有機和綠色食品得天獨厚的條件,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面積、實物生產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1.4高效的規模化生產優勢
海西州耕地平坦,耕層深厚,適于優質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土地集中連片,適合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是我省耕地規模較大、機械化水平較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農業生產群,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和產業化走在我省前列。近年來,海西州積極推進規模化生產、合作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持續釋放農業發展活力,現代農業改革不斷深化,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規模逐年增大,增產貢獻逐年增長,建設成效顯著提升,為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1.5凸顯的產業品牌優勢近年來,海西州按照“一圈兩核三帶”空間戰略布局,從特色產業、特色農牧業、特色文化、特色旅游資源等方面,積極打造“中國柴達木”高原特色農畜產品、旅游品牌。以聚寶盆著稱于世的柴達木盆地,所盛產的特色產品在青藏高原異軍突起,以枸杞、雪蓮花、鎖陽、白刺、牛羊肉為代表的“中國柴達木”品牌以無窮的魅力深受國內外人士青睞。海西州相對于其他藜麥種植省份,降雨量少、氣候干燥,生產的藜麥籽粒飽滿、光澤度佳、極少有發芽粒、發霉粒,商品性較好。在國內藜麥市場,“柴達木”藜麥已凸顯出較強的競爭力,這是海西州發展和擴大藜麥產業的一大優勢。
2海西州發展藜麥產業的劣勢
2.1耕地面積有限,利用矛盾突出
海西州現有耕地5.29萬公頃(79.35萬畝),其中枸杞面積46.13萬畝,糧油蔬菜瓜果28.63萬畝,因此,由于耕地資源有限,用于發展藜麥種植的耕地面積較少,制約著藜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再者,雖然海西州后備耕地資源(宜農耕地、鹽堿地)十分豐富,由于開發利用后備耕地資源需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從近期看,開發利用難度較大,但隨著將來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的加大,開發和利用鹽堿地、宜農耕地發展藜麥產業,將會是必然趨勢。
2.2耕地租金虛高,勞力投入較大
海西州由于種植枸杞土地產出率高、經濟效益好,導致耕地承包租金日益高漲,加之海西州農業生產所需勞力缺乏,且農業生產使用勞力的時間較集中,導致勞力費用較高。藜麥生產由于不能實現全程機械化和不能使用化學防草技術,勞力需求量大。因此,藜麥生產其耕地與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機會成本大,增加了發展藜麥產業的成本。
2.3市場規范不足,產品價格混亂
目前,藜麥產品市場體系建設進展緩慢,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產品市場交易方式單一,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藜麥產品市場存在不規范, 缺乏標準的狀態,導致藜麥產品價格不太理性,產品價格混亂。
2.4產業初步形成,缺乏理性認識
海西州藜麥產業尚處于初級起步階段,生產中品種混雜,栽培技術不規范,播種、收獲的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力成本高,且藜麥市場不健全,銷售渠道不暢通,企業和種植戶信心不足,直接影響藜麥產業的發展。市場體系培育方面,藜麥興起時間較短,種植戶對其認識不足,國內銷售主要集中在電商平臺,實體銷售仍需要時間。
2.5科研投入不足,技術積累薄弱
藜麥是海西州新型培育的產業,由于引進時間短,加之藜麥生產多以企業為主,專門從事藜麥科學研究的技術人員缺乏,針對藜麥育種、栽培、營養開發、生產加工、產業鏈延伸等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藜麥研究基礎十分薄弱。從產業發展看,品種混雜,技術服務體系指導不到位、管理不規范,生產加工、專用生產加工設備、產品研發等方面的研究較少,在技術服務體系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2.6精深加工缺乏,產品附加值低就整個海西州而言,藜麥生產企業較多,但具備加工能力的企業數量少,加工轉化能力小、水平低,特別是技術裝備先進、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大型龍頭企業偏少,設備簡陋、工藝落后、質量和出品率低的落后產能還占較大比例,加工產品以藜麥米等初級加工產品比重較大,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產業鏈條連接不緊,附加值低。
3海西州發展藜麥產業的機遇
3.1政策扶持的帶動
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展了國內外市場,引領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青海省政府對藜麥這一新型作物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藜麥等特色優勢產業,《青海省“十三五”特色農牧業發展規劃》、《海西州“十三五”特色農牧業發展規劃》均將藜麥列為重點發展產業,省科技廳、農牧廳均對藜麥立項,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國家的政策、省政府和各級相關部門大力支持,是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政策機遇,為海西州藜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市場需求的推動
(1)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2016年我國藜麥行業產量約8200噸,行業進口約50噸,出口很少,行業表觀消費量約8250噸。近幾年我國藜麥行業產量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逐漸遞增,預計2022年將達到23600噸,但國內需求量預計將達到23820噸。藜麥產量及需求情況如下圖所示。(2)國際市場前景良好。近20年以來,藜麥不僅是安第斯國家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成為安第斯國家的主要出口糧食。目前,整個南美洲西部地區推行藜麥商業化種植,在面向玻利維亞、智利、厄瓜多爾和秘魯的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亞、歐洲和北美洲,南美洲的藜麥生產國已經不能滿足不斷增加的藜麥市場需求。隨著藜麥市場的不斷壯大,以及來自歐洲、亞洲政府和行業國際組織的支持,藜麥消費需求不斷增加,2008年開始供不應求,價格和種植效益大幅度提高,2013年全球生產、銷售10萬噸藜麥,秘魯離岸價為2.7美元/公斤,2014年全球生產、銷售11萬噸,秘魯離岸價為7.2美元/公斤,比上年提高2.7倍,2015年全球銷售量15萬噸左右,歐洲發達國家售價為15美元/公斤,價格又提高1倍多,在南非的超市,藜麥初加工產品藜麥米250克售價66.95蘭特,折合人民幣134元/公斤。近幾年,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藜麥種植,美國已率先開始本土化種植,并引進到歐洲、北美洲、亞洲和非洲種植,藜麥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預計到2020年全球藜麥需求量增加到150萬噸左右,是目前的10倍以上,市場前景廣闊。(3)藜麥秸稈飼料化利用市場前景廣闊。藜麥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還有較高的飼用價值,藜麥收獲后剩余藜麥秸稈粉碎加工,制作成特殊的飼料進行牛羊育肥,其飼養效果可以和苜蓿、玉米、燕麥等高檔飼料媲美。目前吉林博大東方藜麥發展有限公司已經與韓國合作開展藜麥秸稈飼用價值評定,并對相關產品將進一步開發。藜麥秸稈飼料化利用,不僅可以拓寬海西州農牧業所需飼草來源,還可作為飼草資源輸出創收,不僅有助于畜牧產業的發展,還將提升藜麥種植產品的利用率,市場前景廣闊。
4海西州發展藜麥產業面臨的挑戰
4.1自然條件和其他作物化學
防控對藜麥種植的影響氣候條件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利有弊,農業生產對自然界的依賴性較強,自然界的變化無常使得農業生產客觀上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海西州自然環境易發生凍害、旱災、強雷陣雨、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這些不確定的自然因素對藜麥的種植是非常有害的。另外,海西州應對自然災害的防御能力較差,使得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給海西藜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威脅。由于海西州藜麥種植分散,沒有相對封閉的種植基地,臨近其他糧油作物,其他糧油作物進行化學除草、除病對藜麥造成嚴重藥害威脅。
4.2區域競爭壓力
不斷加大甘肅、山西、內蒙古、吉林、河北、云南、四川和新疆等一些省區,紛紛將藜麥產業作為特色、優勢或扶貧產業強力推進,形成了新一輪競相發展的勢頭,特別是這些省份與我省相比,無論是在藜麥科學研究、標準化和機械化生產,還是在現代技術裝備、種植加工規模、產后加工延伸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此外,外部省份藜麥規模的上升及產區面積的擴大,會嚴重影響海西州藜麥產品的外銷空間,外部省份藜麥基地的大規模發展建設,也會對海西州藜麥種子市場的開拓和外銷造成不利影響。根據以上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得出戰略矩陣,其中4種內外匹配的交叉組合戰略為:增長型戰略(SO)是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遇快速發展的策略;多元經營戰略(ST)是針對內部資源豐富、外部威脅嚴峻的形勢提出的,它可以分散風險、開拓新的發展領域;扭轉型戰略(WO)是利用外部機會,克服內部弱點的策略;防御性戰略(WT)是當內外條件均比較差時,需積蓄實力,尋求突破的戰略。
5結論
綜上所述,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同在,機會與威脅并存。海西州藜麥產業發展需做到以下幾點:(1)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海西州已成為我國藜麥最適宜種植區域,但存在核心競爭力不足,品質有待加強,產銷銜接不夠等問題。因此,在今后發展中,要明確發展目標:①穩定藜麥種植和生產,提高單產和品質;②繼續加強育種、種植、加工等技術研發,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③健全產銷銜接的良性互動機制,力爭將藜麥辦成振興海西州經濟的大產業。(2)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形成產銷一體化的良性發展機制。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和相關藜麥企業,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實現產銷合作,逐步實現以銷定產,加強生產區和銷售區的產銷銜接,健全產業化經營機制,形成生產與流通利益關聯的新格局,解決產銷對立和脫節問題。(3)加強適應市場的發展戰略,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積極鼓勵現有科研單位、院校及科技人員開展藜麥產品研發,鼓勵藜麥生產機構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和科研院所的聯系,建立技術依托,實現產研結合。開展多元化食品加工項目,使藜麥產品加工從以原糧為主開始向多元化、功能化、保健化產品發展。加工技術設備方面要積極加強國內、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科研應用推廣機制,引進新技術,加快多元化產品開發步伐。(4)以“互聯網+”為驅動,推動藜麥產業現代化發展。立足海西州區位優勢,優化物流業的區域布局,增加自主運輸能力,促進藜麥物流業整合升級的同時,進一步健全營銷體系。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將藜麥農業科研人才、技術推廣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機結合,消除藜麥市場流通面臨的國內外雙重壓力。
作者:姚有華 單位:青海省農林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