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科學研究多元化原則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依據
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必然造成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歷史過程,它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組成的復雜系統,其中包括有經濟、政治、科技、軍事、文化、民族、習俗、社會心理等因素或者子系統,并且,這些因素或者子系統還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每一個因素或子系統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并由此產生出一些特定的研究方法。此外,上述因素或子系統又不是平行發展的,而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于是就成為多種交叉學科的研究對象,產生出各種類型的交叉學科的方法。由此可見,社會科學只有憑借各種各樣的具體研究方法,才能1黑格爾:《邏輯學》上卷,商務印書館1966年版,第37頁2黑格爾:《邏輯學》上卷,商務印書館1966年版,第4頁揭示出社會歷史過程及社會歷史現象的復雜性。
二、社會科學研究主體的差異性依據
黑格爾指出:“方法就是邏輯內容的內在自我運動的形式之覺察。”也就是說,對象的內容本性、客觀規律要成為思維方法、研究方法,首先要為研究主體所認識和把握,并且要經歷由客觀到主觀的轉化、主體對客體的改造和建構的過程。客觀規律只提供了形成思維方法的客觀基礎,但不能提供人們思維和實際活動的現成規則和手段。客觀規律只有內化于人的頭腦中,并轉化為思維活動的內在規律,它才能成為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變成人們思考問題的規則和手段。所以,思維方法盡管有其客觀基礎,但絕不是純客觀的東西,而有其主觀的因素、主觀的特征。
由于研究主體在政治立場、利益需要、知識水平、研究能力、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無疑會影響到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程度,會造成對于思維方法的不同選擇和應用,形成不同的思維視角和研究風格,從而形成不同的學風和流派,造成宏觀上方法多元化的情形。如培根重視歸納法,而笛卡爾、斯賓諾莎則推崇演繹法;羅素強調邏輯和理性,而叔本華、尼采則提倡直覺和直觀,突出強調反理性主義方法的作用;貝塔朗菲對事物善于作整體性、綜合性的系統思考,而實證主義者卻更強調分析的實證的研究。
三、社會科學研究實踐活動的多樣性依據
指出:“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黑格爾也認為:“在探索的認識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觀方面的某個手段,主觀方面通過這個手段和客體發生關系。”也就是說,方法是主體從事實踐活動、達到預定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橋或船。實踐是有對象有目的的,不同的實踐活動的不同對象和目的就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方法,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就必然要求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工作方法等等的多元化。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深入,形成了“方法論熱”,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多元化已成為了一種現實的趨勢,我們在以后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要重點把握方法的多元,以多元的方法來進行我們的學習研究。
作者:陳凱單位: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