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科技教育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信息科技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體現在生存價值、發展價值和倫理價值,其具體內涵有以下五個方面。
1.信息科技知識與操作技能
信息技術的應用己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學生要更好地在信息化社會中生存、學習和生活,就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能,了解信息科技的相關知識,如信息科技的理論知識,信息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信息的收集、存儲、管理、交流、加工、表達等技能。
2.新技術探究與適應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以至于一些剛剛掌握的新知識,不久就陳舊了,因而學生要具有對技術的探究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技術的飛速變化與發展。
3.復雜環境下信息收集、鑒別與評估能力
信息時代充斥著各類紛繁復雜的信息,真偽難辨。因此,學生在獲得信息的同時,尤其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具備鑒別與評估信息的意識與能力,包括高效地獲取各類信息、選擇合適的方法組織和整理信息、對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進行鑒別和評估等能力。
4.開放環境下自我約束能力
網絡的開放性為人們參與網絡傳播提供了便捷,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但是這種“自由”卻被一些人濫用,從而導致網絡上出現了一些違法或不道德的行為。因此,在開放的環境下,如何學會自我約束是學生文明上網的重要基礎,包括負責任地與傳播信息、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了解軟件版權的基本知識、不使用盜版軟件、注明信息來源等。
5.信息安全意識與能力
信息安全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國家都至關重要,而如黑客入侵、病毒傳播、盜取賬號、傳播惡意信息等行為,會擾亂正常的網絡秩序,危害個人和國家信息安全。因此,學生要知道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防病毒軟件、安全防護軟件,增強信息安全意識,掌握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個人隱私的技術措施。
二、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實現育人價值
教師要在學習興趣、探究能力、思辨、行為規范等方面加以引導,并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與策略,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
1.育學習興趣
第一,創設體驗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逐漸下降。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參與、體驗,讓知識回歸生活,并讓學生獲得學有所用的情感體驗。第二,挖掘學科本身價值,激發學生學新技術的興趣。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技術,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而言,都有一股無形的吸引力,這是探求未知事物的力量。因而,教師要激發學生對于技術創新變革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此外,技術本身也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挖掘。第三,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感受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樂趣。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僅能較好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能提升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開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設計真實、開放的項目活動,消除學生對技術的恐懼感,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幫助學生體會用技術解決問題的樂趣。
2.育探究能力
第一,嘗試與操作,探究新技術。學生要適應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信息社會,就要學會探究新技術、新知識的方法。調查顯示,有半數的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關注對學生新技術探究能力的培養,如觀察界面、使用幫助文檔、使用網上求助與教程等。第二,結合實際應用,探究新知識。學以致用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要方式,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通過體驗活動,讓學生思考與討論,教師從中進行指導、點撥,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有效轉化。
3,育思辨能力
信息科技學科中的思辨是指正確地認識其兩面性,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時能辯證地看待新技術。第一,努力提高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要提高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識別與理解所獲取信息的意義;其次要讓學生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識,通過對所獲得的信息資源的理解,判斷和估計這些信息資源的價值,確定這些資源的正確性和時效性,減少錯誤信息的使用;最后要讓學生能通過對資源的分析和判斷,有選擇性地利用已獲得的信息。第二,引導學生樹立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調查發現,有不少學生對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知識產權等意識較為薄弱,缺乏辯證看技術兩面性的能力和意識。由此,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新技術,樹立負責任地使用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意識。
4.育行為規范
第一,寓德于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使之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智者,還是道德修養的榜樣,因此教師在課堂示范和指導過程中也應該有良好的習慣。第二,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樹立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當下,計算機和網絡己經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關于計算機和網絡的犯罪活動也日益增多,網絡成癮的例子非常多,因而教師要加強學生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師要在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覺的網絡道德意識、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第三,從細節入手,培養信息安全的行為習慣。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信息安全意識也在增強。信息安全重在防護,防護重在意識、措施和細節。因此,教師要從細節入手,不斷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其掌握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個人隱私的措施。第四,建立規則,提高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很多學生會因為網絡的虛擬性而放任自己,因而要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負責任地、交流與傳播信息,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除了要約束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行以外,還要約束自己使用網絡的時間,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單位:海市中小學信息科技學科育人價值研究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