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農業科技發展的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全市在農業科技研發轉化、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培訓工程推進、基層推廣體系建設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不斷提高了科技對農業的支撐能力,科技貢獻率為46%。一是在農業科技研發轉化方面,全市科研院所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域優勢,育成并審定農作物新品種60余個,白葵6號、白葵雜6號等新品種已在吉林、內蒙古、遼寧、新疆等地廣泛種植,推廣面積1000萬畝以上,農民增收1.5億元。“白粳1號”水稻新品種目前推廣面積占白城市水稻面積的42%。大田膜下滴灌系統、水稻機械化精量播種育苗機、玉米收獲機等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廣應用。4YW2型自走式、BYW2背負式和4YWZ型(適合小地塊和半山區)三種玉米收獲機,累計推廣800多臺,水稻機械化精量播種育苗覆土機累計推廣200套。繁育各類新品種苗木40多萬株,楊樹品種推廣面積就達1500萬畝,經濟效益達數百億元。良種細毛羊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研究、反芻動物全混合平衡日糧(TMR)飼喂技術研究、黃花苜蓿引種栽培技術研究等13項成果已得到推廣應用,深受農民歡迎。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二是在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方面,針對全市農業技術需求,大力推廣五大農業新技術。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物防螟技術、農田統一滅鼠技術、保護性耕作推廣技術。
有效地提高了施肥水平,充分發揮了抗旱節水、保墑保肥、提高產量的優勢。三是在培訓工程推進方面,全市主要采取冬春科技培訓、“陽光工程”、“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舉辦科普大集發放材料、進行點菜式培訓、成立講師團、利用傳媒技術傳播農業科技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平均每年依托市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培訓農業技術指導員600名、認定農民培訓師資500名;依托科技示范戶,采取傳幫帶的方式,培訓骨干專業農民2.17萬名;依托各培訓資源,培訓農業生產明白人29.5萬人。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四是在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方面,全市各地建立實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包村聯戶制度,逐步形成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抓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戶帶動普通農戶的科技入戶機制,進一步形成“專家+試驗示范基地+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快捷機制,大力推廣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為全市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貢獻。
在看到全市農業科技發展的同時,還應當看到全市農業生產科技發展中的不足。一是科技支撐不強。全市農業科技總體水平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強,跟蹤式、模仿式,低水平重復式研究還較多。二是農民科技素質較低。農民大多小學畢業,文化素質低下。三是推廣機制不活,經費不足。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還相對滯后,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工作必須的儀器、化驗設備也急需更新,嚴重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四是品種混雜。育種方法、技術和模式落后,造成品種品質低、抗逆性弱、產量低。育種方法、技術急需改善。
2當前全市農村最需要的技術
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以及農民致富需求,重點需要種植業關鍵技術、養殖業技術、農產品加工等技術。
2.1種植業技術玉米、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生物防治、農區統一滅鼠、地膜玉米、等離子種子處理、玉米、水稻、大豆良種和機械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旱作節水、玉米、水稻保護性耕作、綠色稻米綜合生產、地膜植棉、地膜花生、烤煙、元蔥、紅干椒和無公害蔬菜生產、水稻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等。
2.2養殖業技術牛、羊、豬高效育肥實用技術、家禽養殖技術、畜禽疾病防治實用技術、秸稈飼料配制技術、獸藥質量識別與使用技術。
2.3農產品加工與營銷管理技術結合各地產業發展需要,圍繞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鄉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服務體系發展等技術。
3提高白城農業科技水平的措施
3.1搭建科技協作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組織搭建科技協作平臺,推進科技協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產業發展機制。一是促進科研單位與企業有效對接,進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以股份形式引進科技單位、科技人員的新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鼓勵農業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進行技術開發,支持其與企業聯合創辦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機構,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二是促進農業科技與生產的有效對接。鼓勵和引導農業科研機構及其科技人員面向生產一線。積極推廣專家大院、院縣共建、科技特派員等農技服務模式,重點建設一批科研示范基地,提高最新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轉化效率。積極深入基層,針對當地產業發展,結合農民需求,以主推品種、配套栽培和養殖技術等為主要內容開展農民培訓、科技咨詢與服務等。三是由政府搭建“白城市科技協作平臺”,促進農業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與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對接。
3.2通過能人帶動,發揮輻射作用市農業、畜牧、科技等涉農部門啟動實施“能人帶動工程”,充分發揮能人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農民利用科技致富,大力開發鄉土人才資源,使能人經濟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亮點。在農業技術推廣員、農村種養能手、經紀人、農民企業家、外出務工經商優秀青年中遴選出100名鄉土人才,建立以種植能人、養殖能人、技術能人、經營能人的農村能人檔案,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聘請農業、經濟等方面的專家為農村能人授課,做到分類管理、分別指導。按照扶優扶強原則,在資金、項目、信息等方面予以傾斜,每年都協調資金支持能人興辦產業。以能人實業為龍頭,著力構建“能人+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創辦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流動技術服務站,組織能人開展致富報告會、流動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活動,逐步形成“政府搭臺、能人唱戲、群眾受益”的農村“能人”幫帶的良好格局,發揮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效應,有效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3.3積極引進人才,推廣農業技術實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特設崗位計劃,引導和鼓勵高端技術人才、鄉土人才、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縣、鄉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工作,創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補充機制,充分吸取多年來科技培訓工作的經驗,緊緊圍繞“節本、優質、高效”這一主題,組織各地對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做相應的調整。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基礎上,把政策解讀、信息咨詢納入培訓的內容。采取科技示范戶典型經驗介紹、制作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代替以往的集中面授。立足實際,發揮技術優勢,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對常發性害蟲如玉米螟、地下害蟲、草地螟等實行定點調查,做到及時、準確、不誤報、不漏報。認真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玉米螟生物防治技術、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農田統一滅鼠重大增產技術推廣工作,同時正確引導農民使用生物農藥、無殘留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3.4抓好基礎培訓,促進科技進步在全市繼續實施“陽光工程”、冬春農業科技服務活動、“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采取集中辦班和現場教學,開展培訓工作。重點培訓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生產能手,從事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的農民,以及從事農業經營管理的農民。做到“兩個結合”,一是與農業產業發展和相關重大工程項目結合。配合保供給、促增收的工作目標以及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等相關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盡量滿足種養大戶、示范戶、防疫員、植保員、制(配)種員、農機手、沼氣工等職業農民培訓,形成合力,提升項目實施效果。二是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結合,把合作社帶頭人和社員作為重點培訓對象,把合作社主要產業作為重點培訓內容,把合作社產業基地作為重點實訓場所。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農民培訓,不斷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為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作者:馮旭濱馮競媛單位:白城市農業環境與農村能源管理站白城市農業委員會